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城市污水处理中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去除特性研究

关注热度:169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范波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微量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美国环保署将16种多环芳烃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别为萘、苊、二氢苊、芴、蒽、菲、苯并(a)蒽、屈、荧蒽、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水环境中PAHs的主要来源,城市污水处理在阻断和控制PAHs进入天然水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萘、菲、芘三种典型多环芳烃为吸附质,分别以石英砂、高岭土、黄土为无机吸附剂(用来描述各处理单元中的悬浮固体颗粒),以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为有机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城市污水中PAHs的吸附去除机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实验条件,分析PAHs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同阶段水体中三种PAHs的含量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研究传统处理工艺对PAHs的去除效果和去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1. PAHs在无机颗粒上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PAHs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 2.无机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对PAHs的饱和吸附容量越大;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高于无机颗粒;PAH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越高,越容易被吸附剂吸附; 3.不同温度下(10℃、25℃、30℃),进行高岭土和活性污泥对萘的吸附实验,研究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岭土对萘的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放热反应;活性污泥对萘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吸热反应; 4.在不同pH值下(6.0、7.0、8.0)进行吸附实验,发现pH值的升高使高岭土和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略有提高,但是变化不明显; 5.通过对城市污水中PAHs的监测发现,二级处理工艺对三种多环芳烃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约为79%,其中以生物处理单元贡献最大,去除率约为68%; 6.城市污水处理中,PAHs的去除是无机颗粒和活性污泥共同吸附的结果,其中以活性污泥的作用为主。
【关键词】:多环芳烃 城市污水处理 辛醇-水分配系数 温度 pH 吸附等温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2
  • 1.1 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9-13
  • 1.1.1 多环芳烃的来源9-10
  • 1.1.2 多环芳烃的分布及迁移10-13
  • 1.2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危害13-16
  • 1.2.1 多环芳烃的性质13-15
  • 1.2.2 危害15-16
  • 1.3 国内外多环芳烃研究现状16-20
  •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20-22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2-31
  • 2.1 实验材料22-23
  • 2.1.1 实验仪器22
  • 2.1.2 实验药品22-23
  • 2.1.3 实验器皿23
  • 2.2 实验方法23-25
  • 2.2.1 无机吸附剂的预处理23
  • 2.2.2 PAHs 标准溶液的制备23
  • 2.2.3 活性污泥的培养23-24
  • 2.2.4 洗液的制备24
  • 2.2.5 等温吸附实验24-25
  • 2.2.6 不同条件下的吸附实验25
  • 2.3 测试分析方法25-27
  • 2.3.1 化学分析25-27
  • 2.3.2 仪器分析27
  • 2.4 吸附理论及吸附模型27-31
  • 2.4.1 吸附理论27-28
  • 2.4.2 吸附动力学理论28-29
  • 2.4.3 等温吸附模型29-31
  • 3 不同固体颗粒物对典型多环芳烃的吸附特性31-39
  • 3.1 吸附过程分析31-33
  • 3.1.1 活性污泥对萘的吸附过程31-32
  • 3.1.2 活性污泥对萘的吸附动力学32-33
  • 3.2 吸附等温线分析33-39
  • 3.2.1 无机颗粒的吸附等温线33-36
  • 3.2.2 活性污泥的吸附等温线36-38
  • 3.2.3 两种吸附模型的比较38-39
  • 4 影响多环芳烃吸附去除的因素分析39-49
  • 4.1 多环芳烃物化特性的影响39
  • 4.2 吸附剂性质的影响39-42
  • 4.2.1 无机颗粒的性质39-41
  • 4.2.2 活性污泥的性质41-42
  • 4.3 温度的影响42-46
  • 4.3.1 温度对高岭土吸附萘的影响43-44
  • 4.3.2 温度对活性污泥吸附萘的影响44-46
  • 4.4 PH 值的影响46-49
  • 4.4.1 pH 值对高岭土吸附萘的影响46-47
  • 4.4.2 pH 值对活性污泥吸附萘的影响47-49
  • 5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吸附去除特点分析49-52
  • 5.1 研究范围49
  • 5.2 水样的采集与预处理49
  • 5.3 结果与讨论49-51
  • 5.4 多环芳烃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去除特点51-52
  • 6 结论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1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展惠英,袁建梅,蒋煜峰,陈慧

白腐菌对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周贤涛,吴娟,林鹿

固相萃取技术在水体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董玉瑛,孙成,王晓栋,王连生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吸附-解吸菲的影响    吴文铸;占新华;周立祥;

江苏省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张雪英;周立祥;崔春红;郑翔翔;

多环芳烃在土壤-蔬菜界面上的迁移与积累特征    尹春芹;蒋新;杨兴伦;王聪颖;卞永荣;王芳;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毕新慧,盛国英,谭吉华,唐小玲,傅家谟

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    沈锡辉,刘志培,王保军,刘双江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赵靖宇;王文涛;王伟;刘书臻;薛淼;沈亚婷;曹军;卢晓霞;陶澍;

固相萃取技术在我国环境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张莘民,杨凯

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陈华林

多环芳烃在黄浦江水体的分布特征及吸附机理研究    李竺

离子液体浸渍树脂对萘的吸附特性研究    吕任生

表层土壤中部分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刘子儒

植物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孙天然

油页岩灰渣改性制备吸附剂及其吸附特性的研究    苏瞳

多环芳烃在长江口滨岸沉积物中的吸附特征及归趋模拟    王丽丽

隧道施工废水研究进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季铁军;陈培帅;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房妮;俱国鹏;

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水质中的莠去津    桂学琴;

徐州市云龙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研究    丁文文;韦萍;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徐慧;

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郭冀峰;李胜;

广州市大气污染源中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含量及特征    张爱军;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杨辉;王海霞;李晓军;毛华军;吴海燕;于秀娜;罗宏宇;

焚烧稻草产生的多环芳烃及其他有害物的检验    诸卫平;龙明华;

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    魏强;房春生;杨萌尧;王菊;孙柏峰;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分析——环境激素对农产品安全的威胁    唐晓伟;王文琪;

聚丙烯酸树脂涂层-SPNME-GC-MS监测城市污水中的芳香烃化合物    魏黎明;梁冰;李辰;

苯酚降解菌TX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邱凌峰;吴芳芳;姚尧;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教学中强化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郝瑞霞;吴珊;

水质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董良飞;李艳;涂保华;张凤娥;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探索    陈慧;苏馈足;袁守军;胡真虎;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肖利萍;狄军贞;姜彦立;李喜林;

黄河包头段自然沉积物对有机氯农药吸附特性的研究    张琦;裴国霞;张岩;任智辉;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于国光;王铁冠;吴大鹏;王娟;

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羟基化代谢研究及其代谢产物毒理探索    史永富

Am(Ⅲ)与Eu(Ⅲ)的萃取分离研究    耿彦霞

近海沉积物中几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    王岩

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郑曦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消毒处理的研究    张景丽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刘俊建

微涡旋接触絮凝澄清器工艺过程优化分析及试验研究    张莉平

絮体分形成长与流场协同作用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贺维鹏

城市植物叶片PAHs特性及对土壤微生物与酶的影响    黄勇

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对外源污染物(镉、铜和菲)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王芳

焦化工业场地土壤的PAHs污染特征及微生物修复应用    马栋

HPLC-MS法对5种中药材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    刘庆斌

城市生活污水中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凤敏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406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    王雯雯

TiO_2/Fe_3O_4-SiO_2光催化剂对废水中萘降解性能研究    周爱娟

烟用水基胶中两类有害物质的分析研究与应用    贺春霞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王菲

多介质环境模型研究太湖藻类生物量对POPs的影响    刘信安,吴方国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展惠英,袁建梅,蒋煜峰,陈慧

疏水性离子液体萃取脱色水溶性染料实验研究    李长平;辛宝平;徐文国;张琦;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朱建伟;郭巍;李殿超;柳蓉;张海龙;杜江峰;

世界油页岩资源利用和发展趋势    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

一种现实的石油替代能源——油页岩    施国泉;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现状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    柳蓉;刘招君;

几种典型的油页岩干馏技术    张秋民;关珺;何德民;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葛成军;安琼;董元华;俞花美;

河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与风险评价    欧冬妮;刘敏;程书波;许世远;侯立军;高磊;

不同级分腐殖酸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对菲的吸附行为的影响    李丽

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陈华林

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    侯立军

长江口滨岸多环芳烃(PAHs)多相分布特征与源解析研究    欧冬妮

土壤/沉积物—生物系统多环芳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程书波

有机膨润土在多溶质组分中的吸附行为和机理    卢瑛莹

河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分配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刘华林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组成和来源研究    徐琳

苏州澄湖地区晚更新世沉积记录与环境变迁    付苗苗

百乐克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许薇;张岩;李赛宁;吕金富;

焦化废水处理及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Ⅱ)──废水中多环芳烃(PAH)的高效液相色谱(PHLC)分析    孔令东,姜成春

改良A~2/O与化学除磷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帖春英;

我国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污水剩余污泥研究进展    裴晓梅;余志亚;朱洪光;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探讨    赵学耘;郑乔予;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几个问题    王成芬;

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张建国,何方

城市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思考    张雪;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    渊祥慧;渊祥志;崔洪强;

城市污水处理的新工艺    李燮纳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设计的若干问题    沈光范;

人参种植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赵香爱;何苗;金玉善;丛琳琳;李东浩;

我国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    马万里;刘丽艳;田崇国;杨萌;孙德智;齐虹;张志;沈吉敏;李一凡;

多环芳烃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与分析    刘澍;马君;史晓凤;孔德地;韩晓红;郑荣儿;

生物质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及环境行为    王伟;沈国锋;杨意峰;陶澍;

淮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陈国良;刘玲;罗斌;张金良;陈国良;谭凤珠;

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决策与工艺方案选择研究    郑兴灿;张悦;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装备国产化与成套化发展政策的若干分析    王家廉;

鼓风曝气型氧化沟工艺    苗育中;

再生水用于洗车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费根据用水量征收    林青

我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方式有新变化    王闯

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浅析    张国斌

江苏水价今明年上调 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娴黛

铁岭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记者 陈岩通讯员 胡贵玉

我市强化自备水源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    钱月婷章震宣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水再利用少缴处理费    记者  于平

河北规范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    曹培锋周迎久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方面的应用    谢云飞

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何苗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植物修复及强化的新技术原理研究    高彦征

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    刘筱红

降低卷烟主要有害成份的研究    杨伟祖

广州等城市中学生与电子垃圾拆解地—贵屿镇人群尿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范瑞芳

ATM基因变异与多环芳烃暴露致染色体损伤遗传易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王亚东

生物标志物法研究多环芳烃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    林建清

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    樊曙先

二氧化氯与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反应活性及机理研究    刘金泉

生物造粒流化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杨英静

城市污水处理中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去除特性研究    范波

应用反硝化除磷技术处理广州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红

城市污水处理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    唐春忠

兼性生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强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工程应用研究    王晨

石河子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农业回用研究    薛英文

曝气生物滤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赵益杰

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张译尹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天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    赵振

 
关键词: 多环芳烃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