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

关注热度:17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赵二燕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基于活性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去除作用开发出来的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在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情况下能显著去除城市和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尽快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系统构成、反应器结构及部分影响因素如污泥浓度、停留时间等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工艺原理的认识尚不清晰,且缺乏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未能建立描述该工艺的数学模型,因而使研究结果缺少普适性。本论文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优化了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在解析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模型。 模型的建立是在活性污泥1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生物絮凝吸附和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的水解过程,用矩阵的形式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系统进行描述。系统内部物质变化使用过程动力学方程和物料平衡方程进行分析。模型中大部分参数采用活性污泥1号模型的默认值,采用敏感度分析获得了参数不确定性对工艺系统中整体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7个化学计量数,YH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敏感度最高;15个动力学参数中,敏感度较大的参数依次为μH、k H、K X、Ks、k ads、μA、b A。敏感度分析的结果作为模型中参数的选择、取值的依据。针对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对敏感度较大的参数YH、μH、k H、K X、Ks和k ads进行了参数估计。并用生物絮凝小试工艺装置的进水与出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正与验证,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该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应用数学模拟技术对工艺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其模拟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达到一定值,回流比、氧化时间和SRT对颗粒型有机物(CODSS)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有机物(COD)、溶解性有机物(SCOD)和NH4+-N去除率影响较大。絮凝时间对出水COD、SCOD、CODSS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当絮凝时间过短,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对CODSS的吸附率和微生物对SCOD和NH4+-N的利用率。综合各种因素,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理想运行参数为:回流比为0.6,絮凝时间为40min,氧化时间为1.5h和污泥龄为6d。
【关键词】:生物絮凝-再生 活性污泥1号模型 数学模型 敏感度 参数估计 参数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我国污水处理概况12-14
  • 1.1.1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12
  • 1.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12-13
  • 1.1.3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13-14
  • 1.2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研究现状14-19
  • 1.2.1 生物絮凝工艺的形成14-15
  • 1.2.2 生物絮体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5-17
  • 1.2.3 生物絮凝工艺的机理17
  • 1.2.4 生物絮凝工艺的应用17-18
  • 1.2.5 生物絮凝动力学18-19
  • 1.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19-23
  • 1.3.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19-22
  • 1.3.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提出19-22
  • 1.3.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22-23
  • 1.3.3 活性污泥1 号模型23
  • 1.4 课题研究的提出、目的、意义和内容23-26
  • 1.4.1 课题研究的提出23-24
  •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4
  • 1.4.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研究26-31
  • 2.1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流程与装置26-27
  • 2.1.1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流程26
  • 2.1.2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装置26-27
  • 2.2 试验结果分析27-30
  • 2.2.1 试验污水水质和水量27-28
  • 2.2.2 实验设备及测试项目分析方法28-30
  • 2.2.3 实验设备维护运行与常规监测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的建立31-47
  • 3.1 反应器动力学理论31-32
  • 3.1.1 反应器类型31
  • 3.1.2 反应器的质量平衡方程31-32
  • 3.2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建模基础32-36
  • 3.2.1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组分32-33
  • 3.2.2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过程33-35
  • 3.2.3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化学计量数和动力学参数35-36
  • 3.3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数学模型的建立36-42
  • 3.3.1 模型假设36-37
  • 3.3.2 模型符号37
  • 3.3.3 模型的数学描述37-39
  • 3.3.4 模型反应动力学速率39-42
  • 3.4 流程图与物料平衡方程42-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参数分析与模型验证47-56
  • 4.1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模型参数的确定47
  • 4.2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敏感分析47-51
  • 4.3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校准51-52
  • 4.4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验证52-54
  • 4.5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参数优化56-61
  • 5.1 回流比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56-57
  • 5.2 絮凝时间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57-58
  • 5.3 氧化时间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58-59
  • 5.4 SRT 对出水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59-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1-62
  • 6.1 结论61
  • 6.2 建议61-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8-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絮凝吸附—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研究    孙娟娟

生物絮凝吸附污泥的水解酸化及其有机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再利用    成雄剑

针对酿酒厌氧出水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及其数学模拟    祁伟乐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许萍

普通活性污泥富集好氧氨氧化菌试验    祖波,张代钧,卢培利,张萍,李小鹏

活性污泥模型进水COD组分的测定方法    曹海彬,张代钧,卢培利

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研究    龙向宇;龙腾锐;唐然;李金印;罗太忠;

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组分与表面性质的影响    龙向宇;龙腾锐;唐然;罗太忠;李金印;

环流曝气工艺的工程应用探讨    贾学庆;王朝壮;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絮凝影响的研究    龙腾锐;龙向宇;唐然;康健;高绍双;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进展    尤作亮,蒋展鹏,祝万鹏,师绍琪

絮凝在生物技术中的发展及应用    毕喜婧,刘德华

强化生物吸附法处理生活污水    李德生,王宝山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过滤技术试验研究    邱维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模拟-ASM2D    王鹏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对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模拟研究    胡晓东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钟梅英,张文艺

响应面法优化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倪正;陶玉贵;王文强;秦昌云;徐艳秋;

活性污泥生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李冰璟;刘绍根;倪丙杰;王育来;徐得潜;

数学模拟技术用于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参数优化    赵二燕;刘绍根;刘娟;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几株微生物产絮凝活性比较及培养条件优化    郭旭辉;于乐琴;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江曙光;

陆面-水文耦合模型系统在淮河流域的构建及应用    翟春玲;余钟波;郝振纯;孙永宾;姚峰;王铭业;刘臣亮;韩尚峰;谷黄河;王兴平;

采用双泥系统的废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志斌;黄勇;潘杨;

微氧条件下煤气化废水脱氮途径及机理    张雷;钱大益;陈凯华;潘建通;

综合生物措施处理养殖废水初探    彭建华;陈文祥;郑金秀;

重庆市三峡库区适用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探讨    熊勤;江开伟;

城市污水COD组分划分、测试与标准化表征    张代钧;卢培利;

关于加快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对策初探    王贤圣;

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处理后的有机组成及其可生化性研究    邓清华;冼萍;王孝英;

几类二次资源高附加值利用的探讨    张悦;杨合;薛向欣;

利用摇动载体—生物膜法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杨乃鹏;梁鹏;

表面流人工湿地控制径流污染的试验研究    张煜芸;赵联芳;朱伟;

污泥超声波预处理过程Ca~(2+)、Mg~(2+)溶出特性研究    王爽;李润东;邢万丽;李彦龙;魏砾宏;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新型IC-SBBR组合工艺在猪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永明

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    汪林

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PPFS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焦世珺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运行研究    杨跃

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纪婧

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赵培

玉米深加工过程废水处理及回用模式研究    高磊

乙二胺硅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王玲慧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城市污水混凝预处理及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明磊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诊断及优化运行研究    肖伟

斜板溶气气浮处理油田废水的试验研究    齐国瑞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翠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汪进

三相流化床中UBD菌净化炼厂废水技术研究    屈阳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    苏强

SRT对MBR运行特性影响的研究    陶丽佳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及其资源化研究进展    郭小品;毕东苏;

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发展与现状    张薇,史开武,孔惠

UASB/CASS工艺处理酿造废水运行效果分析    欧阳华澍;

酵母酒精发酵及产物提取    徐赫;崔志军;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周军;

ASM1模型动力学参数敏感度分析    鞠兴华;彭党聪;

木薯淀粉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张树河;李海明;潘世明;林一心;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活化污泥法    蒋展鹏,尤作亮,师绍琪,祝万鹏,管运涛

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王荣昌,文湘华,钱易

城市污水的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研究    邱维;孔凡铭;池文勇;赵丙锋;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苑宏英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佟娟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1及ASM3在MBR和DE型氧化沟中的应用研究    杨文娟

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及其过程研究    暴瑞玲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研究    李波

好氧颗粒污泥结合共代谢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贺银莉

低水力剪切作用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数学模拟    董峰

好氧颗粒污泥长期储存及活性恢复研究    袁向娟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碳源开发利用的试验研究    李雪

Fenton-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    田沙沙

基质对好氧颗粒的影响及其降解动力学研究    刘剑梅

湖库化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高洪生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在汽车涂装废水中的试验研究    任祎博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工艺与过程控制研究    刘剑

针对酿酒厌氧出水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及其数学模拟    祁伟乐

NBIAS系统中的好氧反硝化    罗固源,杨红薇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智,邱维,张国庆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    卢培利,张代钧,刘颖,王飞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郑兴灿,张悦,陈立

间歇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郭劲松,龙腾锐,高旭,黄天寅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赵宗升,刘鸿亮,李炳伟,袁光钰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季民,霍金胜,胡振苓,马文杰,刘文亚,张宝祥

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的组成及工程设计    彭海清,李平,刘霞,邹平

氨氧化菌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李小鹏,张代均,曹琳,祖波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模拟    李志颖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模拟预测及设计(ASM2)    任海英

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李玉新

基于MATLAB的活性污泥系统模拟    刘吉明

活性污泥系统模型应用研究    杨晓明

基于ASM2的活性污泥法数学建模及模型参数校正    秦亚桐

化学-生物絮凝联合处理生活污水模型试验    侯世全,杨德伟,宋晓明,陈方荣,吴刚,张汉英,李克皋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可行性研究    吴志平,夏四清,杨殿海

生物絮凝—砂滤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    薛二军,庞金钊,林俊岳,杨宗政,曹式芳

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生物絮凝作用的研究    王劲松,胡勇有

表面活性剂废水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絮凝现象    王栋,喻晖

“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质量浓度生活污水    周兴伟;张勤;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郑兴灿,张悦,陈立

应用高效菌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蔡永涛;张向宇;

下水道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周健;王国冬;龙腾锐;

城市污水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及后续脱氮中试研究    杨殿海,吴军,周琪

矿物资源加工中的微生物技术    李宏煦;阮仁满;温建康;宋永胜;

光合细菌——生产工艺处理淀粉废水    刘沐之;冯春晖;杨涛;郑先强;

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复合高级催化氧化法(CEFT+ACOM)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乔世俊;徐小莲;赵慧宏;温飞;乔明;

SEJF系列多功能水处理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范迪;

水套式石墨合成炉冷却水的化学处理    戴昆仑;

应用CEPT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研究    杨京生;

城市生活污水微生物絮凝研究进展    李萍;呼世斌;

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生长的影响    李彦;刘利平;赵广学;胡振雄;苏晓明;

开展清洁生产 争做绿色企业    吴波

重庆推出一批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记者 肖芸香

为有清泉活水来    范杰 蔡波

复合生物絮凝剂市场潜力大    刘瑞峰 曹霁阳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    周健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基本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    赵慧明

胞外聚合物及其表面性质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    龙向宇

褐煤中微生物筛选及胶红酵母对细粒煤的表面改性作用    王立艳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及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张雯

化学—生物絮凝提高二沉池出水水质实验研究    江娟

序批式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的初步研究    唐华钟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研究及特性参数的测定    刘娟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再生和生物絮凝影响研究    苗利利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    赵二燕

洗毛废水生物絮凝中试处理及后继处理可行性的研究    薛二军

污水厂升级改造分析及化学/生物絮凝方案研究    林俊峰

利用下水道管渠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模拟研究    田文龙

两种碳源条件下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物絮凝效果的研究    潘云峰

生物絮凝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韦林

 
关键词: 生物絮凝-再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