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AH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城市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

关注热度:24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居志华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本试验研究复合式厌氧反应器(AHR)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城市合流污水的工艺特征和动态特性:1、研究了低温工况下(有机负荷、停留时间和水温分别为1.55kgCOD/m~3·d、3.9h和10.6℃)AHR的处理效果并与常温工况(有机负荷、停留时间和水温分别为1.40kgCOD/m~3·d、4.0h和27.9℃)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2、研究了单独投加FeCl_3·6H_2O克服硫化物影响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3、研究了同时投加FeCl_3·6H_2O和PAC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4、研究了加药后的污泥性状以及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和硫酸盐的迁移和降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与常温工况相比AHR反应器在低温工况下实现稳定高效的运行是可行的。2、SO_4~(2-)负荷从0.49kg SO_4~(2-)/m~3·d增加到1.03kg SO_4~(2-)/m~3·d(停留时间从8.73h减少到1.88h)时硫酸盐的还原率由85.3%降低到67.17%,试验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还原率;投加铁盐和PAC(第Ⅰ工况40mg/LFeCl_3·6H_2O,第Ⅱ、Ⅲ和Ⅳ工况20mg/LFeCl_3·6H_2O和40mg/LPAC)对克服硫化物的毒性非常有效,控制了各工况出水毒性在微毒的范围(发光细菌抑光率为30%以下)。3、AHR反应器中的污泥粒径较小,试验过程中没有颗粒污泥的形成。AHR反应器6个取样口的污泥平均粒径范围为36.36μm~65.09μm:污泥床处(50cm,100cm和180cm)的污泥粒径较小为26.63μm~38.58μm,悬浮层处(220cm和270cm)的污泥粒径相对较大为55.79μm~65.09μm;填料层与污泥床层比较接近为39.71μm。4、投加FeCl_3·6H_2O和PAC后,AHR反应器中的污泥比阻接近于10~(12)m/kg,具有比较好的脱水性能;50cm,100cm,180cm,220cm和270cm处的污泥比阻r分别为7.6787×10~(12),5.0335×10~(12),3.4538×10~(12),4.7502×10~(12)和6.4708×10~(12)m/kg。5、由于厌氧进水中SO_4~(2-)浓度和相应的还原率都较高,可以判断污泥中的重金属主要是以硫化物的稳定形态存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极低,因此AHR反应器剩余污泥用于农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6、水力停留时间越短上升流速越大,污泥停留时间(SRT)则越短,排泥比较频繁的是工况Ⅳ,需要2d排一次泥,工况Ⅲ,Ⅱ和Ⅰ排泥时间一般为8d,15d和30d。7、加药后各工况出水BOD_5/COD,VFA/COD和fCOD/COD较进水都有大幅的提高。8、单独投加铁盐对除磷效果的提高没有帮助,因为AHR反应器中的硫化物浓度非常高会优先与铁盐反应形成FeS;同时投加铁盐和絮凝剂PAC大大提高了总磷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60%以上,出水TP基本能 达到一级标准。9、硫酸盐的还原主要在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床内进行,同时在填 料层中硫酸盐也有还原但还原的幅度较小。10、COD的降解主要是在0~220cm 的污泥床层进行的,污泥悬浮层和滤料层的去除率不高,降解趋势非常平缓。
【关键词】: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硫酸盐还原 厌氧污泥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99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30
  • 1.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14-16
  • 1.1.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回顾14-15
  • 1.1.2 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15
  • 1.1.3 厌氧生物处理的理论基础15-16
  • 1.2 低浓度污水低温厌氧处理的进展16-19
  • 1.2.1 低温对厌氧反应器的影响16-19
  • 1.3 厌氧消化和硫酸盐还原19-30
  • 1.3.1 含硫酸盐有机度水厌氧处理技术现状19-20
  • 1.3.2 硫酸盐还原菌(SRB)20
  • 1.3.3 硫酸盐还原反应与基质利用的关系20-21
  • 1.3.4 硫酸盐还原对厌氧降解过程的影响21-22
  • 1.3.5 关于硫化物的毒性及解决硫酸盐还原影响方法22-24
  • 1.3.6 硫酸盐还原和产甲烷过程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分析24-30
  • 第2章 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0-35
  • 2.1 研究的目的30-31
  • 2.2 研究内容31-32
  • 2.3 实验设计32-35
  • 2.3.1 实验装置和流程32-33
  • 2.3.2 分析项目及方法33-35
  • 第3章 低温工况下 AHR反应器处理效果研究35-48
  • 3.1 低温工况的运行结果和讨论35-41
  • 3.1.1 悬浮物质(SS)的去除效果分析35-37
  • 3.1.2 厌氧水解处理使出水的可生化性提高37
  • 3.1.3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37-39
  • 3.1.4 有机物(COD)的去除效果分析39-41
  • 3.2 低温工况与常温工况处理效果的比较41-48
  • 3.2.1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的比较41-42
  • 3.2.2 可生化性提高的比较42-43
  • 3.2.3 污泥减量效果的比较43-48
  • 第4章 投加Fe~(3+)克服硫酸盐还原影响的实验研究48-72
  • 4.1 工况Ⅰ运行结果与分析48-55
  • 4.1.1 单独投加FeCl_3·6H_2O小试研究48-49
  • 4.1.2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49-50
  • 4.1.3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分析50-51
  • 4.1.4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51-53
  • 4.1.5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53-54
  • 4.1.6 TP的去除效果54-55
  • 4.2 工况Ⅱ运行结果与分析55-61
  • 4.2.1 同时投加FeCl_3·6H_2O和PAC的小试研究55-56
  • 4.2.2 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分析56-57
  • 4.2.3 有机物(COD)出去效果分析57-58
  • 4.2.4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58-59
  • 4.2.5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59-60
  • 4.2.6 TP的去除效果60-61
  • 4.3 工况Ⅲ运行结果与分析61-66
  • 4.3.1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61
  • 4.3.2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61-63
  • 4.3.3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63-64
  • 4.3.4 硫酸盐的还原效果分析64-66
  • 4.3.5 TP的去除效果66
  • 4.4 工况Ⅳ的结果和分析66-72
  • 4.4.1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66-67
  • 4.4.2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分析67-68
  • 4.4.3 碳酸盐碱度的增加68-69
  • 4.4.4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69-70
  • 4.4.5 TP的去除效果70-72
  • 第5章 加药后污泥性状及实验结果和讨论72-88
  • 5.1 投加Fe~(3+)和PAC后污泥性状的描述与分析72-78
  • 5.1.1 各取样口污泥粒径的分布72-73
  • 5.1.2 各取样口污泥的比阻73-76
  • 5.1.3 厌氧污泥重金属的分布以及污泥农用问题的讨论76-78
  • 5.2 污泥停留时间(SRT)影响因素分析78-79
  • 5.3 进出水的毒性变化79-80
  • 5.4 结果和讨论80-88
  • 5.4.1 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80-81
  • 5.4.2 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分析81-82
  • 5.4.3 上升流速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82-84
  • 5.4.4 可生化性提高分析84-88
  • 第6章 反应器性能研究88-92
  • 6.1 COD_(cr)在反应器内的迁移降解规律88-89
  • 6.2 SO_4~(2-)在反应器内的迁移降解规律89-90
  • 6.3 AHR反应器的微生物的分布90-92
  • 第7章 本课题研究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的比较92-93
  • 第8章 结论和建议93-95
  • 8.1 结论93-94
  • 8.2 建议94-95
  • 致谢95-96
  • 参考文献96-103
  • 附录一 中试处理总平面图103-104
  • 附录二 中试处理高程布置图104-10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硫化物种类对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生物硫酸盐还原产物抑制作用    陈隆玉;

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研究    章非娟,史平

低温工况下冷风机结霜性能研究    贾楠;吴兆林;王明;

黄药与硫化矿的作用机理    徐仲榆;

关于硫化物抑制厌氧消化的新探讨    陈平,张希衡

气体搅拌对硫化物熔渣废钢脱铜的影响    李联生;项长祥;李建强;李士琦;洪彦若;R V Kumar;

WLSP852微量硫分析测定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    黄爱荣,吴威,文耀爱,梁世杰

铁基自润滑合金硫化钼形成规律    崔凤娥;杨平;边建华;

复合式厌氧反应器预处理低温城市合流制污水中试    杨健;居志华;吴敏;

污泥中硫浓度与产气中硫化氢含量的相关性探讨    戴前进;李艺;方先金;

磺胺嘧啶对厌氧污泥的毒性研究    刘国;万腾飞;于静;杨在文;任丽;

额济纳盆地硫酸盐沉积物中δ~(17)O异常的发现    李小倩;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甘义群;余婷婷;刘运德;

硫化物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机理    周阳;康万利;王志伟;孟令伟;刘述忍;白宝君;

以甲烷为单一碳源的脱氮及硫酸盐还原    陈家辉;商啟;陈光浩;

原子吸收法连续间接测定生活用水中的硫化物和氯化物    张林;

1E2892钢300mm方连铸坯近角部皮下裂纹原因分析    徐国庆;蔡燮鳌;赵晗;冷永磊;许晓红;

基于无机硫化物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付明来;郭国聪;

热处理温度对硫化物颜料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任菁;徐国跃;顾冰芳;程传伟;罗艳;

液态烃中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薛慧峰;王芳;秦鹏;

MBR式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效果    李树清;李海平;李冠伦;

三井金属开发白光LED用荧光体    杨春

浙江玉环市场出现硫化物超标泡菜    尚定国记者 石巍

控制关键元素 强化钢种塑性    窦为学 边育智 朱德存 徐学永

以开发有机废料转换可再生能源新技术    绍红

亚洲首个烟塔台一工程大型玻璃钢烟道在北京华能热电厂吊装完成    记者 徐彦泓

哈埠将发展万台燃气公交车出租车    记者 王方遒

绿色治理产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报记者 宋鹏霞 本报实习生 杨群

“海四达”一年增效1350万元    黄海

初春食早韭好处多    史锁芳

北京部分商品房长期空置致自来水变质    陈锋

废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硫特性与效能研究    李巍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胡庆昊

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强化含氯含硝基芳烃类污染物转化和降解研究    林海转

油藏原位与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任红燕

氧化还原介体对光合细菌偶氮染料脱色的促进作用    王兴祖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从珠江河口至南海    吴自军

膜生物法(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申欢

厌氧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研究    郭夏丽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有机废水同步脱硫脱氮组合工艺运行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    刘春爽

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高超

厌氧活性污泥及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除铀试验研究    苑士超

辅助酶法脱毛技术研究    殷强锋

铝柱撑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裴小科

印染废水处理中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研究    吕桂宾

黄土中原生微生物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试验研究    刘洁

硫化物纳米薄膜的超声喷雾热解制备和物性研究    周朕

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单源分子前驱体法合成及表征    陈韦韦

催化氧化+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废碱液试验研究    丁晓倩

环境废水中硫化物的电化学方法测定与治理    董红霞

 
关键词: 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