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低水温条件下SBR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研究

关注热度:19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安红莹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SBR污水处理工艺具有灵活多变、经济、高效和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染料、食品、化工行业废水和社区、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等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SBR工艺的核心为活性污泥系统在不同溶氧条件下的工艺技术组合。水温会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酶促反应、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内源代谢过程、氧的总转移系数、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污泥膨胀与水的粘滞性,进而影响SBR工艺生物处理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在低水温条件下,活性污泥易产生膨胀,这将使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SBR污水处理系统不稳定并降低处理效率。 因此,研究低水温条件下SBR污水处理工艺特性对于提高该工艺在低水温下的工艺稳定性和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研究针对低水温条件下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L9(3~4)正交表,以污水COD_(Cr)、BOD_5、NH_3-N、总磷的去除率为考查目标,在污水处理厂10m~3/d的现场试验中试装置上,进行了厌氧时间,曝气时间、缺氧时间和休眠时间的工艺条件正交试验及污水COD_(Cr)、BOD_5、NH_3-N、总磷的去除规律的研究:并基于工艺研究数据和经典Monod方程,建立了低水温条件下COD_(Cr)去除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低水温条件下最优的工艺组合为:厌氧时间A3+曝气时间B2+缺氧时间C2+休目民时间D3;在最优的工艺组合条件下,出水的COD_(Cr)、TP、NH_3-N浓度均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中,COD_(Cr)去除率为85%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低水温条件卜5朋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研究 研究建立的CODcr去除率模型和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论文获得的研究结 果可应用于指导低水温下SBR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调试。 关键词:低水温SBR工艺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低水温 SBR工艺 城市污水 脱氮除磷 动力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前言9-13
  • 1.1 SBR艺简介9-10
  • 1.2 低温天气下存在的问题10-11
  • 1.3 当前SBR研究进展及低温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1-13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 2 SBR工艺分析13-21
  • 2.1 SBR工艺流程13-16
  • 2.2 SBR的反应机理16-18
  • 2.2.1 有机污染物的需氧降解过程16
  • 2.2.2 生物脱氮机理16-18
  • 2.2.3 生物除磷机理18
  • 2.3 SBR脱氮除磷工艺18-21
  • 2.3.1 生物脱氮工艺19
  • 2.3.2 生物除瞵(脱氮)工艺19-21
  • 2.4 低水温SBR工艺影响因素分析21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21-26
  • 3.1 研究内容21-22
  • 3.2 实验方法22-26
  • 4结果与讨论26-62
  • 4.1 低水温SBR工艺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26-33
  • 4.1.1 污泥生物相的指示作用26-27
  • 4.1.2 污泥指数27-31
  • 4.1.3 污泥负荷31
  • 4.1.4 溶解氧31-32
  • 4.1.5 系统PH值与SBR生化反应的关系32-33
  • 4.2 低水温SBR工艺基质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33-40
  • 4.2.1 温度33-35
  • 4.2.2 污泥负荷变化与出水水质的关系35
  • 4.2.3 泥龄35
  • 4.2.4 进水水质35-39
  • 4.2.5 CODcr/NH_3-N (C/N)及BOD_5/CODcr的影响39-40
  • 4.2.6 进水PH值40
  • 4.3 低水温SBR工艺优选40-49
  • 4.3.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42-48
  • 4.3.2 理论最优工艺的确定48-49
  • 4.3.3 最经济工艺的确定49
  • 4.4 低水温SBR工艺基质去除规律的研究49-56
  • 4.4.1 COD去除规律49-52
  • 4.4.2 氨氮去除规律52
  • 4.4.3 总磷变化规律52-54
  • 4.4.4 系统内PH变化规律54-56
  • 4.5 低水温SBR工艺稳定性研究56
  • 4.6 低水温SBR反应时间数学模式的建立56-62
  • 4.6.1 SBR法常用的动力学模式57
  • 4.6.2 动力学模式的推导57-60
  • 4.6.3 反应时间的确定60-62
  • 5 结论62-65
  • 参考文献65-7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72-73
  • 声明73-74
  • 致谢74-75
  • 附录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活污水除磷及氨氮降解的试验研究    於小芬

EM菌强化SBR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程晓如,陈永祥,孙迎霞

SBR工艺处理宾馆污水    林尤文,万江生,毛源伟

SBR工艺的分类和特点    周雹!300051

SBR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徐海江,张仁志,韩恩山

SBR工艺与CASS工艺的比较    田立江,姚志彬

恒液位推流式BSBR工艺工程设计及研究    陈国喜,周启星

采用两级SBR工艺优化除磷脱氮    龙北生,孙大群,边德军,赵勇胜

SBR工艺运行条件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除磷效果的影响    卢然超,张晓健,张悦,竺建荣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陈红,李昊翔

珍珠蚌壳除磷的静态吸附研究    许育新;张棋;肖华;喻曼;

青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规律研究    蔡冬蓉;徐炎华;

MDAT-IAT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研究    柴延丽;周岳溪;王海燕;

氧化沟与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效果比较    邹映红;

SBR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DAT-IAT自控浅析    关代宇;李会元;李健;

非金属矿物在含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会强;郑焕振;刑献芳;

大型SBR工艺启动特点及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李健;陈双星;石凤林;李会元;

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

不同pH值下固定化小球藻除磷效果分析    窦云杰;段卫民;

电凝聚法对微污染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李燕莉;丁忠浩;

热轧材氢氛除磷成为酸洗劲敌    

攀钢研制出新型除磷净化剂    

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简单高效    王晓薇

含磷洗涤剂不是惟一凶手    本报特约记者 杨春

废水处理技术的比较与选用    施汉昌(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主要类型(二)    郑兴灿 张悦

太阳仪表阀门:“光芒”从哪里来?    徐大泽朱玉龙

印度的矿产资源    付庆云

微生物让污水变清    本报记者 华凌

污水厂要实时动态全面监管    记者  邵丽华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豆俊峰

矿物及炉渣在水体除磷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许虹

排除厌氧富磷污水ERP-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    吉方英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刘家宝

活性污泥法除磷动力学研究    王锐刚

两级SBR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其运行控制参数研究    龙北生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俊敏

天然矿物及冶金炉渣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    邓雁希

双泥生物反硝化吸磷脱氮系统工艺的试验研究    罗宁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工艺研究    徐洪斌

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崔志新

低水温条件下SBR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研究    安红莹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研究    朱雅兰

低溶解氧环境A/O工艺和SBR工艺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胡玉琴

两级SBR工艺优化除磷脱氮研究    聂熹

MBR和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除磷菌种群结构研究    阳习龙

废水化学除磷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    徐丰果

CRI系统除磷机理及加强除磷型CRI系统构建    谢江

微量铜离子对SBR中除磷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胡怡杉

电极生物膜—SBR联合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黄游

 
关键词: 低水温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