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

关注热度:267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汤绍青 吴永祥 王高旭 丰华丽 周宏伟 杨洪林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在回顾我国水污染补偿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太湖水污染状况,提出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方法:在确定水污染补偿参与主体、考核断面、考核指标、污染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角度建立太湖水污染补偿模型,分别进行入湖污染物总量考核和出湖水质考核的补偿量测算。利用2006年出入湖水量、水质资料进行环太湖各行政区水污染补偿量的实例测算,测算结果为,环太湖各行政区的补偿量总共为41 030.4万元,其中苏州市3 918.9万元,无锡市14617.8万元,常州市17913.6万元,湖州市4580.1万元。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水污染补偿 补偿量测算 污染物总量控制 太湖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05,200901043)
【分类号】:X524
【正文快照】:
太湖地处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达的太湖流域中心,对保障流域供水安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超过太湖的水环境容量,太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受损。建立一个合理、行之有效的水污染补偿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姬德峰;

基于COD通量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王飞儿;徐向阳;方志发;俞洁;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常杪;邬亮;

县域跨界水污染补偿机制在嘉兴市的探索    刘晓红;虞锡君;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马巍;禹雪中;翟淑华;廖文根;

长三角地区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黄德春;郭弘翔;

基于流域水生态保护的跨界水污染补偿标准研究——关于太湖流域的实证分析    刘晓红;虞锡君;

我国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与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杨丽韫;甄霖;吴松涛;

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的成本模型    王佳伟;张天柱;陈吉宁;

基于跨区域水质水量指标的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    徐大伟;郑海霞;刘民权;

建立健全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难点    孙长霞;贺超;吴成亮;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胡振鹏;刘青;

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刘青;胡振鹏;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分析与战略对策    张彦春;王孟钧;戴若林;

太湖流域典型区污染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水环境载荷评估    高永年;高俊峰;陈坰烽;许妍;赵家虎;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    余光辉;耿军军;周佩纯;朱佳文;李振国;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    孙贤斌;傅先兰;杨本俊;

多种估算方法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析——以安徽秋浦河为例    张乐勤;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高永年;高俊峰;

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    陈美球;吕添贵;朱再昱;蔡海生;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浅析——兼论流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发挥    黄锡生;潘璟;

长三角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策略选择与前景分析    黄宇驰;

县域跨界水污染补偿机制在嘉兴市的探索    刘晓红;虞锡君;

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    陈旭升

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    王燕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倪外

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斯丽娟

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阮利民

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    马爱慧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张效军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刘青

环境规制约束下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及其治理    肖宏

面向流域的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    薛丽芳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王燕鹏

论政府在流域补偿机制中的角色与功用    杨佳琛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吴菲菲

赣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及控制方案研究    张丽风

土地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王丹丹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    杨桐鹤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王琪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韩向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禹勋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杨甜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

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    吴晓青,洪尚群,段昌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

引水调控改善太湖湖湾水环境及其效果预测    马巍;廖文根;李锦秀;彭静;禹雪中;

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    钱水苗,王怀章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

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

闽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标准与测算方法    胡熠;李建建;

华东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    周斌

基于成本性态与CVP法的污水处理企业经济分析    刘雪梅;何逢标;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赵景柱;罗祺姗;严岩;段靖;丁丁;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张涛

水资源恢复的补偿机制研究    张春玲

蓝藻暴发的背后    本刊编辑部;

太湖治污 难在何处?    王应荣;

关于太湖水体污染状况和治理对策的调查    江南大学中文941班调查组

太湖水环境质量及污染防治    姚东明,过维钧,徐宁

太湖污染 凸显治污四难    洪冰;

大自然的“蓝藻”反击战    张西陆;

苏泽群常务副市长对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提出6点要求    

太湖的警告    本刊编辑部;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环境监测    汪丽君;刘同和;

冶金工业污染物总量控制学术讨论会简讯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中难点问题的思考    李想;王军玲;张增杰;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政策研究    魏康霞;廖兵;

扬州市“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管理技术与应用的研究    华迎春;陈卫兵;

近海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与思考——以泉州湾为例    蔡明刚;赵雯璐;王俊;杨圣云;黄文怡;林静;

基于气象条件的太湖“湖泛”成因分析    王成林;陈黎明;黄娟;钱新;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效果研究    李一平;

治理蓝藻暴发和“湖泛” 保护太湖水源    朱喜;

长兴入太湖河道口门的淤积问题与对策分析    王正祥;张文斌;潘颖川;王雪营;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黄信佳;李桂斌;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负荷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吴锋;邓祥征;战金艳;

把太湖水污染治理推向新阶段    记者 姬钢

无锡太湖水质持续好转    本报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记者 闫艳 高杰

取缔住家船 保护太湖水    俊康

保护太湖水源不含糊    章莹江锡民

78万吴江人共饮太湖水    吴云赞

1吨太湖水每天能承受多少污染物?    记者 郑璐 周梦榕

太湖“整容”亟须良药    刘益广

让太湖水更清、景更美    吴晴晴

太湖水美蟹儿肥    田茹、培根、于刚

用高科技澄清太湖水    江锡民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叶文瑾

太湖浮游细菌分子生态学及溶藻细菌的研究    田川

太湖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实验及模型研究    李一平

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战平

现生介形类动物系统发生及太湖介形类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禹娜

不同水动力下水生植物群落底泥磷素迁移特征    陈昌仁

湖泊水质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祝令亚

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雷泽湘

大型平原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耦合模拟及联合调度研究    吴浩云

基于BMP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主导流域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研究    谢阳村

长三角地区城市范围扩展的气候效应和太湖水体调节作用的数值模拟    沈沛丰

太湖原水中异味物质的监测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张建芳

太湖水体中几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研究    鲁玥

对太湖芦苇群落的调查及效益分析    徐晓芳

佛山高明“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研究    谭玉华

太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SVOCs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李玉斌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何天龙

不同水动力下太湖水生植物群落对水体净化能力研究    谢宇

富营养化淡水湖营养盐的大气沉降    尹昊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管理研究    姜未鑫

 
关键词: 水污染补偿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