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关注热度:30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王华玲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直接担负为京、津、冀等省市提供饮用水的任务,其水质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库区水质检测结果表明丹江口水质总体是优良的,但部分指标超标。湖北省十堰市属我国中部欠发达的山区,85%的国土面积属于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中线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地区。本研究针对农村典型水源污染的特点,在十堰市茅箭区廖家村选择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及一处坡耕地和张湾区石桥村蔬菜基地作为农村代表性水源试验区。针对各类污染源采用不同的生态防控措施进行研究,探讨各种措施对农业水污染源的防治效果。 (1)采取氧化沟工艺对养猪场高浓度污水进行了强化处理,综合4次污泥培养结果得出:本实验条件下,污水闷曝3-5天后,氧化沟内即可出现污泥絮凝体,10天左右其SV30即可达到5%;根据氧化沟在不同时间段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推测出消毒液对沟内的细菌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活性污泥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沟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随着进水变化出现急剧波动,且系统对COD及N、P去除率未达到设计值。 (2)三种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治理效果的研究结果如下:①相对于等高植物篱,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拦截效果都极显著(P0.01),其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减少了97.2%和97.5%;悬浮固体(SS)最小平均去除率超过65%;植被缓冲带整体对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17%、36.89%。②不同植被缓冲带径流污染物的流失特征得出:在小麦生长期,各小区泥沙侵蚀量都比较大,而在玉米生长期,侵蚀量呈现减少趋势;不同缓冲带拦截下,各小区径流水溶性氮的流失形态以N03--N为主,紫穗槐缓冲带对其表现出较好的拦截效果;径流中磷的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灌草缓冲带及紫穗槐缓冲带对其拦截率较高;各小区径流水溶性氮磷流失量差异显著,在降雨持续时间长且降雨量大于100mm的条件下,灌草缓冲带对侵蚀量及氮磷的拦截效果优于单种植三叶草和紫穗槐的缓冲带。 (3)2008年地下水进入脱氮沟前、中、后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3 mg/L2.86 mg/L,0.37 mg/L,说明脱氮沟的脱氮过程伴随着硝氮和氨氮的相互转化机制,说明氮的反硝化理论也适用于脱氮沟过程;脱氮沟中锯屑与香菇袋填料均可较好地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86%、83.74%,且不同填料情况下,lm宽度脱氮沟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优于1.5m和2m设置。
【关键词】:氧化沟 坡耕地 地表径流 植被缓冲带 养分流失 地下水 脱氮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25
  • 1.1 农村水源污染现状9
  • 1.2 农村水源污染的成因分析9-11
  • 1.2.1 农村工业污染9-10
  • 1.2.2 生活废弃物污染10
  • 1.2.3 畜禽集中养殖污染10
  • 1.2.4 化肥农药等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10-11
  • 1.3 农村水源污染的治理技术11-23
  • 1.3.1 农村工业污染的治理方法11-12
  • 1.3.2 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12
  • 1.3.3 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技术12-13
  • 1.3.4 化肥农药等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技术13-16
  • 1.3.5 农村水源污染的生物防控技术16-23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23-25
  • 1.4.1 研究目的意义23-24
  • 1.4.2 研究内容24-25
  • 2 氧化沟工艺处理养殖场污水的研究25-35
  • 2.1 工程概况25-26
  • 2.1.1 主要设计参数25-26
  • 2.1.2 工艺流程26
  • 2.1.3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实际运行情况26
  • 2.2 试验材料及方法26-29
  • 2.2.1 试验用水26-27
  • 2.2.2 养殖场所用消毒剂名称及主要成分27
  • 2.2.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27
  • 2.2.4 检测指标及方法27-28
  • 2.2.4 试验方法28-29
  • 2.3 结果与分析29-34
  • 2.3.1 氧化沟内MLSS浓度变化29-30
  • 2.3.2 氧化沟进出水中COD变化30-31
  • 2.3.3 氧化沟对N的去除效果31-33
  • 2.3.4 氧化沟对P的去除效果33-34
  • 2.4 结论与讨论34-35
  • 3 植被缓冲带控制坡耕地地表径流污染研究35-49
  • 3.1 坡耕地试验区概况35
  • 3.2 试验设计35-37
  • 3.2.1 各小区不同拦截措施设置36
  • 3.2.2 作物种植及其施肥试验设计36-37
  • 3.3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37-38
  • 3.3.1 土样基本化学性状的测定37-38
  • 3.3.2 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测定38
  • 3.3.3 地表径流化学性质测定38
  • 3.3.4 统计分析方法38
  • 3.4 结果与分析38-47
  • 3.4.1 试验期间的降雨情况38-39
  • 3.4.2 植被缓冲带和作物不同施肥条件下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39-43
  • 3.4.3 不同植被缓冲带和作物不同施肥条件下径流污染物的流失特征43-47
  • 3.5 小结47-49
  • 3.5.1 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47
  • 3.5.2 不同植被缓冲带径流污染物的流失特征47-49
  • 4 脱氮沟工艺处理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49-59
  • 4.1 试验区概况49
  • 4.2 试验设计49-51
  • 4.3 研究项目及测定方法51
  • 4.4 结果与分析51-58
  • 4.4.1 2008年脱氮沟运行结果51-54
  • 4.4.2 2009年脱氮沟运行结果54-58
  • 4.4.3 2008年与2009年脱氮沟运行结果比较58
  • 4.5 小结58-59
  • 5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69-70
  • 附录70-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黄现民;王洪涛;

现代农村水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    陈歆夏;

PRB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军,赵勇胜,赵晓波,刘睿,袁懋

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研究    朱远达,蔡强国,张光远,胡霞

全国重点环境考核城市地下水污染概况与防治对策    李庆诚;

不同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唐浩;黄沈发;王敏;周海英;陈洪健;

缓冲带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及其与草皮生物量的相关性    吴建强;黄沈发;吴健;熊丽君;

水解—SBR工艺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研究    邓良伟

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    田宁宁,王凯军,李宝林,金冬霞

石马河流域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混凝固液分离现场试验    余华堂;张艳红;

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    吴长春;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黄晶晶;林超文;陈一兵;张庆玉;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李佐荣;鲍素敏;黄祥明;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    刘之杰;路竟华;方皓;张义安;

汤旺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李玉文;刘际洲;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汪水兵;

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吴迪;何俊仕;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明;杨浩;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    谢涛;陈玉成;于萍萍;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应俊辉;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    吴先忠;何伟;王雪坤;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宋维峰;王克勤;

重庆市养猪场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思考    叶进;柳剑;刘玲;李刚;刘熙翠;

绿色食品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探讨    徐培智;解开治;杨少海;罗文贱;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黄旭;

沼气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及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虞方伯;何健;管晓进;管莉菠;李顺鹏;

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和完善    陈晗霖;黄明健;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    张志伟;

浅析腐植酸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孙志梅;刘杨;薛世川;

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制度探索    李春生;邵志雄;

自来水厂二氧化氯安全消毒工艺设计    李新杰;于文敦;黄志明;乔海东;

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    陈旭升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TNT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机理研究    谯华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    马永喜

SBR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废水生物除磷性能及除磷途径分析    李楠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A-(O/A)~n-SMBR工艺强化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张传义

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    汪林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学研究    孙荣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湖北省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    贾海啸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张玉

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    王彦玲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陈春娥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茶皂素在土壤重金属镉、锌污染修复中的效应研究    敬佩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滨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其治理对策    李燕;

养鸡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井艳文,李军,潘安君

城市固体废弃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    王蕾,赵勇胜,董军

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新进展    雷英春,张克强,季民,李炎保,姚传忠

我国城市畜禽养殖业的水污染防治    张忠祥

三峡库区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    申元村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试验研究    张平仓,杨勤科,夏艳华

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研究    朱远达,蔡强国,张光远,胡霞

ASBR-SBR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    赵晨红

多沙河流非点源污染估算模型及应用    李强坤;李怀恩;胡亚伟;孙娟;

农田土壤氮素平衡动态模拟模型研制与SISNDB信息系统开发    黄志珍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污水研究    豆小敏

地下水硝酸盐去除方法的研究    沈梦蔚

混凝法预处理大中型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液的研究    杜金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氧化沟工艺的改进    黄红旗;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解东;胡锋平;

连续流间歇曝气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研究    乔海兵;王淑莹;李桂荣;侯红勋;彭永臻;郭东良;

某县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总结    魏巍;

曝气池—氧化沟工艺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吴根树,刘妍

射流间歇曝气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全勇;刘汝鹏;曲莹;张开海;沈军;

射流间歇曝气氧化沟的生化特性研究    刘汝鹏;曲莹;王全勇;张开海;沈军;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调控参数的研究    许世伟;张建新;付强;

瑞安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有效性分析    项晓仕;黄小丹;

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研究现状    张大志;

浅谈氧化沟工艺特点与动力控制    赵传周;李帅军;

邯郸市西污水厂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    张志军;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路畅;

低氧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金建华;孙书洪;王仰仁;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运用SPAROTOR ACE的日立氧化沟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工艺运行优化    张志军;

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最优模式    宋庆华;任玉侠;李国辉;

宜昌市坡耕地生态退耕之我见    张有信;

坡耕地栽植等高灌木带    陕保

我国未来10年将投入2000亿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记者 周怀龙

国家去年投15亿元防治水土流失    姚润丰

普安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 贺万华

领导包片责任到人务求实效    本报记者 黄莹

民盟中央建议化为决策    姚婧

加快高速路两侧坡耕地绿化步伐    记者 金晓明

民盟中央专题调研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    记者 毕玉娟

黔西南州32万亩坡耕地成功“换岗”    本报记者 曾楚禹 黄诚克

我区启动200万亩坡耕地生态建设工程    实习记者 韩磊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佟娟

城市污水A~2/O工艺调控、监控体系优化与异常修复技术研究    戴兴春

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    刘礼祥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    邢丽贞

磷酸铵镁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汤琪

交替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市政废水试验研究    李军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研究    王丹丹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    程庆锋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欧彩丹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SGSBR工艺脱氮的试验研究    马凯

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以及重金属和各种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颜胜华

Orbal氧化沟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调试运行研究    冀宝友

 
关键词: 氧化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