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生物质能 > 正文

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关注热度:14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张传辉 杨四军 顾克军 顾东祥 石祖梁 张斯梅 常志州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麦草单季还田(WS)、稻草单季还田(RS)以及稻麦秸秆双季还田(WR)对小麦群体碳氮转运、产量构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植株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对小麦籽粒氮素贡献率达到80%以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茎鞘花前可溶性总糖转运量对籽粒淀粉产量的贡献率(PSGS)下降,叶片的PSGS提高,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PSGS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有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下降,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从而弥补了有效穗数下降对产量的损失,使得最终的实际产量并未呈现出显著下降。成熟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而淀粉含量降低,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是导致总淀粉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小麦 秸秆还田 碳氮转运 产量形成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2)1002)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101047C)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稻麦轮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种植体系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为了抢农时,节约人力,经常将大量的稻麦秸秆焚烧,这样不仅浪费了生物质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土壤6期张传辉等: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15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沈学善;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刘定辉;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李友军;付国占;陈明灿;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蒋向;任洪志;贺德先;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与碳氮转运的关系    周琴,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韩宾;李增嘉;王芸;宁堂原;郑延海;史忠强;

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义国;林琪;房清龙;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    吴志鹏;张家侠;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    李贤胜;

有机肥资源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许有尊;黄见良;吴文革;郑乐娅;王鸿燕;张丽娟;崔娜;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品种冬小麦超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光忠;王明友;薛玉剑;杨秀凤;尚会芹;

山东省近期推广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与分类    田纪春;邹琦;张忠义;梁作勤;陈德富;

高产小麦需肥规律及优化施肥模式    孙治军;单玉珊;仲崇媛;丛惠芳;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

山东省当前主栽小麦品种春冬性强弱研究    杨洪宾;李福元;徐成忠;王法宏;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杨荣光;毕建杰;王升国;吴则金;李振清;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及播量对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春玲;李晓亮;冯小涛;薛鑫;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彭正萍,门明新,薛世川,孙旭霞,薛宝民,毕淑芹

不同前作及其秸秆还田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孙传芝;孙仲逸;魏贞莹;唐复中;

氮肥管理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研究    李强;尚莉莉;李宏成;

秸秆还田试验简报    朱汝培;曾广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讨    邹春秀;

秸秆还田在小麦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王欣;文萍;李晓萍;董亮;潘雯;

秸秆还田覆盖抗旱节水技术试验报告    赵凯;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温室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建民;胡立峰;张爱军;

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田文科;徐世林;陈伟民;袁秦;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王静;胡鹏;李立胜;桑亚松;李红梅;

玉米秸杆还田免耕栽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李明灌;袁文;韩烨君;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新疆绿洲棉田土壤质量演变与评价    梁智;徐万里;周勃;朱敏;钟新才;丁峰;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小麦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孙磊;张彦峰;王翠苹;孙红文;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蒋植宝;黄宝林;杨爱国;

华北平原冬小麦季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宇;张海林;陈继康;韩宾;陈阜;

旱地施肥对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渭玲;梁宗锁;徐福利;

秸秆还田不用烧 撒播种子不犁地    孟民 高振达

秸秆还田的麦田管理注意啥?    王玉堂

秸秆还田稻田严防硫化氢危害    水清

明年秸秆还田200万亩    记者 周晗

秸秆还田麦田怎样管    李淑旺

秸秆还田麦田莫因降雪不浇水    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做好秸秆还田 确保持续增产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李雁鸣

不犁田不插秧 稻谷增收近两成    文佳君 记者 严斌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李科江

玉米秸秆还田过六关    巨鹿县农业局 朱敬霞 武墨广 卢爱铃

早期强生长势小麦根系特征及其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兴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冠菌素对小麦耐热性的调控效应及生理机制    周于毅

长期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土壤呼吸的调控机制    邵瑞鑫

小麦粒重基因TaGW2的克隆、标记的开发及功能验证    宿振起

花后弱光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及氮素调控研究    陈二影

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董浩

山东小麦产量性状遗传进度与骨干亲本周8425B的分子解析    肖永贵

盐碱胁迫及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晓宇

土壤—小麦植株系统氮素运移及高效利用的生态基础    石祖梁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耕播方式及秸秆还田对皖麦68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邹兵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长期与短期秸秆还田后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变化研究    顾丽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刘阳

不同品种小麦硒的耐受性差异及其动态吸收、转运规律研究    缪树寅

 
关键词: 小麦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