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张力——从《白狗秋千架》到《暖》

关注热度:511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屈雅红 王琳琳 屈斯薇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虽然脱胎于莫言小说,但就审美内涵而言,两者大相径庭。这种改变,有多种原因。考察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时代精神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制约以及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生产机制、导演和作家在创作观念、意图等方面的不同追求,诸多因素综合,间离或区分了导演霍建起和原著作者莫言各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 《暖》 电影 审美意蕴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760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度教改项目(1401JG1103Y)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创作于1985年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是莫言自谓他特别看重的作品,对他而言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同鲁镇之于鲁迅、沪港之于张爱玲、商州之于贾平凹,《白狗秋千架》为莫言建立了有标识意义的“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地理学”景观,以及“纯种”和“杂种”的文学用语,并定下了莫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诗乐之唯美,平民之质朴——霍建起电影研究    张燕

霍建起:镜头中别一样风景    马智

《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往    霍建起 ,思芜 ,丁一岚

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    莫言

影像奇观与文学魔杖——论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    梁振华;

关于当代小说创作的思考——论影视影响下的创作主体和小说主题    顾晓红;

回忆碎片:一块冷一块暖——《暖》的诗化影像语言分析    梁明,李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论环境造型的表现力    梁明;高志丹;

新时期寻根电影的审美选择    金昌庆;

从受众角度浅析改编电影与原著小说的差异——以《暖》与《白狗秋千架》为例    史卫静;

从《白狗秋千架》到《暖》——对小说创作与电影表现的对比思考    魏萍;张清;

静静流淌的乡情——从《那山·那人·那狗》、《暖》看霍建起的乡土情结    王晓恒;

散文化电影的内涵品质与形式追求    陈鸿秀;

小说与电影:媒介规定性下的必然差异    黎明;

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    孙晶

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    李烨鑫

大风起兮    傅明根

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    苏晓芳

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    吕树梅

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    焦雨虹

历史与女性的抒写    孙晓虹

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    赵慧娟

二十世纪中国乡土的浪漫书写    杨姿

影像江南    宋奕

从文学到电影    巩蕊

论苏小卫的电影剧本创作    郑越文

《人鼠之间》的戏剧性要素探寻    潘晓宇

与时间对峙,于想象中还乡    高妍

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    吴越

记忆、想象、消费    白梅

关于青春成长的自传式影像    蒋诗洁

从小说到电影剧本    薛丹凤

先锋的“祛魅”    赵自云

论电影艺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李波

叙事的空白——评《白狗秋千架》的叙事策略    颜瑾;

温情脉脉的忏悔——谈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演变    吕新娟;

白狗秋千架    莫言;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白狗秋千架》中暖的悲剧命运    刘方圆;

从受众角度浅析改编电影与原著小说的差异——以《暖》与《白狗秋千架》为例    史卫静;

白狗秋千架    莫言;

从《白狗秋千架》到《暖》——对小说创作与电影表现的对比思考    魏萍;张清;

乡村的两副面孔——互文性下的《白狗秋千架》和《暖》    李钦彤;

遭遇乡村:《黑骏马》《白狗秋千架》《小黄米的故事》的互文性    王宇;

合作原则与《白狗秋千架》的人物分析    梁金凤;

莫让暴力文化蒙了眼    万文娴

微信阅读时代的版权困境    张书乐

微信推好文 转凉作者心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关键词: 《白狗秋千架》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