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核能原子能 > 正文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关注热度:371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首先我们想先阐明文化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上第1318页上的第一个含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而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的劳动中创造的智慧的结晶,它很大意义上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根植于中国本土深厚的农耕文明,是几千年来代代相因的人对人自己、自然、社会的思考与记录,具有特别深厚的根基和实质,它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坐享图成。而进步就需要有外来的新兴的资源和不同的文化。 外来的文化就是相对中国而言从外而来的了。 在明晰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今天的辩题,如果我们要剖析利弊孰大孰小,那么就要知道利和敝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双重性,我方从不会否认外来的文化会带来弊端,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利绝对是大于弊的这一客观事实。哲学上说,要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辩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 口说无凭,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文化的特点)文化是可以自动地适应、调节、协调,找到其最适合于相对的环境的特点的方式。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诚然,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有其地域性和局限性,但是!一种文化对他种文化的接受也不大可能原封不动地移植。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我们要看到的是它给我们本身的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它原先的局限性,毕竟我们辩论的是外来文化对与中国的文化的利弊,而并非它本身文化的利弊。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起源也是多元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初的华夏文化通过与周边的民族,进行了内容广泛的交流和融合,汲取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所以不曾中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接下来让我们从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阐述吧。 物质上的文化,从汽车到电脑,无一不是从外而来的文化,有了这些才刺激了我们国内的技术的发展,对方辩友难道你们能说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吗? 再说精神上的文化。一,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剧变,儒说权威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而轰然倒下。“西学东渐”与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救亡图存运动有机结合,从器物之学到政治之学,促使中国传统政治观念步入了“现代化转型”的轨迹,西方民主观涌入了中国。康有为改良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无不吸取了西方民主观的精神营养。 而且我们站在这里可以有一个那么宽松的社会环境,有这么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来辩论这个问题,得益于什么??正是因为我们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那么我们请问,社会主义思想是由谁提出的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正是有他们的思想,我们中国才少走了多少年的探索的历程,成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方辩友难道还能说外来的文化弊大于利吗?! 二从经济理论上看,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中,西方的许多经济伦理观念,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大力发展国内外贸易的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崇尚垄断的垄断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观念(斯大林模式),接连不断地涌入中国,对中国经济生活发挥巨大影响,促使中国人经济思想观念发生爆炸式剧变, “市场规律观念”、“多元经济观念”、 “新型择业观念”、“知识经济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观念”,已为大众普遍认同。 三从科学技术看,近现代中国人深入持久地开展了“西学东渐”运动。全面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当代中国科技已大大缩短了与西方科技强国的差距,并进入了与国际科技全面接轨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尖端科技———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核能技术,纳米技术等,一有新动向中国就紧紧跟上,甚至在有的学科与技术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大成就。 四从观念上看。观念上,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高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主动性。如果没有这些外来的文化,没有被中国进步力量所接受,中国近现代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进步,甚至妇女还摆脱不了裹脚布的束缚。 五从宗教看。中国的佛学,众所周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大促进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文化受惠于印度佛教,同时,印度佛教又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其在中国的成就远远甚于印度本土。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印度佛教中国化,形成了新的佛教宗派。这些新的佛教宗派不仅影响了宋明新儒学的发展,而且又传入朝鲜和日本,给那里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显然,正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个文化宝库,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而导致某种文化的革新。没有差异,没有文化的多元发展,就不可能出现今天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 六从本国的文化传统看 学习外来文化并不意味着丧失我们自己的东西,比如说二胡这种乐器,它的高度发展恰恰是在“五四”之后,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影响越来越强的时期,刘天华等中国音乐家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弦乐器发展过程当中的经验,用来改造和充实二胡这个地道的中国乐器,其实践结果使得这件乐器,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在世界音乐舞台上都获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上,从大量事实我们不难看到外来的文化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而言是利大于弊的,这也是不容辩驳的事实啊。我们也同样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 线等!明天辩论,反方,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四辩...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外来文化的利    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入侵    外来文化运用之我见    外来文化有哪些    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关键词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