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核能原子能 > 正文

从日本政府及国民应对3月11日大地震的种种表现你有哪些启示?

关注热度:113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实际上,回顾到目前为止的救灾工作,包括内阁的举措,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状况,日本一贯的纵向性行政体制的弊端正在显露。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也会不断归纳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提到其他国家的借鉴,我认为日本在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方面有着较多的经验。但是,在此次灾难面前,政府显现出某种无力感,这个现象本身也值得世界各国当作案例来研究和分析。还有,平时看灾区的民众拥有丰富的应对海啸的经验,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这些应对措施在这次海啸面前瞬间崩坏,因此也具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核电站的问题,那样一个拥有两重、三重精密系统的核电站,轻易陷入崩坏的状态,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些都需要多讨论、多研究。 此次对于政府应对灾害的表现,舆论方面算是毁誉参半。我认为如果此次地震规模类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或者新潟中越大地震的话,政府在处理上会有经验可循,灾害很快会得到控制,但是此次的大地震规模非比寻常,规模和毁灭程度是阪神大地震的数倍,再加上引发核电站事故,政府的紧急应对确实显得非常不成熟。因此,我认为今后政府的职能应当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比如构建一些应对组织、积极进行生活支援等,确确实实地掌握主导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也认为政府在应对震灾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其表现不可能打满分,由于政府相对迟缓的应对,造成了国民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不满。 地震发生4分钟后首相菅直人作出决策,连续下达四项指示:确认灾情和震情,确保居民的安全和采取初期避难措施,确保生命线和恢复交通,竭尽全力向灾民提供确切的信息。 从中央到地方第一时间设立地震对策机构。 及时透明的信息引导。地震发生3分钟后,日本气象厅向沿海37个市村町发出了大海啸和海啸警报。所有电视台马上停止原有播放计划,转向报道受灾情况。几家大媒体均派遣直升机,进行现场报道。日本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中心都装有十几台电视,收集各大媒体的报道,及时掌握信息。首相菅直人举行震后首次记者会,呼吁民众从媒体收看收听政府的信息。 震后15分钟自卫队出动,展开救援。15时27分,菅直人授权防卫相北泽俊美给自卫队最大限度的活动权限。北泽俊美下令,包括陆海空8000多名自卫队员、300架飞机、40艘舰船做好准备赶去灾区。15时30分,海上自卫队从4个基地派遣5架飞机出发。18时,防卫省发布大规模灾害应对派遣自卫队命令,开始大规模地派兵进行抢险救援。12日上午,自卫队人员扩大到2万人,飞机大约190架、舰艇25艘。12日11时30分,菅直人第四次召开紧急对策本部全体会议,派遣5万陆海空自卫队员参与救助。 福岛核电站停机并出现问题后,19时30分,防卫厅发出应对核灾害派遣命令。当地驻兵的福岛市陆上自卫队80人进驻福岛第一核电炉。陆上自卫队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24人驾驶化学防护车前往现场进行检查核能是否泄漏。 二是民间组织的自救,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日本饮料公司三得利就宣布,地震期间所有旗下的自动贩售机,只要按键就可免费获得罐装饮料;便利连锁企业7-11和全家也宣布免费提供食品和饮用水;日本通讯商不仅提供所有公用电话免费外,还免除网络通信费,以便民众及时通过网络取得联络和获得信息。这些企业在没有政府计划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资源,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挥效果,展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大震面前国民表现出来的镇静。地震后,无论是在媒体报道之中,还是网络上的微博、博客、论坛、QQ里,网友均为日本国民在强震面前的井然有序、冷静从容而折服。在这样一场超强灾害发生时,居然还能保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国民依然在遵从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有条不紊的自救和互救。而这种自发自觉的意识,乃是由日常的持久修炼得来,早就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有这样的国民基础,又何患国之不强! 大灾面前,日本举国所表现出来的国民素质,应该说主要得益于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完备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这是最主要的。政府的管理能力往往体现在应对突出事件的关键时候。日本政府的运作能力也有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时候,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地震发生后,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地跑向殿外的花园,表情木讷,呆呆出神。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依然遭到人们诟病,但这一次,虽然不是无懈可击,如对福岛核电站的处置失当,但总体上说是可圈点的。 二是得益于长期的防灾训练。 日本设有专门的防灾法案,在对震前的预防、震中的防护、震后的救援方面都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日本各地定期都会组织人们进行防灾演练,加上日本本身经常发生地震,“演练”机会很多,防灾经验都很丰富,甚至可以说,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最正确的防护方式已经成为日本人的本能。日本的地铁、商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场景模拟十分逼真,参加演习的工作人员和市民也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日本还十分注重从小培养抗震防灾意识,如东京的小学,几乎每个月都会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至于惊慌失措,知道如何降低危险和救助。 三是足够的避难区和物资准备。所谓有备无患。地震后,日本国民纷纷前往开阔地带、学校、公园、体育馆等避难。日本的中小学校抗震等级最高,也是最佳避难场所。许多日本家庭中都备有地震时的应急用品,如避难食品、压缩内衣、无水洗涤剂、手动充电收音机等,有的避难食品甚至可以保存25年以上。为了方便选购,有的商店干脆推出紧急避难用品套装,包括矿泉水、压缩饼干、手摇应急灯、防尘口罩、应急哨子、绷带、发热剂等20余种物品,装在带有防火功能的箱包中。这些东西在商场或是网站都很容易买到,日本在抗震防灾用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四是日本人骨子里的忧患意识则是根本的。日本列岛处于在4个板块的交界处,全日本有2000多处活断层,全部的国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全部在可能发生5级地震的范围内,20%的国土在6级以上的范围内。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具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 建筑质量也好,国民素质也好,其实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素质。毛泽东在他的著名的《论持久战》里曾经对当时的日本作过深刻的分析,他说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很强大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日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很强。勿容讳言,就今天看来,日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远远领先我们。 日本国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人口1.3亿,四川省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9000万。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灾区所有房屋被夷为平地,死亡人数将近10万,受伤近38万之众。如此高的死亡率,除了地震强度大,和人口居住密集以外,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建筑质量问题,竟然连学校都有豆腐渣工程。再一个原因是我们预防灾害的教育十分滞后,在遇到地震后,人们慌不择路,不知如何是好,跳楼和互相踩踏皆有发生。记得5.12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都掀起预防地震的演练高潮,可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从日本政府及国民应对3月11日大地震的种种表现你有哪些启示?
  • 从日本政府及国民应对3月11日大地震的种种表现你有那些启示?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日本地震 国民素质    日本国民美少女    日本国民素质    日本国民女神    可怕的日本国民素质    日本国民美少女下海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    日本国民健康保险    
 
关键词: 日本 国民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