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煤炭 > 正文

中国都有哪些出名的煤矿业用人单位啊?

关注热度:93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国时,各地人民政府从旧中国共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矿。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山东、安徽两省,除少数几处外,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已是千疮百孔,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例如,山西大同煤矿9对矿井全部被水淹没,机器设备破坏无遗,井下没有一个完好的工作面,地面没有一间完整的厂房,没有一部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没有一条巷道可以正常通车,生产完全停顿;辽宁抚顺煤矿的西露天矿和龙凤矿井已被水淹,基本停产;河南焦作煤矿18个坑口中11个完全破坏,7个仅剩井架,已完全停产;山东淄博、枣庄,山西阳泉等较大的煤矿也是一片废墟。新中国的煤矿业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上起步的。     建国伊始的头3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抓了恢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煤矿生产,并进行必要的改造。     1953年,我国开始了发展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保证钢铁基地炼焦用煤,解决华东地区缺煤和逐步改善煤矿布局等的需要,“一五”期间,重点扩建了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10个新矿区的建设。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3 243万t上升到1957年的13 073万t,提高4倍以上。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配套的专业队伍。1955年7月又正式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探、设计管理和基本建设三个总局,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技术和队伍的培训工作,为以后煤炭工业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期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给煤炭工业造成了严重后果。采掘关系失调,巷道和设备失修,煤炭产量大起大落,基本建设浪费很大,不合格的煤田地质报告占60%。后来,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建设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10年**期间,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煤炭工业也经历了一场浩劫。72个矿务局相继下放给地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废止。     在国家统配煤矿受干扰,煤炭不能满足地方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地方小煤矿自发地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全国地、县、队小煤矿的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1.35倍。为了使地方小煤矿得以巩固和发展,当时提出了“全党动手,各级办矿,多搞中小,以小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矿区,选择重点,建设基地”的40字方针。这些方针,既促进了小煤矿的发展,也为以后乡镇集体煤矿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贯彻“扭转北煤南运”,加快“大三线”建设的决策,从1966年起,陆续集中了全国煤田地质勘探力量的40%,共37支勘探队奔赴江南各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同时,又从北方抽调主要力量,加强了对西南、西北和江南煤炭新基地的建设工作。1973年,面对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北方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的如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因缺少力量虽有优势而难以发挥的现实,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基建队伍先后又从江南和西南回师北上。     总之,10年**给煤炭工业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严重的。10年间,虽然原煤产量增长了92.2%,建成了720处新矿井。然而,却留下了不少长时间难于消除的后患。不少矿井为要产量,不择手段,重采轻掘,吃厚丢薄,忽视安全工作,留下种种恶果;打乱了地质勘探生产秩序,质量、效率急剧下降,而且“南征北战”延误了建设时间;矿井建设违反程序,忽视技术要求,降低工程质量,简易投产,留下许多后遗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煤炭工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是恢复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产秩序,使采掘关系走向正常,同时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稳产调整,到198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6.66亿t,较好地满足了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条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其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基本要求、实现五个转变和12条具体方针。     四项基本要求是:煤炭产量增长速度比较稳定,不是大起大落,要长期稳定增产;发展比较健康,即布局要合理,比例要协调,手段要先进,队伍素质要提高;生产建设比较完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经济效益比较好,即建设速度要快,投资效果要好,煤炭质量要提高,品种要增加,煤炭加工综合利用要发展,管理要加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节能效益都大大提高。     实现五个转变是:从手工作业为主转变为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从单一生产原煤转变为多品种生产;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多种经营;从不能控制重大恶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转变到基本上能控制;由小吨位的运煤工具转变为大吨位的运煤工具,并协助铁路、交通部门发展大吨位的运煤列车和水上顶推船运煤。     12条具体方针是:推行和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改革经济体制,发展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联营;大胆利用外资,放手开发内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煤炭开发,缩短建设周期;大力发展地方煤矿;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改变煤炭产品结构;坚决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巩固煤矿井下职工队伍;加强智力开发,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统筹安排,同步建设,协同铁路、交通部门解决煤炭运输问题。     这条新路子是煤炭工业向着2000年发展的蓝图。由于认真执行了这个蓝图,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因此煤炭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199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0.79亿t,跃居世界产煤大国的最前列,1995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2.92亿t,连续稳居世界第一。煤炭稳定增产,使国内煤炭供求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缓和局面,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煤炭工业布局也日趋合理,目前已建成分布在全国的煤炭基地100多个,不仅重点开发了太行山以东地区,而且为开发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煤矿的技术、设备以及安全生产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统配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到1995年已达到71.58%。煤炭的综合加工利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特殊凿井、“三下”采煤、煤田综合勘探等许多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若干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煤炭工业开创了崭新的前景,目前已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种所有制形式、多渠道投资、多层次办矿和大、中、小矿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大多数煤矿从过去单一品种、单一经营的状况,开始向着以煤为主,多品种、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我国煤炭工业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中国著名煤矿区有:山西的大同 太原 阳泉 河北的峰峰 贵州的六盘水 陕西的神甫 内蒙古的东盛 赤峰 伊敏河,霍林河 安徽的淮南 淮北 四川攀枝花 河南平顶山 江西萍乡 新疆哈密 黑龙江鹤岗。鸡西 吉林通化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数学家。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大桥?
  • 中国有哪些著名特产?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桥?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中国古代用人之道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    中国的用人制度    中国古代用人制度    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    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关键词: 用人 中国古代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