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一篇论文,题目五选一,800字以上。有理论,有实践。急!希望帮帮忙!

关注热度:107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

在技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教学过程中,做人的问题,是人人都很熟知的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最熟知,并不一定是最了解的,还往往因为熟知反而不去深入思考。而“做人”确实是一件即简单而又非常复杂、非常烦琐,难于把握的问题。简单是因为做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者,作为老师都能说上一些条条道道。说复杂,是因为“人的问题”是人的一切知识对象中最难以说明的问题,但是,无论你思考也罢,逃避也罢,关于做人的问题,永远是教育者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今技工学校德育中急需解决、急需处理的问题。

学习做人非常重要。不知道如何做人,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生存本领;不知道如何做人,就不能成为一个纯粹的、有道德的人;不知道如何做人,就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有价值的人。技校学生从中学到技校,要面临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技校毕业后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这又是一次重要的转折。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人生第一次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社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去承担起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这两次相隔不远的转折,对人的一生和学会做人都起着重要或决定性的作用。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社会上颇为流行,但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颇不相同的解释:有的人将“素质”理解为个人先天所具有的天赋,有的人则将素质解释为后天获得的某种品质或才能;有的人将“素质教育”理解为与当今的应试教育相对的、没有考试的教育;有的人则将它理解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
  社会上不少人士,对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不能准确、科学的把握,各取所需,有的只重视科学知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的教育和提高,而对于其他方面则容易忽视。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人的素质一般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健心和学会创造。而教学生学会做人则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也是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格或心理素质。而“德育实力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①
  

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作为的教育家大都十分重视德育,将之视为国家民族强盛的关键。粱启超的“新民说”,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大都属于此类。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纵然,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而为非作恶愈大。所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这就是陶行知的道德观。②
  

三、爱国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和责任
  爱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起码要求和责任。中国素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典范,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而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更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今天的学生,如果只津津乐道于“耐克”、“皮尔·卡丹”,“超级女声”,而不知道四大发明,那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和悲哀。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学生既知道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更要知道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帮助他们真正做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每个人、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共同的教育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而应当付诸和外化于实际的行动中。惟有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催发出来的民族精神,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才能拥有挺立脊梁的民族豪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以及为祖国效力的永恒力量。
  

四、拥有公民意识是做人的基本水准
  做一个好公民,首先是遵纪守法,通过学习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另外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整个社会就很难有凝聚力,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会遇到严重障碍;还要忠于职守。然而,在许多场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不如人意的现象,如污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恶拳相向、冷眼相对、毁坏公物、不讲秩序、低级趣味等。这些都说明公民意识水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腐朽思想、庸俗风气的侵蚀,都是重要原因。
  

五、同情和宽容是构成做人的高尚内容
  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同情和宽容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品质。人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和打击,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古人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处一定的困境,若能得到他人的同情、关怀、支持与鼓励,或许能够获取战胜困境。重获生活信心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然而,今天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行为,催化和培养了不少骄扬跋扈、自以为是、自私、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小太阳”。自私将导致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自私必然产生宽容心的欠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淡薄。
  

六、挫折是学会做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挫折常常伴随着人生。谁都希望一生平安,顺利成功,然而,挫折注定与人的成长相伴随,更重要的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算是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因此,忍耐挫折是人生的一种基本心理品质。挫折从来都是人生走向成熟、成就事业的催化剂,是磨砺意志和毅力的砂轮。承受和超越一次挫折,你便获得了一份自强不息的精神元素,人格也由此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多数技校学生由于受家庭等方面的遮蔽,少有承受挫折训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手足无措,经不住挫折的压力,有时简直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青少年一代学生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
  技校教育是职前教育,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教育。对一个合格人才的形成,对一具备合格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②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
  然而,透过今天技校学生做人的状况,我们却无法乐观。我们从教学和生活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爱心淡漠,自私,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宽容,专横,骄逸。这些缺陷正在侵蚀、污染着他们的健康心灵。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为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对学生要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
  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第二条明确指出:“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孩子独立行走社会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家庭教育是学会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最后孩子都有为人父母。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还应该让家长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社会应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随着电视机、计算机、VCD、DVD、英特网进入家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变成现实。信息传播的现代社会,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影片、录像带、光盘是直接的教唆犯,学生是不良影视、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在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早恋、好逸恶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搜身、骚扰、殴打、抢劫等不良行为在一些地方蔓延。
  社会机构的行为,是营造良好的实施全方位教育氛围的重要方面。技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教育机构的影响,社会教育机构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教育机构为学校教育营造有益的氛围,是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遗憾的是,在金钱风刮起滚滚风沙的今天,有些机构为了单纯的盈利,不惜牺牲青少年的利益,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不可忽视的精神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抵御和消解学校教育的积极力量。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法》第五章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学会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教会青少年做人,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①转引自吴祥帧等编著:《中国教育家论德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②《人民教育》1997年第10期《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朱开轩。

③柳斌:《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急急急求2000字以上军事理论论文!(以下题目四选一) 1.用人民...
  • 求一篇论文: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看...
  • 证券投资论文(从工具,市场,理论,分析,策略选一方面)
 
关键词: 帮帮忙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