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求最新热点话题素材 分析与评论

关注热度:111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                        科学发展观   材料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标准表述)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材料二:能源  种种迹象表明,当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后,我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且差距呈越来越大之势。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缺油”,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危机的信号。  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在石油需求上,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很低,可供建设新矿的尚未利用的储量远远满足不了近期煤矿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中国终端能源用户用在能源消费的支出为1.25万元,占GDP总量的比例为13%,而美国仅为7%。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  分析:中国必须立足国情,实施节能优先、以技术替代为支点、能源来源多元化、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并重的国家能源战略。1、节能优先战略。一是建立节能型的消费方式。二是建立节能型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淘汰高耗能产业、发展节能型产业。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2、技术替代战略。以更多的科技创新投入换取能源的节省和高效利用。3、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4、国际合作战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开发。5、改革先行战略。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能源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能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的关系。   材料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正确判断,找出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与差距。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目前,我国各项能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投入产出比却远低于发达国家。  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必须加大公共教育、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投入,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我国目前的公共教育支出比率还不及东亚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1952年―1990年间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02%,远低于发达国家。  经济比例关系没有理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尽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还没有理顺。一方面,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产业如房地产、钢铁、加工等行业发展过快,拉动了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瓶颈部门更加紧张,而下游的消费类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效率低下。  分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构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二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没有有效的管理,科技创新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也是提高职工劳动素质的必要条件。三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市场需求。  材料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分析: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资源供给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带来自然灾害增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不转变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面临着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可能。  材料五:  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使生态恶化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森林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90%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增大。华北地区因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约3万至5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江河断流、湖泊萎缩现象加剧。  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在污水灌溉集中的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污灌面积的20%。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污染大头。农药总超标率为20%至45%。  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入侵外来物种已有200多种,全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发现外来物种入侵。我国野生水稻、大豆等遗传资源保护不力,70%以上的野生稻被破坏。  四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水资源涵养功能退化,黄河上游1990年至1996年来水量比此前34年平均流量减少22.7%。洪水蓄调功能下降,1998年长江洪灾造成下游直接经济损失达1345亿元。自然生态系统防沙治沙功能减弱,沙尘暴危害严重。  分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必须强化危机感紧迫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企业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配套改革,增加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等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重组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土地、环境、技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抑制乃至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求0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带评论,加分
  • 2015最新热点素材200字
  • 2016最新实时热点素材
  • 2015社会热点素材加评论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2016年热点话题评论    社会热点话题评论    热点话题评论    2015年热点话题评论    新闻热点话题评论    热点话题及评论    2015热点话题评论    2014年热点话题评论    
 
关键词: 热点话题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