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关于科技的资料,办小报用的

关注热度:78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胜利油田钻井院承担的国家863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经过近3年的攻关,9月底在胜利油田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取得成功,标志着该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化钻井新技术,是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被称为代表了目前钻井技术最高水平。国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研究开发,先后有20多家公司涉足该技术的研究开发,至今只有3家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服务公司形成了现场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油气开发形势需要、提高国内钻井技术水平和参与世界范围内钻井市场竞争,胜利钻井院1998年开始进行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前期研究,2002年进入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样机开发阶段。钻井院旋转导向项目组与西安石油大学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实现了技术上的优势互补。钻井院与西安石油大学联手先后进行了上百次的设计更改、几十次的关键单元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开发了3套旋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样机、开展了4轮20多次的地面测试,于2006年8月22日~23日在营12-斜225井上进行了包括旋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MWD随钻测量系统、信息上传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在内的整个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联合现场试验,目的是试验其在斜井眼中保持原方位实现造斜的功能,试验实现造斜时的“测、控、储”以及测试机械结构综合性能。
据了解,胜利油田钻井院下一步将完善技术,为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2005年12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动汽车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研究”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科技部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电动汽车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研究”课题的主要目标是进行电动汽车网络总线的共性技术研究,为电动汽车专项内部各单位提供总线及相关技术支撑,促进电动汽车通讯协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国内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经过该所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课题任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通讯协议数据库体系,制定了电动汽车CAN总线通讯协议的专项内部推荐稿,能够适用于专项内部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电动汽车,向电动汽车通讯协议的标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对电动汽车总线测试规范进行了修订,使其更适用于电动车辆总线系统实际应用。建立了动力系统高速总线、车身网络低速CAN总线与LIN总线的公共平台,能够开展电动汽车用各种总线及通讯协议的开发工作。开展电磁兼容性研究,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总线系统EMC测试平台。同时,汽车电子组还对TTCAN和LIN等其它先进车用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FLEXRAY总线进行了理论探讨,为总线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验收会上,专家组高度评价了电工所的工作,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并建议进一步加强与整车单位合作,完善协议内容,使其成为国家标准;完善电动汽车通讯网络的公共测试平台,深入研究关键技术,促进我国车用总线技术的发展。
日前,由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五”863计划“面向复杂曲面、叶片加工并联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通过了机器人技术主题组织的验收。
“面向复杂曲面、叶片加工并联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对并联机床结构、数字伺服系统开发、CAD/CAM应用、复杂曲面加工、并联结构加工误差与精度分析、机构结构参数标定及机床刚度的提高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攻克了机床总体布局并联结构设计、七轴联动并联机床数控系统、并联加工中心精度保障等关键技术,并在并联机床的结构参数检测和机床标定方面有所创新,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
课题组按合同要求研制出了适合于复杂曲面叶片加工用并联加工中心商品化样机1台,不仅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而且已有4台产品投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实际生产中,用于加工中、小型的动叶片和导叶片,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已与进口机床相当,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生产及工艺要求。
美国机器人元老 英格伯格,1925年7月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家公司工作。1956年以后,他开始与德沃尔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筹集了足够的资金,1959年开始制造,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叫“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筹办了“尤尼梅特”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生产机器人的工厂。

为了推广机器人,英格伯格于1967年到日本宣传介绍机器人。日本600多人听了他的演讲。从此,英格伯格被人们誉为“美国机器人的元老”。

胜利油田钻井院承担的国家863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经过近3年的攻关,9月底在胜利油田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取得成功,标志着该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化钻井新技术,是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被称为代表了目前钻井技术最高水平。国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研究开发,先后有20多家公司涉足该技术的研究开发,至今只有3家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服务公司形成了现场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油气开发形势需要、提高国内钻井技术水平和参与世界范围内钻井市场竞争,胜利钻井院1998年开始进行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前期研究,2002年进入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样机开发阶段。钻井院旋转导向项目组与西安石油大学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实现了技术上的优势互补。钻井院与西安石油大学联手先后进行了上百次的设计更改、几十次的关键单元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开发了3套旋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样机、开展了4轮20多次的地面测试,于2006年8月22日~23日在营12-斜225井上进行了包括旋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MWD随钻测量系统、信息上传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在内的整个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联合现场试验,目的是试验其在斜井眼中保持原方位实现造斜的功能,试验实现造斜时的“测、控、储”以及测试机械结构综合性能。
据了解,胜利油田钻井院下一步将完善技术,为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2005年12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动汽车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研究”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科技部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电动汽车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研究”课题的主要目标是进行电动汽车网络总线的共性技术研究,为电动汽车专项内部各单位提供总线及相关技术支撑,促进电动汽车通讯协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国内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经过该所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课题任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通讯协议数据库体系,制定了电动汽车CAN总线通讯协议的专项内部推荐稿,能够适用于专项内部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电动汽车,向电动汽车通讯协议的标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对电动汽车总线测试规范进行了修订,使其更适用于电动车辆总线系统实际应用。建立了动力系统高速总线、车身网络低速CAN总线与LIN总线的公共平台,能够开展电动汽车用各种总线及通讯协议的开发工作。开展电磁兼容性研究,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总线系统EMC测试平台。同时,汽车电子组还对TTCAN和LIN等其它先进车用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FLEXRAY总线进行了理论探讨,为总线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验收会上,专家组高度评价了电工所的工作,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并建议进一步加强与整车单位合作,完善协议内容,使其成为国家标准;完善电动汽车通讯网络的公共测试平台,深入研究关键技术,促进我国车用总线技术的发展。
日前,由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五”863计划“面向复杂曲面、叶片加工并联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通过了机器人技术主题组织的验收。
“面向复杂曲面、叶片加工并联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对并联机床结构、数字伺服系统开发、CAD/CAM应用、复杂曲面加工、并联结构加工误差与精度分析、机构结构参数标定及机床刚度的提高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攻克了机床总体布局并联结构设计、七轴联动并联机床数控系统、并联加工中心精度保障等关键技术,并在并联机床的结构参数检测和机床标定方面有所创新,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
课题组按合同要求研制出了适合于复杂曲面叶片加工用并联加工中心商品化样机1台,不仅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而且已有4台产品投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实际生产中,用于加工中、小型的动叶片和导叶片,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已与进口机床相当,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生产及工艺要求。
美国机器人元老 英格伯格,1925年7月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家公司工作。1956年以后,他开始与德沃尔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筹集了足够的资金,1959年开始制造,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叫“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

人类基因组大事记
1984年12月,美国犹他大学的魏特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讨论了DNA重组技术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意义。
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草案。
1986年6月,在新墨西哥州讨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这个草案。在纽约冷泉港讨论会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吉尔伯特和伯格主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专家会议。
1987年,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550万美元。1987年拨款总额1.66亿美元。
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购模型的提出者詹姆斯·沃森担任第一任主任。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10月1日正式启动。其总体规划是准备在15年内至少投入30亿美元,进行对人类基因组分析。
1993年,美国对这一计划做了修订。修订后的计划包括:人类基因的鉴定;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建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模式生物;信息系统的建立。这其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这样几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最优先考虑、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是DNA序列图。
除了美国外以外,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基因测序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英国。1989年2月,英国开始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它提出全国协调、资源集中的任务。全国有关的实验室统一从“英国人类基因组资源中心”获得免费实验技术和实验材料服务。自1993年开始,伦敦的桑格中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测序中心,它独立完成了人类基因组30%以上的测序任务。
法国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在3%左右。它的“国家人类基因组计划”成立于1990年年底,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道赛特以自己的奖金建立了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法国民众至少捐助了5000万美元。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和相关机构为基因组研究,尤其是第一代物理图与遗传图的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本对人类基因组测序的贡献占了7%。它是在美国的推动下于1990年开始的。此外,加拿大、丹麦、以色列、瑞典、芬兰、挪威、澳大利亚、新加坡、前苏联和东德也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目标是投入三亿美元,到二00一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图谱,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
1998年10月23日,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基因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即在二00三年完成。
1999年3月1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宣布,由于科学家加快工作步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将提前至二000年绘出。
1999年9月,中国积极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三号染色体上的三千万个碱基对,中国是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初期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遗传资源,进行基因多样性和疾病基因识别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除了保质保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 1%的测序任务外,还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医学中心和遗传领域的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建立全国性的遗传资源收集和保存网络,引进和建立了包括遗传和物理作图、DNA测序、基因定位、克隆、突变检测和生物信息学等在内的较完整的基因研究体系,也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基因多样性领域,建立了多民族人群的DNA样品库,对中国30个民族和人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与世界15个参考人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大组,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基因融汇。东亚人群可能起源于东南亚,而东亚现代智人与其他各大洲现代人群都起源于10 ~ 2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群体”。
1999年12月1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二十二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
2000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贝理雅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公开,以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能自由地使用这些成果。
2000年4月6日,美国塞莱拉公司宣布破译出一名实验者的完整遗传密码。但不少欧美科学家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该公司的研究「没有提供有关基因序列的长度和完整性的可靠参数」,因而是「有漏洞的」。
2000年4月底,中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百分之一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2000年5月,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再度提前,预计从原定的二00 三年六月提前至二00一年六月。
2000年5月8日,由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已基本完成了人体第二十一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科技参阅资料》一览表

2004年
2004-10 《国际及中国多学科发展态势》 2004年3月
2004-09 《国际及中国临床医学发展态势》 2004年3月
2004-08 《国际及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态势》 2004年3月
2004-07 《国际及中国工程科学发展态势》 2004年3月
2004-06 《国际及中国化学发展态势》 2004年3月
2004-05 《21世纪前30年的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日本的第七次技术预测》2004年3月
2004-04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2000-2010年研究战略》2004年3月
2004-03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2004年3月
2004-02 《恢复力和人类健康——全球变化研究的新挑战》2004年1月
2004-0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新计划——气候变化科学计划与北美碳计划》 2004年1月

2003年
2003-14 《国际及中国物理科学发展态势》 2003年7月
2003-13 《国际及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态势》 2003年7月
2003-12 《国际及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态势》 2003年7月
2003-11 《国际及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态势》 2003年7月
2003-10 《国际及中国数学发展态势》 2003年7月
2003-09 《国际青藏高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报告(1981-2002)》 2003年6月
2003-08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2002-2012年应用战略》 2003年7月
2003-07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战略计划》 2003年6月
2003-06 《NASA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报告2002》 2003年6月
2003-05 《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 2003年3月
2003-04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2002财年计划》 2003年3月
2003-03 《我国石油安全与科技创新》 2003年3月
2003-02 《英国“可持续未来的科学”计划(2002-2007年)/使河流生态系统成为合理的水用户》 2003年2月
2003-0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新发展——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2阶段(IGBPII)的规划与任务》

2002年

2002-12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及应用研究》 2002年9月

2002-1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动态(二)》 2002年9月

2002-10 《国际生物科学十年发展态势》(1992-2001年)——根据2002年5月ESI数据统计分析

2002-09 《国际科学十年发展态势》(1992-2001年) ——根据2002年5月ESI数据统计分析

2002-08 《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2002年4月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2002年5月

2002-07 《OECD 2001-2010年的环境战略》 2002年5月

2002-06 《国外能源科技政策与计划中的能源科技问题》 2002年5月

2002-05 《矿产资源开发战略与美国地质研究新思路》 2002年5月

2002-04 《大地测量学国内外机构论文发表情况及学科发展态势》 2002年3月

2002-03 《国际生物科学学科发展态势》 2002年3月

2002-02 《国际地球科学与中国地球科学十年发展态势(1991-2001)——以SCI和ESI的统计分析 为例》 2002年1月

2002-01 《中国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论文产出与科学影响力调查——以ISI基础科学指标(ESI)的统计分析为例》
2001年

2001-04 《国土资源与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2001年11月

2001-03 《国际地球科学研究动态》 2001年11月

2001-02 《21 世纪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及重点方向》 2001年11月

2001-0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动态》 2001年11月
老鼠和人的区别是什么?
你知道吗?人类的基因有30%与香蕉一样,更多的与果蝇相同,而与老鼠重复的则比二者都多。为什么基因有如此多的重复,却形成截然不同的生物体呢?在近期PLos(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所刊登的一篇论文中,剑桥大学Pat Simpson及同事利用果蝇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基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蛋白质编码(在不同的生物体中都是相似的),另外一部分控制基因何时、何地、以何种程度开启。

对于外行人来说,果蝇看起来都很相似,但是实际上,果蝇有近4000个截然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的很多特征,如翅膀的纹理以及胸部硬毛的位置等有明显的差别,而这都是从始祖果蝇开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每个物种——人类、老鼠(甚至香蕉)——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形态,这与基因的微妙差别有关,但是这些差别位于基因的什么部位呢?

Simpson等人比较了两个种类接近的果蝇的基因,其中一种果蝇胸部具有两行硬毛,另一种具有四行硬毛。结果发现,差异就在于控制基因的一个很小的片断。如果交换这个基因片断,那么两行硬毛果蝇可以变成四行硬毛果蝇。

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基因的细微变化可以导致有机体的细微变化,经过不断的累积,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尽管这已被进化生物学家广泛接受,但是目前缺乏由控制基因直接导致形态差异的实例。尽管不能通过调整基因序列将一个人变为一个香蕉,甚至是老鼠,但是对这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生物体的进化过程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谁有关于科技小报的资料?
  • 关于科技奥运的资料(简单一点,要出小报的,速求)
  • 关于科技的资料、图片和小报
  • 老师让我们做科技小报,有没有关于科技小报的资料?急!急!急!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科技小报内容资料    科技小报资料    小学生科技小报资料    航天科技小报资料    关于科技小报的资料    科技电子小报资料    科技与生活小报资料    中学生科技小报资料    
 
关键词: 小报 资料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