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吉隆县有那些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力资源、耕地林地资源、草原与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

关注热度:174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总面积900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宗嘎镇,邮编:8587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5。区号:0892。 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 段。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吉隆县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亩,土层限制型2248.5亩,砾石限制型17145.5亩,还有风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质土等。 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 吉隆县植物资源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 吉隆北部地区为藏南寒冷--温暖的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左右,属于温湿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而吉隆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0-13℃,最暖月气温为18℃以上,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年无霜冻日数在200天以上。 名胜古迹 吉隆县风景 强准祖布拉康:强准祖布拉康(以下简称强堆寺)位于吉隆镇的邦兴村,东距县林管站200米。寺庙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底层最大宽度为22米。塔之底层以片石垒砌墙体,外抹泥墙,第2、3、4层皆以小型炎砖砌筑,各层檐面皆以原木斫成梁架椽枋,其上铺盖以石板。 强堆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毁废之前系格鲁派寺庙。关于强堆寺的始建年代,《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等书中曾有所记载。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于汉地及尼泊尔,分别迎请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入藏后,按照文成公主的“五行算图”,修建镇边及重镇神庙,以镇压“罗刹魔女”及其他魔怪。这批神庙中,便有强堆寺(也称为降振格吉寺、绛真格杰寺等)。 “文革”时期,寺庙毁弃。1986年经吉隆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重新恢复。 帕巴寺:帕巴寺位于被称之为“圣城”的古代中尼、中印交通重镇吉隆镇的一座千年古寺,它位于现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之东侧约有30米,海拔2850米处。帕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形状为楼阁式石木塔,塔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从下至上共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有壶门、小窗,建有挑檐、椽子、飞头、瓦垄等。塔之四角自下而上,第1、2层檐角上套有黄铜制成的火焰形套饰,第3、4层上为黄铜制成的翘檐伸出,顶部有黄铜制成的刹顶,以圆光、仰月、宝盖、宝珠联接而成,屋面用红铜盖顶。 帕巴寺的始建年代,据传松赞干布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在边镇所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其建筑风格主要依照了尼泊尔寺庙的格式。 卓玛拉康:卓玛拉康位于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 遗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5米×8米=200平方米,原系两层建筑,现上层已坍塌,其余底层建筑遗址,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墙体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块砌建等方式。 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据文献记载“该庙宇竣工于藏俗第5绕迥之庚午”,公元1274年,也就是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 桑丹林寺 桑丹林寺北距吉隆镇40公里,位于海拔约4500米的丹林沟内。 寺内收藏有《丹珠尔》、《甘珠尔》经书一套以及《亚不赛》经书一套21部,《索郎吐布》经书一套18卷。 桑丹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据实地调查,建寺至今已有480多年,寺庙人数最多时达到80人左右。 寺庙在1966年--1969年“文革”时期被毁,仅存建筑遗址。 阿瓦呷英摩岩题铭(大唐天竺使出铭) 题铭位于吉隆县城正北方4.5公里处的一条山沟中,系在一崖壁之上刻镌,海拔4130米。崖壁面阔约1.5米,高约4米,其上有崖棚遮盖,现代水渠从崖脚环绕而过。崖面距地表高约5米,一条名叫“鲁玛满久”的小溪从北向南经崖壁溪谷流向一片阔地。 题铭系阴刻,字面宽81.5厘米,字体为楷书汉字,约2厘米见方,现存共24列,约311字。题铭额题为隶篆,字约5厘米见方,上书“大唐天竺使出铭”7字,其余字体从右到左排列。 题铭文字中,有多处涉及到唐代的官职、历史、地名等,成为释读这一题铭的重要线索。 题铭文字因多年风化,侵蚀严重,有许多已模糊不清,加之历年来在此修建农用、人畜饮用水渠,在开山炸石的过程中又造成题铭文字不同程度的损坏,故字句已无法连贯成文。但从题铭及文中“大唐显庆三年”的年号来看,系唐代前期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一方题铭,文中记述了唐代使节不远万里,在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山口时感慨抒怀,勒石记事的过程,这一珍贵题铭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唐蕃、中外关系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贡塘王城遗址:贡塘王城遗址大约建于公元11世纪前后,地处吉隆县城东南。城址现存4段:即西南角楼、南恒西段、南恒东段、及角一楼、东恒、夯土城墙,卵石勒脚,四角筑有角楼,城恒中段筑有碉堡。另有内城恒,城内有古寺卓玛拉康。遗址约分为5个建筑时期,始建于第六代贡塘王拉觉德,终于第十七代贡塘王赤拉旺坚时期。 擦木卡战场遗址:古战场地处吉隆县擦木卡沟内,形成于清代。古战场由一系列完整的御工事组成,包括有护恒、单兵掩体、隐蔽部等。系清代乾隆年间清军反击郭尔喀侵略者的遗址。 哈东淌旧石器遗址:哈东淌旧石器地点在宗嘎镇哈东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遗址位于吉隆藏布河东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2000平方米,采集旧石器标本砍砸器、砍斫器、刮削器等近百件。 却得淌旧石器遗址 遗址在宗嘎镇烈士墓地北侧,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遗址位于吉隆藏布上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1000平方米。采集标本共11件,种类包括刮削器、切割器、砍器等。 经济概况 吉隆县与整个西藏一样,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自给状态下的农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县的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成为吉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43万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21万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粮油总产达到1068.72万斤,连续夺得第15个丰收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奶、皮较上年有较大增长,牲畜年末存栏14.5949万头(只、匹)。扶贫开发进展顺利,落实扶贫点建设45户263人,牧民定居15户75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产值完成1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842.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9.3%。全县劳务输出3555人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长13.7%。地方财税收入完成9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168家,注册资金33万元,从业人员261人。 旅游景点 吉隆县 吉隆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南部,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全境东西长约3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左右,全县面积12000平方公里。县城驻地距日喀则市490公里。全县平均海拨在4000米以上,县城海拨约为4200米。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 主要经济林木有苹果、梨、桃子,新引进的有水密桃、葡萄等。 主要名胜古迹 强准祖布拉康 强准祖布拉康(以下简称强堆寺)位于吉隆镇的邦兴村,东距县林管站200米。寺庙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底层最大宽度为22米。塔之底层以片石垒砌墙体,外抹泥墙,第2、3、4层皆以小型炎砖砌筑,各层檐面皆以原木斫成梁架椽枋,其上铺盖以石板。 强堆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毁废之前系格鲁派寺庙。关于强堆寺的始建年代,《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等书中曾有所记载。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于汉地及尼泊尔,分别迎请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入藏后,按照文成公主的“五行算图”,修建镇边及重镇神庙,以镇压“罗刹魔女”及其他魔怪。这批神庙中,便有强堆寺(也称为降振格吉寺、绛真格杰寺等)。 “文革”时期,寺庙毁弃。1986年经吉隆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重新恢复。 帕巴寺 帕巴寺位于被称之为“圣城”的古代中尼、中印交通重镇吉隆镇的一座千年古寺,它位于现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之东侧约有30米,海拔2850米处。帕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形状为楼阁式石木塔,塔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从下至上共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有壶门、小窗,建有挑檐、椽子、飞头、瓦垄等。塔之四角自下而上,第1、2层檐角上套有黄铜制成的火焰形套饰,第3、4层上为黄铜制成的翘檐伸出,顶部有黄铜制成的刹顶,以圆光、仰月、宝盖、宝珠联接而成,屋面用红铜盖顶。 帕巴寺的始建年代,据传松赞干布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在边镇所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其建筑风格主要依照了尼泊尔寺庙的格式。 卓玛拉康 卓玛拉康位于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 遗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5米×8米=200平方米,原系两层建筑,现上层已坍塌,其余底层建筑遗址,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墙体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块砌建等方式。 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据文献记载“该庙宇竣工于藏俗第5绕迥之庚午”,公元1274年,也就是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 桑丹林寺 桑丹林寺北距吉隆镇40公里,位于海拔约4500米的丹林沟内。 寺内收藏有《丹珠尔》、《甘珠尔》经书一套以及《亚不赛》经书一套21部,《索郎吐布》经书一套18卷。 桑丹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据实地调查,建寺至今已有480多年,寺庙人数最多时达到80人左右。 寺庙在1966年--1969年“文革”时期被毁,仅存建筑遗址。 阿瓦呷英摩岩题铭(大唐天竺使出铭) 题铭位于吉隆县城正北方4.5公里处的一条山沟中,系在一崖壁之上刻镌,海拔4130米。崖壁面阔约1.5米,高约4米,其上有崖棚遮盖,现代水渠从崖脚环绕而过。崖面距地表高约5米,一条名叫“鲁玛满久”的小溪从北向南经崖壁溪谷流向一片阔地。 题铭系阴刻,字面宽81.5厘米,字体为楷书汉字,约2厘米见方,现存共24列,约311字。题铭额题为隶篆,字约5厘米见方,上书“大唐天竺使出铭”7字,其余字体从右到左排列。 题铭文字中,有多处涉及到唐代的官职、历史、地名等,成为释读这一题铭的重要线索。 题铭文字因多年风化,侵蚀严重,有许多已模糊不清,加之历年来在此修建农用、人畜饮用水渠,在开山炸石的过程中又造成题铭文字不同程度的损坏,故字句已无法连贯成文。但从题铭及文中“大唐显庆三年”的年号来看,系唐代前期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一方题铭,文中记述了唐代使节不远万里,在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山口时感慨抒怀,勒石记事的过程,这一珍贵题铭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唐蕃、中外关系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贡塘王城遗址 贡塘王城遗址大约建于公元11世纪前后,地处吉隆县城东南。城址现存4段:即西南角楼、南恒西段、南恒东段、及角一楼、东恒、夯土城墙,卵石勒脚,四角筑有角楼,城恒中段筑有碉堡。另有内城恒,城内有古寺卓玛拉康。遗址约分为5个建筑时期,始建于第六代贡塘王拉觉德,终于第十七代贡塘王赤拉旺坚时期。 擦木卡战场遗址 古战场地处吉隆县擦木卡沟内,形成于清代。古战场由一系列完整的御工事组成,包括有护恒、单兵掩体、隐蔽部等。系清代乾隆年间清军反击郭尔喀侵略者的遗址。 哈东淌旧石器遗址 哈东淌旧石器地点在宗嘎镇哈东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遗址位于吉隆藏布河东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2000平方米,采集旧石器标本砍砸器、砍斫器、刮削器等近百件。 却得淌旧石器遗址 遗址在宗嘎镇烈士墓地北侧,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遗址位于吉隆藏布上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1000平方米。采集标本共11件,种类包括刮削器、切割器、砍器等。
 
关键词: 资源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