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如何评价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注热度:146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生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三、疑问的语言艺术   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提问的问题讲完,然后再由学生思考。这样,固然课堂上显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种生动、热烈的场面,缺少了一种科学课的活力。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已积累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些内容不必安排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中把问题说一半,学生也会领悟教师的意思。   如笔者在教学在《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了有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提问学生:   师:土豆里面含有淀粉,所以我们在切土豆的时候……   生(抢说):刀上有淀粉,白白的。   生(举手说):我妈妈在烧汤的时候,加入一些泡土豆的水,汤就变的稠稠的……   又如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中的纸的奇遇时,我把杯子一边倒扣入水,一边说:“老师把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扣入水中……”,学生马上在位子上抢着说:“纸不会湿,纸不会湿”,也有学生表现出疑问:“不会吧,湿的!……”   教师不需要问学生纸会不会湿,学生马上理解教师的意图,随之带来的效果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   四、平等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标准》中倡导的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显得高高在上,从而形成教师主导、操控,学生依赖、等待的局面。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要有善于用语言拉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的感觉,学生才会主动想、积极问、敢于问,创造欲望激活了。如这样的提问: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都没问题了,老师有个问题,大家帮我解决,好不好?   简单一句话“大家帮我解决”,把教师和学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   又如当教师漏了什么,学生提醒了老师,教师马上可说一句:“这位同学听的很仔细,老师忘了,他能提醒,老师谢谢你!”当学生说出了连教师也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教师也不妨说一句:“有很多同学的知识很广,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老师向你学习!”   五、激励的语言艺术   一位成功的家长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每天努力使自己做到表扬我的孩子三次以上!”可以设想一下,每天在“笨蛋”、“蠢猪”“傻瓜”声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大的自信!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更要善用激励的语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常用的激励语言有:   “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棒!”、“你真行!”   “很好!”、“不错!”   “老师把***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小组)”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   “猜一猜,试一试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三年级下册小学生学习素养评价,英语,在哪里有卖?
  • 六年级小学生学习素养发展性评价
  • 小学生艺术素质自我评价
  • 小学生综合素质 包含哪些方面?如何小学生评价综合素质?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    小学生艺术素养评语    中小学生艺术素养    小学生艺术素养    小学生艺术素养测评    小学生艺术素养档案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    小学生艺术素养论文    
 
关键词: 素养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