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CATL与BYD动力电池大比拼:8方面透视实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6 06:32:34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951


CATL2016年年年底产能达8GWh,磷酸铁锂约5.5GWh,三元2.5GWh。磷酸铁锂和三元的产能可以灵活调整,区别仅在于正极的涂布工具,设备基本一致,夹具需要调整。2016年,CATL在常州溧阳投资100亿人民币,建造年产能高达10GWh的锂电池工厂,此前,CATL已在福建宁德、青海西宁建有生产基地。从长期规划来看,CATL希望在2020年产能达到50GWh,累计总投资将达到300亿人民币。

图22:比亚迪和CATL动力电池的扩产规划对比

blob.png

比亚迪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为16GWh,拥有惠州、坑梓两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16年,比亚迪出资2.45亿在青海设立新公司,专注开发盐湖锂资源,为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提供保障。同时,青海的电池工厂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预计建成后产能将达10GWh。比亚迪未来将扩大三元锂电池布局,2017年新增三元电池5-6GWh。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在即,在满足自有车型的同时,产能还将进一步规划扩张。

小结:比亚迪的现有产能领先于CATL,但从产能规划看,CATL2020年50GWh的目标,略大于比亚迪40GWh的扩产目标。

五、供应链对比:CATL外采VS比亚迪自产

动力锂电的竞争拉动上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在供应链上游,需要完成初始矿石原料的采矿、冶炼、化工制作等流程,将原始矿产转变为适合制作动力电池的二级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和其他原材料产业。动力锂电的主要技术瓶颈体现在正极材料和隔膜、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目前均已实现国产化。

图23: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blob.png

CATL致力于用中国材料和设备做世界一流产品。从核心供应链可以看出,CATL并没有采用盲目进口,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材料、设备等在内的完善的国产供应链体系,产业链国产化带动了国内锂电产业的发展。公司的理念是引领国产化,所以设备国产化率是86%,材料是88%,带动了产业链上多家企业上市。公司通过与国内产业链企业抱团联合,应对来自三星、LG等在内的日韩企业的竞争。

表2:CATL与比亚迪动力电池供应链对比

blob.png

比亚迪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已实现部分自产。比亚迪正不断推进全产业链建设,2016年3月位于商丹的年产1.2万吨电池电解液的重大项目已竣工试产;2016年10月与盐湖股份成立锂项目公司,布局正极原材料;此外,动力电池的隔膜也已实现部分自产。随着公司解除垂直整合战略,比亚迪在上游供应链上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图24:动力锂电池单体成本结构(以18650三元电池为例)

blob.png

从动力电池的成本结构来看,正极材料占了单体电芯的很大部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紧密布局,具有正极材料的生产基地,以及其他材料/设备的自主开发水平,有利于有效压缩成本,有一定供应链优势。但必须指出,现代工业讲究分工细化,部分材料外购或许能够取得更低的成本。

<上一页  3  4  5  6  7  余下全文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