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第一性出发,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需要打破哪些认知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1 16:18:46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227


【2】时代精神熨平“强周期”桎梏

没有公司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公司。小康股份三次创业,既来自市场竞争的天然指引,也来自自身对于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二者共振之下,塑造了它的坚韧性格,也推动其从偏安西部重镇重庆一域的地方民企,成为市场网络辐射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

梳理小康股份(赛力斯)的时代精神,也间接解答了当前萦绕在中国新能源造车领域的两个重要疑问:

1. 传统主机厂如何平顺地向电动化转身?

2. 以及,如何应对智能化浪潮?

实际上,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概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小康股份的历程可见,只要因循时代精神与产业第一性,问题的求解便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 市场精神,赋予了小康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得它在产业之先,即建立起对抗新的周期的认知:2014年即着手新能源产业研究,并在2016年起筹备新能源转型,这是它率先在内燃机阵营里脱颖而出,初步建立新能源、智能化形象的必然原因。

因循时代的指引,便不会存在历史包袱,尤其是思维包袱。这种鲜明的时代精神,能够从上至下统一思想,建立竞争铁军。更重要的是,这种忧患与先机变革优势,已经初步转化成为三电、生产工艺技术优势,并在智能化思路上达成了拥抱最优解的果敢。

展开来说:

1、顺应时代特征,向市场要答案

一根弹簧的价值必然不如一辆摩托车,而摩托车市场的未来亦必然让位于汽车。但以怎样的姿势造车,却需要顺应时代的特征,向市场索求答案。

在小康造车初期,中国刚刚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城镇的发展离不开运输,自然也将带来出行方式的改变。小康顺应市场认准了微车这个市场。其实这在当时是颇为大胆的举措,因为大部分车企更加看好利润更高、空间更大的乘用车市场。

现在回过头看,从2001到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7.7%提升到53.37%,而微车产品凭借产品经济、实用、性价比高等优点,在城乡发展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微车产业也一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分支。对于小康,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其在微车领域的多年积累为后来发力乘用车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2015年开始,SUV车型在中国风生水起,公司迅速深入布局SUV市场。到2016年6月,小康自主研发的首款SUV风光580重磅上市。区别于其他车企,小康为风光580车主提供7年/15万公里的整车超长质保,堪称业内新标杆。这背后底气正是来源于小康对生产制造工艺的“苛求”。

最终凭借“超级空间、超级驾乘享受、超级品质保障”三大核心卖点,风光580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上市第三个月销量便突破万辆大关,2017全年风光580销售达到17.6万辆,短短20个月,风光580销量突破30万辆。  

图:小康首款SUV风光580;资料来源:小康官网

作为小康涉足SUV市场的开山之作,风光580一炮成名。在风光580之后,小康又推出风光560等S车型,延续着公司在SUV领域的强势表现。 可见,从风光的大卖到赛力斯异军突起,在充分的市场竞争里自我证明,从无偶然。

2、敏锐把握时代潮流,主动寻求“最优解”。

实事求是地说,以小康这样一家内燃机整车制造商的家底,应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挑战,是需要智慧的。它没有资本像大众或丰田那样,以年度千亿研发投入,招揽上千名数字/软件工程师,加入时代的混战之中。

小康股份的转型智慧,实际上在过去两次创业中,已经得到充分昭示:即,必须要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协作有机结合,以最低成本——而这也是制造业第一性的重要内核之一——拥抱这激动的时代。

在刚踏入造车领域的时候,小康虽然选择的是与东风合作的模式,但小康将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机制与东风汽车品牌效应的良好结合,开创了民企与央企的创新性合作先例。即使在当时东风公司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四大集团”之一,其技术和制造能力都超过小康,但小康一直强调小排量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自主研发,通过持续创新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康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将轿车的部分技术运用到微车领域,在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等参数同时还降低了燃油排放。在产品质量上,小康对于微车整车的制造一直以欧盟技术作为标准,早在2007年,东风小康就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欧盟技术标准认证的微车制造企业。

小康股份(赛力斯)虽身在重庆,却早已进行了全球布局。从2005年开始,小康就开始出口汽车到海外,布局海外销售网络。从2012年起,小康的微车出口便居于首位。截至目前,小康汽车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都将成为赛力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

进入新能源领域,小康依旧果敢地拥抱变化。早在2014年,小康即开始筹备新能源产业研究工作,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始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良升级。

第二年,开始重点研发三电核心技术。2016年,正式开始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第三次创业之路。从2018年开始,在汽车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小康仍然不断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投入,研发投入常年超营收比重10%。

整车工程是长板,但智能化的短板也显而易见——为此,小康主动选择与华为深度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一方面,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领域能够为小康提供全栈式智能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小康拥有二十余年整车制造经验和工业4.0智能工厂,并且在增程式技术领域也有深厚积累,这正是华为需要的。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补全了小康在新能源汽车全域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智能化。

以上可见,小康身上的时代精神与那些具有明显地方派系、海外合资特征的规模化整车厂具有显著差异,它的基因与华为这类公司类似,具有自我改革精神,从一根弹簧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际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同样高度评价小康,“小康和早年的华为很像,非常有拼搏精神。”  

在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过程里,小康股份(赛力斯)对前述广谱特征中前4点进一步巩固同时,亦初步完成了后两项特质的建设:打造出了有市场普遍认知度的明星产品;明确自己的负面清单,主动拥抱变化,实事求是地获取到最优解。

以上,市场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下,我们看到,小康股份的第三次创业已获取了稳固的开局。总结来说:在新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领域——三电、超级工厂雏形、品牌心智(赛力斯),小康都有根基。在智能化维度,它最开放,无动摇。它从零部件起家,对供应链理解有优势;同时具备海外网络,存在潜在的国际化基础。

这些都将形成最核心的竞争力——成本优势、竞争思维优势,以及基于二者之上的产业第一性——生产工艺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与精神的集结,使得我们在比亚迪之后,能看到中国新能源整车领域另一捧相对具有确定性的火焰。

<上一页  3  4  余下全文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