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政策持续加码,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3 16:19:30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306


2

城市层面

一线城市先行示范,重点城市加速跟进,拉开产业制高点争夺帷幕

北上广深通过深化政策,大胆创新探索,成为“先行之地”。北上广深超前布局,如今更是直面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运营,开始向产业化阶段迈进(表2)。始于2016年6月,上海投入运营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到2022年11月,颁出全球首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标志自动驾驶行业进入探索商业化路径;2022年4月,北京提出在国内首开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将测试主体推向更高级别;广州连创“八项全国第一”加速推进商业落地:第一个批准 5G 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的城市、第一个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牌照的城市、第一个辖区自动驾驶研发企业为L4级自动驾驶批量生产打造标准化流程的城市等等;2022年8月,深圳出台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先行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登记、合法上路、开展道路运输等关键问题。

重点城市借势示范区等政策,紧跟潮流趋势,争做“智车之城”。目前,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基于此,已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或试行道路测试实施细则(表2),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多家企业发放了超过1000张道路测试牌照,已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7000公里(数据来源:工信部)。

火石洞见

合理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北上广深以及重点城市的行动方案、地方立法、管理规范等,进一步扫除了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落地的障碍,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但是,政策只是引导和支撑作用,实质性的商业化落地仍要依赖于技术的突破和高级别智慧道路环境,因此,城市产业布局,需要结合地方资源条件,打造自身特色,不可盲目跟进。

表2 城市层面智能网联汽车行动方案、管理细则汇总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

车企层面

预埋硬件&科技赋能,等待监管开放,L3级及以上落地指日可待

多款车型通过预埋L3硬件等待政策开放后升级上路。2022年,新上市的蔚来ES7、小鹏G9、理想L9、集度ROBO-01、智己L7、飞凡R7、阿维塔11、极狐HI、机甲龙、极氪001等均已预埋L3硬件(表3),待政策法规正式开放后,通过OTA升级实现L3级功能。

表3 2022年上市新车预埋L3级别硬件情况(部分)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科技公司携手车企加码布局智能汽车赛道。华为自研MDC车载计算平台、CDC智能座驾平台、麒麟芯片等产品,持续与众多整车厂合作;百度依托高精度地图、Apollo汽车解决方案与众多车企推进量产合作;腾讯已围绕智能驾驶地图、自动驾驶云等核心能力,助力超过100多家车企(数据来源:腾讯数字生态大会);阿里巴巴集成“YunOS”操作系统、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等资源,赋能车企“AI+车”方案落地,并与上汽、张江高科合资打造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智己L7。

表4 车企+科技公司战略布局智能汽车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火石洞见

融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众多迹象表明,汽车正从一个机械产品、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产品、智能移动空间转变,重塑产业生态从制造业向电子信息业、互联网业、移动通信业、智慧交通业等多产业融合转变。众多实践案例表明,车企协同科技公司,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软件、智能存储、智能计算等领域融合推进,将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常态。

4

启示建议

经过多层面的政策剖析,整体感受到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正渐行渐近。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正如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对于技术壁垒更高(人工智能)、伦理接受度更强(无人驾驶)、生态系统更复杂(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而言,更需要“蹄疾步稳”。基于此,本研究建议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着力实践有且不止以下三个层面:

坚守安全底线。智能化、无人化、远程化,均是“双刃剑”,智能汽车采集驾驶数据或侵犯个人隐私、车联网或遭遇网络攻击、黑客或能远程操控智能汽车,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坚守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等多方面安全底线,不容忽视。

坚定原始创新。政策支撑了行业前行的信心,但是“硬核”技术才是行业持续的恒心。缺“芯”风波已刺痛过整个汽车行业,汽车发动机也已成为中国工业之殇,因此,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初步占据优势的基础上,更应该坚定强化原始创新,更需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坚持协同推进。“智能的车”离不开“智慧的路”,智能网联汽车不仅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前沿技术支撑,而且需要智慧交通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铺垫。因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需要将更多的科技元素、市场要素、监管主体融入协同推进。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孙中溪

       原文标题 : 政策持续加码,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