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分时租赁替代网约车?这并非终极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3 08:36:11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494


“滴滴出行”困局标志着共享模式1.0的失效

2016年的明星企业,“滴滴出行”最近的日子好像有些不好过,一方面是各地纷纷出台的网约车规定,让“滴滴出行”曾经的巨大市场规模瞬间出现了萎缩,支撑曾经的高估值的基础力量已经出现了崩塌迹象;

另一方面,包括摩拜单车、ponycar等新兴的共享出行创新模式的冲击,也让普通消费者感叹年轻的“滴滴出行”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已经有些迟暮的感觉。

然而,“滴滴出行”的困局从本质上标志着出行市场共享模式1.0的彻底失效。

所谓的出行共享模式1.0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解决出行需求两大主体中闲置“车”和“人”的充分连接,在车方面实现存量的巡游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之间的连接和一体化,共同组成了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供给方资源,在人方面,实现了乘车人与服务提供者人的连接,实现人服务人的愿景。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充分的连接和跨界,看似提升了整体的信息和服务的匹配效率,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如下的核心Bug。

其一,传统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之间身份区分的打破,带来的是原有存量出行服务市场的利益格局,最终导致了政府部门的出手干预。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将滴滴出行定义为传统出租车服务之外,并且是一种高端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类型,则意味着打破车辆身份界限和利益格局,以实现短暂时间内将存量市场统统收至麾下的冒险举措最终失败。

其二,将提供服务的人和车进行了捆绑,利用专职的人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虽然优化了服务提供质量,但是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体的成本。更多的滴滴司机选择购买汽车全职参与其中,从本质上又违背了滴滴出行所谓的共享概念,专职与共享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所谓的原本是租车的需求被异化为了租人的需求。

其三,完全的轻模式运营,所有的服务都基于线上提供,对于平台参与主体司机的服务,除了补贴就是扣钱的模式,带来了关注点的局限性,只能够关注存量已经存在市场,而缺乏对于面向未来的增量市场的开发。而当下的存量燃油车本身就是政府部门重点关照的领域,在总量控制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平台方更多的是在聚焦一个即将被颠覆的市场,一个没落的市场(以传统石油燃料汽车模式)。

如果按照出行市场的核心痛点,所对应的几点具体需求而言,包括增效、环保、共享。

在增效方面,客观上说,平台的存在,加强了信息的流转和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实现了增效,然而这种简单的信息匹配的增效行为,真正创造的价值其实并不多。

而在环保层面,依然以存量交通工具的优化为核心业务,对于新能源车辆的涉及几乎是空白的,而在共享模式方面,1.0阶段的共享模式实现了车和司机的捆绑,额外增量了独立服务提供者的成本部分,而非终极的共享模式。

因此,当政策风险落定之后,滴滴出行的困局就迅速到来。

3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