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政策法规 > 正文

《苏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修改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2 08:00:0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环保网  浏览次数:329


3、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企业、单位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强化高耗水工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加强节水技改示范工程与相对集中的节水工业园区建设,推广管道及喷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各市、区全部建成节水型社会,加大节水型载体建设,至2020年,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28%;强化非常规水源利用,推广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新、改、扩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步进行再生水处理工程和利用系统建设,市政绿化用水禁止使用自来水。探索开展城市降雨前期径流拦截和处理,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必须配套建设雨水拦蓄利用设施。到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65%。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农委等,各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轻型化、清洁化调整,从源头治理工业、农业等各类污染源,降低入河湖污染负荷。

1、优化产业结构

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达到省下达的任务要求;严格执行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产品目录,开展纺织染整、化工、造纸、钢铁、电镀及食品制造等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整治,限制、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培育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示范工业园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2、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执行国家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进一步控制水污染排放;推进工业企业废污水分类、分质处理,加强特征污染物管控,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逐步建立特征污染物监控体系,督促企业自行监测并公开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强河道湖泊沿线企业内部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和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推进工业企业串联用水和园区(开发区)废污水循环与再生利用,有条件企业迁入工业聚集区或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或产业园区(开发区)须配套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3、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

加强城镇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的配套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优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充分发挥苏州城乡一体发展的制度优势,全面推进城区、乡镇和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统建统管。到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新增50万吨/日,重点河湖沿岸100米村庄治理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建立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倒逼机制。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构建覆盖全市的基础信息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到2020年,全市城镇污水厂开展尾水提标改造工作,实现尾水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4、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到2020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比例达90%以上,确保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加快建设以节水灌溉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园区;强化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收贮、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严控湖泊网围养殖规模,加大退垦退养还湖力度,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5、加强水上交通污染治理

推进航道保洁,清理干线航道内船舶停泊区域内存放的生产生活及水面漂浮垃圾,清理航道两岸企业、居民随意排放、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弃物。2020年前,拆除未经批准建设的内河航道非法堆场;加强船舶污染管控,禁止危险品运输船舶擅自在内河水域进行压舱、洗舱作业,洗舱水需妥善处置,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或贮存装置,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加强港口码头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港口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垃圾接受能力建设,建立接收、转运、处置公共运行机制,防止污染物流入河道,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港口码头全部限期整改。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全面治理河湖“三乱”,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开展河湖清淤疏浚,遏制河湖富营养化,改善滨河湖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河湖生态景观功能。

1、全面治理黑臭水体

继续深化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河道治理,2018年完成69条黑臭河道治理,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消除农村黑臭河道。

2、全面治理河湖“三乱”

清理乱占乱建。全面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章设施,突出整治违法建设涉水建筑物、围湖造地(田)、围垦河道、非法设簖、非法养殖、非法采砂取土等行为,恢复河湖行蓄水空间;打击乱垦乱种,全面清理堤防滩地种植、养殖等违规违法生产活动;严惩乱排乱倒,重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水域进行入河排污口整治,打击偷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

3、全面开展河湖清淤疏浚

对重点湖泊、主要出入湖河道和其他骨干河道及淤积严重的城区河道、农村河道进行清淤和疏浚,减少水体内源污染,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根据底泥污染释放水平,探索动态清淤机制;完善农村河道轮浚机制,至2020年疏浚村级及以上河道3000千米;妥善处置河湖淤泥,防止二次污染,探索和推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淤泥工艺,提升淤泥处置利用水平。

4、全面治理河湖富营养化

实施总磷总氮总量控制,对河湖汇水区范围内涉及氮磷排放的园区、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严格监管,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强化生态清淤、生物净化、蓝藻防控等措施,降低湖泊富营养化指数;加强科学调水引流,促进水体流动,合理缩短湖库换水周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城管局、市农委等,各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通过沟通水系、涵养水源、退渔还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河湖生态功能,构建“碧水畅流、河湖健康”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1、实施水系连通

完善多源互补、蓄泄兼筹的江河湖泊连通体系,加强区域骨干工程建设,打通断头浜,拓宽束水河道,恢复和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完善引流活水工程,充分发挥沿江引排能力,结合区域骨干工程建设,梳理内部河网水系,提升城区现有河道引排能力,改善水循环状况,促进水体有序流动,科学换水,提高区域河湖水环境容量。

2、推进退渔还湖和湖泊生态保护示范建设

实施退渔还湖和围网拆除,阳澄湖网围养殖面积控制在1.6万亩以内,太湖全面拆除网围;加强湖泊分类管理和科学治理,加快实施昆承湖、南湖荡、淀山湖等生态修复工程,明镜荡、万千湖等岸线综合整治和湖泊串联工程,盛泽湖、漕湖和吴江湖泊群落等综合整治;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湖泊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功能;加强重点湖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完成沿湖生态防护林建设,对阳澄湖及主要出入湖河道、岛屿连接河道以及淤积严重的湖体进行生态清淤,实施主要入湖河道生态修复。

3、创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生态治理,洞庭西山、洞庭东山等丘陵地区禁止树木砍伐、开山采石,加强西部丘陵区水土涵养林的保护,推进环湖山丘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加强平原地区生态综合整治。以农业生态系统、沟渠生态系统、林草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提升平原清洁产流、自我净化等能力;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逐步增加湿地保护小区,提高湿地保护质量,维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严格保护沿太湖湿地植被,加强水生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到2020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60%。

4、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通过人工干预、生物调控、自然恢复等多种措施,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大重点水域和重要经济鱼类的放流力度;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坚持在太湖、长江等渔业水域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对太湖、阳澄湖、长漾和淀山湖设立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逐步实施全面禁捕。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等,各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六)加强水文化建设

挖掘水文化内涵,传承吴文化精髓,体现苏州“小桥流水、河湖美景、水乡古镇、田园风光”的水文化水景观特色,建成苏州特色的水文化保护与发展产业体系。

实施大运河文脉整理与建设工程,打造运河文化广场、水文化馆、垂虹桥遗址公园、吴江塘路遗址公园;加强古城水系与水巷保护,保持特有的水陆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依托古典园林和历史街区保护,传承内涵丰富的水文化。以古城区护城河、古运河、胥江的“两河一江”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打造流动的“传统文化水廊”;加强古桥古井古水埠的保护,制定古桥古井古水埠名录,把民居、小桥、街巷、流水、船只、建筑小品等与水有关的元素串连起来,突出反映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韵,到2020年,古桥古井古水埠重点保护数量达到150个以上;加强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至2020年,新建水文化载体数量不小于5个;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水利风景区、水美乡村建设,到2020年,创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5家、水情教育基地4家;加强治水古遗迹、碑记碑亭、祀水寺庙和治水名人论著的保护与研究,编纂苏州水利史,全面、系统反映苏州治水历史,。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配合单位: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各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关键词: 生态 河道 水利局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