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划定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征求意见稿)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7 12:11:4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环保网  浏览次数:678


通过卫星遥感反演,获取了冬季四川盆地各城市光学气溶胶(AOD)的分布情况(图2),成都平原的成都、德阳西部、绵阳西南部、眉山西部,川南地区的内江南部、自贡西部、宜宾和泸州北部,川东北的广安、遂宁南部、达州南部等地区AOD指数较高,环境空气中的PM浓度相对较大,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图2 冬季四川盆地光学气溶胶厚度分布

(二)区域气象扩散条件分析。

气象条件是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气象扩散条件分为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两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风速、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等。当风速越大,边界层高度越高,则污染物越容易扩散,发生污染的概率越低。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大会促进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二次反应生成,导致污染发生的机率增加。选择冬季全省风速、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对全省的扩散条件进行说明。

图3为2016年冬季全省地面10m处风速分布情况。受地形条件影响,全省风速整体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川东北地区主要受东北风影响,风速约为1~2m/s,相对而言较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成都平原地区同样也主要为东北风控制,但北风分量明显增加,风速有所降低,扩散能力弱于川东北地区;川南地区同时受到成都平原的北风和云贵高原的南风影响,使得风速明显减小,静风频率升高。

 

图3 2016年冬季全省风速分布情况

图4为2016年冬季全省边界层高度的分布情况。冬季受逆温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全省边界层高度较低,约为200~800m之间,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整体看来,成都平原的北部、东部,川东北的南部以及川南地区的边界层高度相对较低,平均约为300~400m之间;而成都平原南部、川东北地区北部,冬季边界层高度平均约为600m,扩散能力整体较差。

 

图4 2016年冬季全省边界层高度分布情况

图5为2016年全省相对湿度的分布情况。从相对湿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2016年冬季全省相对湿度较高,约为70~90%之间,其中成都平原地区相对湿度较大,约为80~84%之间,川东北地区相对湿度较小,约为70%左右。相对湿度总体而言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5 2016年冬季全省相对湿度分布情况

综上,成都平原及川南地区部分区域的扩散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污染物的积累,大气环境容量小。

(三)区域人口分布情况分析。

作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受体和影响城市集群的重要因素,人口分布是划定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全省21个市(州)人口聚集程度(图6),四川盆地内南充和达州南部、广安、遂宁、绵阳南部、德阳、成都、资阳、眉山、乐山北部、内江、自贡东部、泸州和宜宾北部、攀枝花西南部的人口聚集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成都、遂宁、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地的主城区人口聚集程度最高。

 

图6 四川人口聚集程度分布

(四)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析。

根据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全省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类(图7和图8)。重点开发区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89个县(市、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1.2%,区域内经济社会较发达,污染源数量和类型较多较复杂,污染物的产生量相对较大,工业、人口和机动车增长较快,面临的环境形势也更严峻。

 

图7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

 

图8 四川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

五、区域划分

(一)成都平原地区:成都市全域;德阳市什邡市、绵竹市、旌阳区、罗江区、中江县、广汉市全域;绵阳市安州区、游仙区、涪城区、三台县、江油市全域;遂宁市安居区、船山区、大英县、蓬溪县全域;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夹江县、井研县、犍为县、峨眉山市全域;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丹棱县全域,以及仁寿县的文林镇、视高镇、黑龙滩镇全域;雅安市名山区、雨城区全域;资阳市雁江区全域。

(二)川南地区:自贡市贡井区、大安区、自流井区、沿滩区、富顺县、荣县全域;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威远县、隆昌市、资中县全域;泸州市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全域;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李庄镇、菜坝镇、金坪镇、高店镇、沙坪镇、宋家镇、明威乡、凉姜乡、邱场乡、思坡乡、宗场乡),南溪区、江安县全域,宜宾县(柏溪镇、横江镇、喜捷镇、观音镇、永兴镇、白花镇、孔滩镇、柳嘉镇、泥溪镇、蕨溪镇、高场镇、安边镇、李场镇、合什镇、古罗镇、复龙镇、古柏乡、王场乡、双谊乡、隆兴乡、泥南乡、普安乡),高县(胜天镇、月江镇)。

(三)川东北地区:南充市嘉陵区、顺庆区、高坪区全域;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全域;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全域。

六、管控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坚持环境优先,加快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治理,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强化统筹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加强区域大气环境管控,努力形成与大气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发展格局。

(一)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区域内大气环境承载力,扩散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区域环评与规划环评引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内的工业布局。以“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并落实空间、总量和环境准入的清单式管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强能源管控。优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行燃煤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

(三)严格行业准入。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发布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行业准入门槛,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强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评价等审批管理,严把“两高一低”、“重复建设”项目的准入关,对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执行严格的主要污染物削减替代,严控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四)实施排污许可。建立完善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向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转变。

(五)加强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公众参与”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扬尘和移动源污染管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区域 防治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