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油气管道独立 谁是下一个接盘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17 14:10:0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4

中国油气管道业务站到了油气产业的十字路口上。这项备受争议的油气业务在油气改革的大潮中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日前,中石油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表示公开转让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占据全国80%油气管网的石油巨头进行各种猜想。谁会成为新的油气管道公司的接盘者?媒体上热炒的“国家油气管道公司”的猜想真的会成真吗?油气管道独立对油气上下游产业又将起到怎样的影响?对整个油气改革将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中电新闻网对话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共同把脉中国油气管道下一步的发展轨迹。中电新闻网记者:日前,中石油成立东部管道公司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管道独立也成为热炒的话题。你如何看待油气管道独立?董秀成:管道独立是世界各国油气产业的通行做法,不管是美国、欧洲、乃至俄罗斯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一个大的石油公司应该把管道业务剥离出来,即使资产股权不分离,也应该把管道经营权独立出来。管道独立最直接的益处就是把生产商和消费环节脱离,容易产生整个行业的竞争关系。企业生产油气,并用自己的管道输送,这样不利于油气市场的建设。中石油的改革是一个起步阶段,这次中石油把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打包成立东部管道公司,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100%的股权,的确开启了油气管道改革的序幕。但是东部管道公司在整个中石油管道业务中占比并不大,大概20%左右。所以,东部管道公司成立对整个中国油气产业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很大。但是,东部管道公司的成立是一个很好地信号,符合中国油气改革未来的大方向。中电新闻网记者:有媒体认为,2013年,大唐集团内蒙古托克托煤制气项目进京难的问题成为了油气管道改革的导火索,原因实际上就是油气管道公平开放的问题,那么,油气管道独立是不是就意味着管网的公平开放?董秀成:目前,不光是大唐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包括中石化、中海油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毕竟油气管道属于企业内部资产,从建设、到运营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油气公司开发油气以后,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直接利用现有的管道输送。但是在油气管道属于油气生产公司内部资产的情况下,会出现较多障碍。油气生产商拥有较多的管道,不利于其他的生产商进入,不宜形成上游市场的竞争形成。另外,这也会迫使其他的供应商修建自己的管道,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了浪费。今年,2月1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规定油气管道的公平开放。但是现实情况是油气管道属于油气生产企业的内部资产,所以协调油气企业之间的利益的时候,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办法》指出,在企业油气管道有剩余输送能力的情况下,公平开放。实际上,输送能力是否剩余,剩余多少很难监督,这就容易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扯皮。但是,如果油气管道独立以后,出于企业盈利的目的,油气管道企业会和生产商积极协调,让管道输送能力达到最大化。中电新闻网记者:关于油气管道独立,媒体有不同的猜想,有媒体甚至打出了“国家油气管道公司”的预测,你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董秀成:这也是一种声音,即把目前的所有的管道业务剥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管道公司。这种做法的最大优势是比较易于国家管理。但是,管道独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成一个油气管道公司。只要油气管道不和生产商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那都是独立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的油气管道公司很多,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自己的独立管道业务,还有众多的城市燃气管网。把众多的油气管道公司合并是一个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但在操作层面上,难度较大。参照国际经验,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与市场建设的。所以中国未必走把产权集中到一个公司的道路,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中电新闻网记者:中石油成立东部管道公司只是临时性的,最后它会卖出所有的股份。谁有能力来接盘呢?如果社会资本进入,经营不善,会不会出现中石油再次回来托底的情况?董秀成:在中国很难有一个企业来承接这样大的一个盘子。除非是一家大的央企,比如说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还没有这样实力的民营企业。所以我觉得将来的接盘者一定是几家企业联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强调的能源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但是社会资本和民营不是一个概念。社会资本概念较大,比如说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资本,当然民营资本也包含在内。所以我认为,如果有成功接盘者,那一定是一个社会资本的集合体。还有就是一定有准入门槛,由于涉及到能源安全的问题,是否对外资开放呢?中石油出售的业务中石化是否可以买进呢?但是如果中石化买入,改革的意义好像又不大。所以方案需要国资委、能源局等部门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而对于新的油气管道公司是否盈利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因为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国家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已经做出了考虑,肯定会有盈利,但是不会产生暴利。我觉得油气管道业务作为一个稳妥的投资领域,比较适合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资,高于银行利息,但是低风险。中电新闻网记者:这样对监管部门是不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董秀成:政府监管油气管道公司,必须要求公司账户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油气管道公司绝对不能受制于油气生产商,更不能控制消费方。如果市场上出现众多的油气管道公司,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政府对油气管道的监管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上游生产商和下游消费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是垄断的。所以油气管道公司必须对生产商无歧视,对消费者无歧视。另外要求管道公司之间必须互联互通,可以双向输送,这都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强力推行。政府作为监管者,应该制定规则。对于充分竞争的领域监管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公共服务领域,垄断行业监管的意义更大。所以,对于未来的油气管道,从合同、交易规则、成本、财务方面等方面的监管,乃至到对油气管道公司的公共属性定位,这都考验着能源局的监管智慧。中电新闻网记者:记者从IHS咨询公司了解到,美国油气管道独立促成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建设,所以油气管道独立是美国油气市场的基础。那么,我国油气管道业务独立是不是就意味着油气市场初步形成呢?董秀成:从对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来说,管道独立是一个大的前提。只有管道独立,才会有生产商、管道公司、销售公司等油气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美国油气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充分的现货市场基础上的,美国拥有几万家油气生产商、管道商、销售商,众多的交易主体的形成构成了美国油气期货市场的基础。美国政府要求管道公司必须互联互通,不允许生产商进入管道业务,管道商进入生产业务,对此,美国的能源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异常严格。目前,中国即使把管道业务独立出来也难以形成大市场。因为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少数几个交易主体。虽然他们之间有竞争,但是不够充分。所以油气改革还需要上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更多的主体进入。中国油气市场尚未充分形成,没有众多的市场主体,所以在中国建立油气期货交易市场还需要时间。所以,在中国,即使油气管道独立也并不意味着油气市场的充分形成。
 
关键词: 中石化 油气 管道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