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观察分析资讯 > 正文

动力电池成本到底能不能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2 16:00:2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947


  前不久,台风“山竹”过境,据说被台风吹起大大小小的广告牌,还有新能源电池的“遮羞布”?

  这一次舆论的槽点不是续航,而是电池价格与安全。

  台风到来之际,深圳出租车充电站全面关闭。由于充电服务暂停,深圳的纯电动出租车无法上路。全市所有出租车一度全部停运,作为新能源出租车的集中地,深圳地区传统燃油出租车已所剩无几。

  影响市民出行只是一方面,对于纯电动车车主来说更头疼的是,因为车辆泡水导致的维修费用。

  谁放大了消费者的期待?

  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实行了纯电动车的相关标准,并在2015年发布了《汽车蓄电池行业规范》。

  目前,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如电动大巴等不包括在内)的动力电池防水防尘能力大都已达到IP67级,可以保证在一定时间一定水压下,纯电动车不会进水或因为进水而损坏。

  IP67级,指的是防尘等级达到6级,可在20毫巴的低压时不让灰尘进入;防水等级为7级,在规定条件下即使浸泡在水中也不会进入到电池组内部。所谓规定条件,指的是在水深不超过一米,半小时内电池不出现问题。

  所以,目前大多数电动车的确已具备防水的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涉水”。但如果是长时间泡在水里,则需要达到IP68或IP69才行。但要达到这一级别,电池成本将大幅增加。另外,还要保障电池组外保护壳不受外力损伤,否则可能存在更大风险。

  所以,要说因为暴雨侵袭吹走了新能源车的“遮羞布”也并不实际。造成这股舆论的源头,笔者认为,一定程度是因为部分厂家过渡将“泡水”作为体现自身产品安全的手段。其实,大部分产品都只是只是尽到了本分,厂家将其放大到卖点,也就放大了消费者对电动车不合实际的期待。

  “买电池送车”的怪象待解

  我们都知道,燃油发动机同样惧怕泡水。当积水高度超过进气口时,水就会进入到发动机,同样会导致发动机熄火。不仅如此,当水面高过排气管时只要松油门造成发动机排气压力下降,水就会倒灌入排气管,进而灌入发动机,同样会致使发动机罢工。

  但是,我们也知道,燃油汽车发动机进水导致熄火,如果能正确处理后并不会对车辆造成重大损失,而电动汽车则不然,且不说漏电可能造成的危险,换块电池的价格就可能要超过这台车的售价。

  此前有媒体爆料,河南商丘车主高先生购买了一辆奇瑞EQ电动汽车,扣除补贴后新车价格是65000元。今年夏季由于下了一场,高先生的车放在车库里泡了水,在发现汽车已不能启动后联系到4S店。

  经4S店工作人员判断,高先生的车可能是电池进水了。经过检测后,确认电池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性,必须更换电池。

  更换的电池价格大大超出了高先生的预期,他表示,“更换电池的价格居然比买新车还贵4000元,要69000元。”同时,高先生还了解到,现在再去4S店购买一辆新款同型号电动汽车只要58000元,比换一个电池便宜接近一万元。

  造车买电池“送车”怪象的根本原因是补贴。4S店工作人员解释,新能源电动汽车享受国家补贴,但国家只补贴整车,并不单独补贴电池,所以造成了电池比整车还贵的情况。

  补贴该如何与电池挂钩?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动力电池成本依旧占据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占比较大。

  据麦肯锡2017年1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动力电池平均成本为1500元/kwh。据此推算,以一辆奇瑞EQ为例,按照23.6kwh电池容量来算,该车型动力电池的整体成本为3.54万元。

  在电池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维修费、工时费、4S店运营成本等各项费用,更换一整组动力电池的高昂费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还提出:“单独买一个与批量购买的价格肯定不一样。如果所维修的车型停产了,电池包要按原来的尺寸以及标准进行匹配,部分零配件有可能不是标准件采购,也是推高动力电池价格的因素之一。”

  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应当降低电池成本。但是电池成本真的能降下来吗?屡屡爆出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该怎么解释?

  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40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而多个本土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中招。

  “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电池验证不足。验证是企业开发过程中的事,但政策总是改补贴指标,企业追着补贴走,验证时间自然不够。”王子冬表示 “研发一个产品,在所有流程都正常,且不出任何意外的情况下需要两年多的验证,正常的都需要三年。而现在只有1年,这不符合客观规律”。

  “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注,部分企业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 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在业内专家看,电动车屡屡自燃是测试环节松动和产品验证期缩短的结果。至于为何缩减产品测试,专家认为,是因为由于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周期是一年一次,并且关键指标是能量密度,所以,为了追上补贴变化周期,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一方面缩短了电池的测试验证时间;另一方面选择物理改进方法,削弱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因为新能源补贴政策一年一变,对应的电池能量密度标准也一年一变,越来越高。王子冬指出:“不能老变补贴指标,尤其是像现在,一年一变。”

  “补贴退坡政策周期一年一变,与产品开发周期也不匹配。”欧阳明高认为,将补贴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过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一定要稳。

  欧阳明高认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对安全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安全技术不能只靠材料本身,更要从系统体系入手。他建议,应尽快出台电动车安全年检规范,以及电动车黑匣子、电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等规范。

  从“买电池送车”,到今年集中出现的电动车自燃事件。其实是从两个侧面说明了当前新能源电池行业存在的矛盾,如果一味要求厂家降低电池成本,那厂家的利润如何填补?今年,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三大主营业务的营收额大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5%、124%及1024%,但各业务的毛利率却呈持续下滑的状态。

  实现补贴方式向良性发展,应当要避免企业追着补贴走的现状,补贴应该由消费端向使用端口以及产品生产环节转移。另外,近年来在原材料市场中,钴、锂等上游正负极材料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的行情,应当引起重视。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新能源车亟待迈过两道坎 我国分布式能源有望现状分析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