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风能发电资讯 > 正文

电改需重新聚焦体制:写在电改四周年之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1 12:42:4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61


这似乎显示,目前的标杆电价,还是远远高于其流动成本的,多发电仍旧指向减少亏损的方面,而不是相反。

这种降价的取得,既是市场完全缺乏流动性下的行政干预结果,也反映了标杆电价体系的缺陷。高高在上,完全不反映电力供需动态的标杆电价,恰恰成为了市场化交易的障碍。更严重的是,这一标杆电价居然成为了越来越多体系参照的“标杆”,比如可再生能源“平价”的问题。

目前,随着风电,特别是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下降,以及世界各地各种招标低电价水平的出现,对于在2020年及其后几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统煤电平价的预期日益强烈,特别是在光伏行业。但是,可惜的是,这种缺乏经济考量,跟一个行政管制标杆电价比较的所谓“平价”是严重缺乏含义的。

即使有这种所谓的平价,难道意味着以后只建设可再生电厂就行了吗?显然不行,即使你有再多的、超过最大负荷几倍的光伏装机,晚上的发电量也是零。

这个极端例子提醒我们,低的长期度电成本只是整个“平价”故事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一个电源是否平价,应该是跟它能在市场取得的收益(其本身的价值)相比,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其他电源的标杆。

事实上,如果光伏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装机,可想而知在中午发电高峰阶段,系统的价格应该为零才能足够将所有其他机组排除出去,而保持系统平衡;而到了晚上,系统平衡容量不足,电价上涨,而光伏也并不能获得相应的高收益。这种情况下,光伏回收自身投资成本的机会在哪里?

这恰恰是目前的电力市场设计环境下欧美要越来越多面临的问题。我国无疑存在更严重的系统容量过剩问题,国情不一样。从容量角度,目前的标杆电价体系,在我国更可能是反映到装机过剩引发更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如果政策信号给出“光伏已经平价”的夸张结论,那么相信过不了多久,严峻的供需失衡与日间电力平衡挑战下,决策者就必须干预装机市场流动性与开放性要“光伏有序发展,控制总规模了”,即使是不要所谓的基于煤电标杆的补贴,甚至低于那个水平。

电力系统高分辨率的平衡,应该是各种机组开放竞争的结果,因此所谓的“稳定输出”并不具有价值。

将传统化石能源机组的可控稳定作为优点,是问题界定错误,对化石能源机组的夸大吹嘘(overselling);同样,基于长期度电成本比较各种出力特性不同电源的优劣,也不具有有用的含义,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夸大吹嘘。

事实与真相,应该是介入这二者之间——平价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化石能源利用率下降,而不是稳定输出才是系统总成本最优的选择。

改革行政定立、存在了很多年的煤电标杆电价体系,废除其作为其他经济性比较的标杆,成为另一项重要的体制改革内容。其中一个备选项,是严格的区分容量电价与电量电价,大幅降低其电量电价到与燃料成本可比的程度,从而减弱其争夺发电量的激励,是解套各种改革复杂性与互动影响的选项之一。这方面,无疑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与论证工作。

改革体制隐忧之三电力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

德国的例子或许可以给出一些启示。在德国,长期存在两个机构,消费者联合会(Verbraucherzentrale Bundesverband, VZBV)以及能源消费者联合会(Bund der Energieverbraucher)。他们的存在与广泛发挥作用,使得电力价格是高还是低的问题在社会上有了一个充分平衡与透明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这恰恰是我国过去所缺乏的,特别表现在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反复惩罚上。基于高耗能“耗能大”,所以有错,从而也可以以“抓大放小”的方式,方便地解决能源潜在的短期与供应安全的做法仍旧广泛存在。

这与统一开放市场建设格格不入。能源如果是种商品,那么其支付了相应的价格,其私人成本严格等于社会成本的话,就不存在任何额外干预的理由,无论是它把能源拿去做燃料、做原料还是埋在地下,这是购买者的自由。

过去政府出台的所谓对高耗能的“惩罚性电价”,惩罚的是用得浪费的(所谓效率低),而不是用量大的,这其中存在逻辑问题。反行政垄断,从消除对高耗能行业的歧视开始做起,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2018年机构改革建立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望在这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与国资委、财政部、能源局一道塑造整个能源行业的未来。

作为政府机构的决策支撑部门,近期建立的中国电力用户联合会是作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电力供应行业游说与卡特尔的互补型组织,是更好体现消费者权利的制度途径之一。

改革体制隐忧之四需要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新标准

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之际,笔者曾经撰文,试图建立改革成功的可衡量标准——盯住美国税前电价水平。目前,随着美国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与上升(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以及我国工商业电价2018年实现10%降价目标的取得,这一目标已经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现在,中国与美国的总体不含税电价水平,应该是大体上相当的。这是过去四年改革的部分成绩与成功。

那么,在目前的阶段与起点上,我们无疑需要一个新的标准——一个简明、易于衡量与理解的指标。这无疑会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从笔者的视角,设定电力系统运行的透明度指标,可以作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在我国,足够时间与空间分辨率的调度运行数据仍旧是不公开的。理由虽然令人费解,但是在市场日益多样化、需求与供应日益复杂的系统现状与未来情况下,这已经影响到了对电力系统与行业几乎所有问题的理解,比如弃风问题。并且,这种无必要的保密,已经成为更先进的发电(比如prosumer)与用能(比如基于数字化能源系统)方式发展的桎梏。

信息公开是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电力短期市场计划,2020年实现全国市场,并大幅缩短报价的提前量时间(所谓“关门”时间)。参与者的数量、其提交出力与价格信息的频率都将大大增加;根据市场的公开信息调整自身的报价行为,取得更高收益是参与市场的需要;根据历史报价信息披露监管者分析是否存在市场操纵等行为是监管的必须工作。这些,都需要市场透明度的极大提升,特别是调度运行数据。透明度,已经成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小 结

建设一个足够统一、足够开放、足够竞争的电力市场与电力部门,将有效清除中国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逻辑与理论指导谬误,有效地降低全社会的用电与用能成本,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过去4年的电力体制改革,聚焦在交易层面,取得了有限但是影响仍将深远的影响。未来,这种变化,如果没有系统运行范式方面的配合与支持,随时都可能退回来。

要不可逆地进入改革的轨道,以上提及的四点——改革调度体系与范式;改变煤电标杆电价体系;突出电力消费者权利;建立可衡量的改革成功的新标准——是笔者有限视野中的必要体制性改革内容。

从这一视角,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再出发。我们愿意积极参与、见证这一再出发的过程。

作者张树伟

 
关键词: 光伏 调度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风能区划分标准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分析
大型风电场及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现状浅析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