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张博庭:三峡让上海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9 18:03:14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10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5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最大电站,已经投产发电十年,有很多相关争论,已经由事实作出了回答,但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社会各界对三峡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还有很多疑问。为了回答这些对三峡工程的质疑,今年6月14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三峡工程、水坝建设与环境研讨会,也听了几位三峡反对派的意见。《东方早报》发了一篇《中科院专家:三峡工程将来最大的受害者是上海》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国阶在研讨会上发表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再认识”的一些观点,他认为三峡工程对上海影响是,有利有用的少了,没有了(泥沙、水量、优质水体);有害有毒的多了,出现了(水污染物、盐碱化、海水倒灌)。

  那实际情况究竟如何?首先,在长江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方面。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非常复杂,但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各种化学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即COD)和悬浮颗粒物。流动的水的表面与空气有更多接触,能增加水中含气量,有利于中和COD污染物的中和、分解。所以,通常说流动的水比静止的水具有更强的自净能力。但是流动的水也并不是对所有的污染水体都能增加自净力,因为,对于重金属和悬浮颗粒物类的水污染,则需要用沉淀的方法才能使其净化。

  相对于天然河流无法产生“沉淀”的净化作用而言,大水库的水体自净能力更全面。众所周知,水体中的COD的过量污染常被称为富营养化,也就是说,COD其实就是水体中的某种营养物质,这种营养物质通常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并通过水库中的有机生物链转变成各种渔产品的动物蛋白。人们通过不断的捕捞、食用水库中的鱼产品,就消耗掉了水体中的COD。据统计,新安江水库建成以后的50多年里,当地捕鱼总量增长了50多倍,然而,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水库在提供给丰富鱼类蛋白质的同时还净化了水质。这类的例子非常多。

  另外,水库建设将会促进加强污水处理。新安江水库的“有点甜矿泉水”首先就是得益于库区的污染防控。事实上,只要注重控制水污染的排放,任何大型水库建成之后,都会使得原来河流的水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一结论几乎在全世界都可以得到证明。为了保障三峡的水库水质,我们在上游和三峡库区配套建造了上百座污水处理厂。因此,实际的结果绝对是三峡的建设促进了长江水质的提高。我国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三峡蓄水十年后,使得长江的水质已经有所提高,长江的水质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更直观地看,每到汛期光是三峡、葛洲坝水电站每天从长江中打捞出的各种垃圾都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吨。在这些事实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三峡大坝增加了上海地区的水体污染?

  第二,在泥沙方面。首先,三峡运行后上海的泥沙不是没有了,而是减少了;其次,减少长江的泥沙,一直是我国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长江泥沙淤积作用并不只是能在长江口的造地,同时也不断加高河道,形成地上悬河。上个世纪30年代长江的一场洪水曾淹死十几万人,就是地上悬河决口造成的恶果。

  三峡建成后,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多年监测,长江流域的泥沙量虽然在减少,但由于三峡工程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因此,对泥沙阻隔作用是有限的。所以,长江的泥沙的含量,只是没有原来那么高了,而绝不是没有了。

  事实上,上海长江口地区的泥沙造地,并非完全由泥沙自然淤积而成的。我国上海最著名的造地结果——崇明岛,是从公元7世纪起通过不断围垦沙洲才逐步形成的。由于古代人的围垦技术和能力有限,在漫长的1200多年内,崇明岛每年增长速度约为0.49平方公里。解放以后,由于政府重视和围垦技术的提高,崇明岛的面积开始快速增长,从1954年到2001年,在不到50年时间里,从608平方公里增长到1222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长约12.3平方公里。

  上海泥沙造地的现实是:不围垦不仅不能造地,而且还有可能被冲刷;尽管长江泥沙含量减少,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些长江口造地的效率,但是只要还有泥沙,只要坚持科学的围垦,上海的河口造地不仅不会停止,而且造地的速度也并不会降低很多。 例如,三峡蓄水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围垦仍然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第三,海水倒灌的炒作问题。随着丰枯季节河水流量的变化,河口城市遭遇海水倒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早在三峡工程蓄水前,海水倒灌就经常在上海出现。那时候我们无法通过调节长江的水量来抵御海水倒灌。也许正是因为此原因,那时候的媒体对咸潮倒灌的关注度也不高,但这绝不是说咸潮不存在。

  事实上,建设大型尤其是特大型水库的目的和作用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解决河口的海水倒灌问题。具有上百亿立方库容的新安江水库,建成后一直在发挥减缓和解决杭州湾咸潮的作用。三峡建设当然也一定是要具有这个功能。 例如,2014年2月下旬,为了应对上海的咸潮入侵,三峡就曾经启动过压咸潮调度,增加泄水1000立方米/秒。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三峡蓄水期间,如果调度不当,确实也会对上海的咸潮入侵产生不利影响的。然而,还要说明的是,有了三峡之后,应对海水倒灌风险已经是我们人为可控的。即使在三峡蓄水期间,一旦出现严重的海水倒灌问题,三峡水库可以立刻由蓄水改为放水来帮助解决下游的问题。例如,2009年三峡在没有蓄满水的情况下,果断的由蓄水改为放水,缓解了下游的旱情。这就是三峡工程与上海海水倒灌之间的真正关系。

  总之,事实非常清楚,三峡水库给了我们人为调控水资源的能力,只要进行科学的调度,无论出现任何极端情况,对上海来说,有了三峡工程的调节一定会比没有三峡更有利。

  (张博庭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本文根据其在水电科普论坛上的发言编辑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国能源报官方微信账号:cnernergy)

 
关键词: 泥沙 水电 水电站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