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通威股份:硅料、电池加速出清 疫情后盈利水平有望快速恢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3 10:13:3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64


2.2硅料板块:疫情加速集中度提升,公司竞争力强大且清晰

强势扩产8万吨,2021年产能将达17万吨。公司当前硅料产能9万吨,其中乐山永祥老厂2万吨(有潜力做到2.2万吨),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各3.5万吨,且已完全达产。公司此前宣布扩产计划,预期2020-2022年硅料产能分别达到11.5-15、15-22、22-29万吨,市占率目标50%,公司2019年市占率仅13%,渗透空间广阔。具体实现路径上,公司近期宣布了保山一期4万吨扩产计划以及乐山二期4万吨(名义3.5万吨)扩产计划,预计2021年底投产,届时公司将拥有17万吨产能。此外包头二期也在筹划当中,规模预计在4万吨,公司在2022年产能大概率会达到甚至超过21万吨。

8.png

硅料价格受疫情冲击快速下调,或加速落后产能退出。疫情对硅料的冲击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疲软,组件、电池、硅片开工率下降逐渐传导,但硅料属于化工业态,无法灵活调整开工率(只能停产检修),因此供给过剩压力较大,导致硅料价格下降,目前单晶致密料报价65元/千克,较年初下降11%。

另一方面,单晶硅片价格大幅下调,主流G1硅片的价格从3.32元/片下调到2.83元/片,下降幅度高达0.5元/片,多晶路线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导致多晶用料价格崩塌,目前多晶用料价格已经低于40元/千克,较年初下降22%,多晶用料后续面临的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是出路问题,单晶料占比无法提升的企业生存压力将会很大。

根据协会2019年统计数据,全国硅料厂单晶料占比平均70%,按当前价格计算综合不含税售价50.6元/千克,这已经显著低于二三线企业成本线,海外和国内二线产能很可能在疫情冲击下加速退出。

20200423_094205_007.jpg

9.png

硅料技术路线基本确定,成本和品质是核心竞争要素,竞争格局逐渐明晰。硅料本质上属于化工行业,工业硅粉经冷氢化、分离精馏、还原就得到高纯度多晶硅。目前主流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已经十分成熟,循环流化床法只有少量企业应用,目前还看不到有潜力的替代性生产工艺。生产工艺路线稳定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聚焦在单晶料占比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国内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有望在竞争中胜出,五家的新产能完全成本在5万元/吨以内,单晶料占比在80%以上。

20200423_094205_008.jpg

硅料竞争格局优化,通威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2019年全球硅料产能66万吨,其中国内45万吨,海外21万吨。当前价格下,海外工厂不具备竞争力,未来海外大概率只保留4万吨左右的电子级硅料产能,光伏级硅料基本退出。国内五家垄断竞争的格局即将形成,五家中通威的成本最低,单晶料占比也在80-90%的头部区间,强势扩产有望拉开和其他4家的差距。目前五大厂商中只有通威宣布了8万吨的扩产计划,大全、新特都没有扩产意向,协鑫有扩张意向,但资金来源可能是问题,东方希望二期5万吨正在爬坡,预计今年能到7.5万吨,明年到10万吨,后续扩张计划尚未出台。2019年底通威全球产能占比仅13.6%,预计到2021年底提升到30%,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关键词: 光伏 疫情 万吨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