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生物质能资讯 > 正文

生物天然气转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9 21:16:07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112

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生产天然气——这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件事。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燃气体的技术已诞生上百年,但直到如今,它才从一个丑小鸭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白天鹅。

古老的沼气是生物天然气的前身,人们一想起沼气总是将其与落后、脏乱以及小农经济相联系。经过现代的技术发展,提高了转化率和产能规模的沼气已转变为充满生机的生物天然气,并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2月10日,华北地区像大多数日子一样笼罩一层雾霾。在河北涿州的郊外,一个生物天然气技术研发中试平台项目刚刚进入试运行阶段。

该项目负责人对《能源》记者介绍说,从2014年底开始,这个生物天然气基地几乎平均每天都会迎来一波调研参观的人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物天然气产业。项目正式稳定运行后,相信会推动更多地资金投入到生物天然气产业。

除了转化率和产能规模提高这两个内部利好因素,天然气市场容量的增大和环保重视度的提高则是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两大外部利好因素。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个行业在近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生物天然气产业仍然还只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新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还需要完善。而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曾经默默无闻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已迎来了转机,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后,应该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业。

老产业获新生

空旷的平地上有10个绿色的圆柱体、几个梯形的露天仓库、一个净化提纯装置和一个加气机,它们看起来既像是一个农场,也像是一个能源工厂,实际上它们是位于河北涿州的全国第一个产业沼气平台项目的主要内容。

生产生物天然气的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等农林废弃物。上述涿州的项目系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资助,项目共拨总经费1150万元,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团队承担和设计。

该项目基地负责人朱金波对《能源》记者介绍说,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在调试各种设备,预计很快就能正式投产,届时每年可生产100万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

我国是最早开发使用生物天然气的国家之一,但是此前一直以小农户生产自给自足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在产业化建设方面从未实现大规模生产。

在如今巨大的环保压力下,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而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又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天然气开始受到关注,并且逐渐焕发新生。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万斌对《能源》记者说,近三年左右的时间内,生物天然气产业迅速升温,产业发展也逐渐规模化。预计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个每天产能1万立方米以上的项目。

到2013年底,全国农村沼气用户为4300多万户,产沼气140亿m3;大中型沼气工程近10万处,产沼气20亿m3;合计年产沼气160亿m3。沼气含甲烷约60%,如果提纯到92%以上,即同质于天然气,提纯后的沼气则称为生物天然气。提高生物质原材料的转换率和产气规模是提高沼气、生物天然气产量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技术改进和现代化的装置设备,“大中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可以提高生物质的转换率,同时降低单位成本,它们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使沼气产业获得更大生命力的契机。”朱万斌说,预计全国生物质天然气在中近期内可以达到1000亿立方米的年产量,如果相关条件适宜,未来全国甚至可以达到2000亿立方米的年产量,很好地补充常规天然气的不足。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扩大,生物天然气的经济价值也愈发凸显。朱万斌介绍说,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的平均成本在2-2.5元/立方米之间,与普通天然气的批发价格相当。同时,生物天然气的管理费用等成本未来还会逐渐降低,进一步提高生物质天然气的经济性。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生物天然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几乎与其一模一样,可以将其通过管网、槽罐车等输送到附近的加气站等下游用户。

在下游的利用方面,车用LNG、CNG或许将是生物质天然气最重要的一个消费途径。目前国内已有一些这样的案例,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与广西武鸣县安宁淀粉厂合作,用淀粉/酒精生产沼气,然后净化提纯,已成为国内首家日产1万立方米的车用生物质天然气案例。该项目从2011年3月3日起,一直向南宁新奥新能源公司车用加气站供气。

生物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每立方米可比1升汽油驱动汽车多行驶15%的里程,抗爆性相当于130#的汽油,各种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50-90%,价格却仅有汽油的60%左右。这也是助推生物天然气升温的重要因素。

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生物天然气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信息,欧盟、中国、美国的生物天然气总产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欧洲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在财税政策、技术装备、工程规模、产业模式、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已规范,代表了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和模式。

瑞典在世界上率先开始将生物质天然气净化提纯,生产车用燃气和管道生物天然气;同时,瑞典已开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沼气火车。目前,在瑞典交通工具的气体燃料中,沼气占58%,有100个加气站,779辆沼气燃料公共汽车,4500辆汽油、沼气与天然气混合燃料小汽车。

我国的生物质天然气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可用作生物天然气开发的集中源产生和可实现集中收集的生物质废物总量为6亿吨,如果这部分废物转化为生物质天然气,转化潜力为450亿立方米。

基于巨大的资源潜力,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沼气产量将达440亿立方米。

发展瓶颈待破

新生事物在刚开始阶段总会遇到成长的困难,生物天然气这个古老的产业在获得新生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产能1000立方米以上的装置基本都没有满负荷运行,原因是产出的气消化不了;大多数地方沼气没有走出农村,仍然不能成为主力能源。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与化石能源相比,制约生物天然气发展的不是技术、设备、项目和资金,而是政策和市场环境。

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的总产量尽管并不低,但市场化程度很低。有数据显示,我国沼气的年产量大概有160亿立方米,但是其中有140亿立方米是户用沼气,也就是说只有20亿立方米的沼气是进入市场中销售的生物天然气。

这与天然气市场开放政策有一定关系。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企业的天然气管网各自连接贯通,生物天然气企业生产的天然气如果要想进入两大公司的天然气管网,除了所需的管道建设资金无处落实外,其所产天然气的进入资质也没有标准,难以进入两大企业的管网。业内人士称,应该打破市场壁垒,让经营天然气管网的企业必须收购符合条件的生物质天然气。

从农村沼气向生物质天然气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还缺乏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中农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明表示,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政策制定比较复杂,生物质天然气的相关标准不易制定,且不易计量,导致还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出台,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尽管诸多瓶颈待破,业内人士对生物天然气的未来仍然十分乐观。朱万斌说,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量的不断增加,生物质产业的瓶颈一定会迎刃而解。任何产业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相信生物天然气产业经过磨合期后就会发展更加壮大。


 
关键词: 天然气 沼气 生物质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由替代能源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关于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对垃圾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配置一些问题的探讨 海藻生物能源的利用开发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