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GB/T 4960.1—20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5 00:01:2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51

1范围   GB/T 4960的本部分规定了核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基础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核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国际技术交流等。   2基本术语    2.1   原子atom   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元。通常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组成,其电子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2.2   原子核atomic nucleus   原子中带正电的核心,通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集中于此。   2.3   原子质量atomic mass   一个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   2.4   原子质量单位u atomic mass unit,u   一个12C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的1/12。   2.5   原子质量常数atomic constant   m0   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这一量的名称,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2.6   原子量atomic mass   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又称相对原子质量。   2.7   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   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2.8   质量数mass   原子核中的核子数目。   2.9   核半径nuclear radius   通常有下列几种意义:   a)表征核电荷分布的半径;   b)表征核内核子分布的半径;   c)表征原子核内自洽场的半径。   它们均可近似地表示为R=r0A1/3。式中A为质量数,r0的值在(1.1~1.5)×10-15m范围内。   2.10   核矩nuclear moment   原子核所固有的各种矩的统称,主要包括核自旋、核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   2.11   核自旋nuclear spin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是核内所有核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耦合的结果。常用I表示核的自旋量子数,以h为单位,h是普朗克常数h除以2π。   2.12   核同位旋nuclear isospin   原子核的一个内秉自由度,具有与角动量相同的耦合性质。   2.13   核电矩electric moment of nucleus   表征原子核内电荷分布特征的量。   2.14   核磁矩magnetic moment of nucleus   核内所有核子的固有磁矩和轨道磁矩的总矢量和。   2.15   核势nuclear potential   原子核内核子所受到的核内其他核子所产生的核势场或入射粒子(质子,中子,α粒子,轻、重离子)在反应或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靶核的核力势场。   2.16   核跃迁nuclear transition   核系统从一种量子能态转变为另一种量子能态的过程。例如通过α或口衰变,由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或通过吸收(或放出)光子、轨道电子或电子对使系统的核能级发生变化的过程。   2.17   核能级nuclear energγ level   由能量、自旋和宇称确定的核态,包括单粒子能级和集体运动能级。   2.18   激发态excited state   原子或原子核的能量比基态高的状态。   2.19   核力 nuclear force   核子之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20   相互作用interaction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影响或场源耦合。相互作用有4种类型: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2.21   强相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   强相互作用发生在带色荷的粒子(如夸克和胶子)之间,是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力程约为10-15m。   2.22   电磁相互作用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电磁相互作用发生在带电荷的粒子之间,是一种长程力。   2.23   弱相互作用weak   弱相互作用发生在各种粒子之间,是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在改变粒子种类和造成对称性破缺方面起 决定性的作用。   2.24   电子electron   一种稳定的基本粒子。其电荷量为1.6021892×10-19C,静止质量为9.1094×10-31kg。不加说明时,指带负电荷的电子,也叫负电子。它的反粒子是带正电荷的电子,称为正电子。   2.25   负电子negatron   参见电子(2.24)。   2.26   正电子positron   2.27   α粒子alpha particle   核转变时放出的4He核,α粒子也泛指任何4He核。   2.28   β粒子beta   原子核或中子在核转变过程中放出的正电子或负电子。   2.29   反粒子antiparticle   反粒子与相应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平均寿命和自旋以及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的重子和轻子数。   反粒子和粒子成电中性或带正负相反的等量电荷。   2.30   核子nucleon   原子核内组成粒子的通称,目前指质子和中子。   2.31   质子proton   一种不带电的、自旋为1/2的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正电荷量为1.6021892×10-19C,静 止质量为1.6726485×10-27kg。质子是氢的最轻同位素的原子核。   2.32   中子neutron   一种不带电的、自旋为1/2的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静止质量为1.6749543×10-27kg,中子在自由状态下是不稳定的。   2.33   中微子neutrino   中微子是不带电荷的轻子,静止质量几乎为零,是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2.34   强子hadron   可以发生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分为重子和介子。   2.35   重子barγon   重子数为1的基本粒子,包括中子、质子、超子。   2.36   介子meson   重子数为零的强子。   2.37   渺子mγon   一种平均半衰期为2.2×10-6s、静止能量为105.658MeV的带电的不稳定基本粒子,其静止能量是电子的206.786倍。   2.38   轻子lepton   与夸克家族属于同一层次,可以用点粒子的模型来描述的一类基本粒子。轻子可参与电磁、弱、引力相互作用,但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2.39   胶子gluon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中假设的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一种粒子。胶子不带电荷,质量为零。   2.40   夸克quark   与轻子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强子的基本组分。   2.41   超子hγperon   短寿命基本粒子的总称,其质量大于中子。   2.42   介子原子mesonic atom   有若干电子被负电荷介子取代的原子。含某种介子的原子称某介原子。   2.43   核内的夸克自由度quark degree of freedom in nuclei   如果核内强子的夸克结构与自由强子的夸克结构不同,则称存在核内夸克自由度。   2.44   基本电荷elementarγ charge   最小的荷电单位(1.6021×10-19c)。电荷仅以此单位的整数倍存在。   2.45   荷质比specific charge   带电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   2.46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电磁同步系统和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电磁辐射也可在真空中传播。   2.47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致使产生直接或间接电离的辐射,如α、β、γ和中子辐射。   2.48   γ辐射gamma radiation   核跃迁或粒子湮灭过程中发射的电磁辐射。   2.49   X辐射X radiation   在原子的核外部分产生的一种波长比可见光小得多的贯穿性电磁辐射,它不包括湮灭辐射。   注:该术语经常用于电子的轫致辐射,这种辐射是由于电子被靶材料中原子的库仑场改变速度而产生的(连续谱X辐射)。也常用于伴随原于轨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分立能量辐射(特征x射线)。   2.50   光子photon   电磁辐射的能量子。光子不带电,静止质量为零。   2.51   量子quantum   原子或核系统从一个离散能态跃迁至另一离散能态所需的最小离散能量(或动量)。   2.52   γ量子gamma quantum   γ辐射的能量量子。   2.53   核素nuclide   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可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   2.54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2.55   原生放射性核素primordial radionnclide   地球形成时和由于其半衰期长还没有完全衰变的初始放射性核素,包括相关的原始放射性核素238U、235U和232Th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6   宇生放射性核素cosmogenic radionuclide   宇宙辐射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7   人工放射性核素artificial radionuclide;artificial radioactive nuclide   由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8   受屏(蔽)核素shielded   一种原子序数为z的核素,当其z+1和z—l的同量异位素皆为稳定核素时,该核素称为受屏 (蔽)核素。   2.59   β稳定线β-stable line   β稳定带β-stable valley   在以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为直角坐标的图中,由不发生口衰变的所有核素构成的带状区。   2.60   缺中子核素neutron-deficient nuclide   中子与质子比值低于β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与质子比值的核素。   2.61   丰中子核素neutron-rich   中子与质子比值高于β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与质子比值的核素。   2.62   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2.63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不发生放射性衰变或自发裂变的同位素。   2.64   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   某种元素中发生衰变或自发裂变,并伴随有辐射的不稳定同位素。   2.65   同位素丰度isotopic abundance   一种元素的同位素混合物中,某特定同位素的原子数与该元素的总原子数之比。   2.66   天然丰度 natural abundance   在一种元素中特定同位素天然存在的丰度。   2.67   丰度比abundance ratio   在给定样品中,同一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与另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之比。   2.68   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   某种特定同位素在同位素混合物中的相对组分与这种同位素在天然同位素混合物中的相对组分之比。   2.69   富集度degree of enrichment   富集因子减去1。   2.70   同位素组分isotopic composition   用原子百分数表示的某元素中各同位素的含量。   2.71   同素异重体allobar   由于同位素的组分不同而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元素形态。   2.72   同中子异位素isotone   具有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的核素。   2.73   同量异位素nuclear isobar   具有相同质量数、不同原子序数的核素。   2.74   同差豢isodiaphere   中子与质子数目的差相同的核素。   2.75   同质异能态isomeric state   核的某种平均寿命长得可以被观察到的亚稳激发态。   2.76   同质异能素nuclear isomer   具有相同中子和质子数但能态不同的核素。   2.77   同质异能跃迁isomeric transition   核由同质异能态(亚稳态)跃迁到更低的能态(通常为核的基态),同时发出γ射线的过程。   2.78   同质异能(态)分离isomeric separation   在同质异能跃迁过程中,由于原子或分子受激发生的化学变化使某核素与它的同质异能前体核分离。   2.79   放射性radioactivitγ   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2.80   天然放射性natural radioactivitγ   天然存在的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2.81   人工放射性artificial   人工放射性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2.82   感生放射性induced   由辐照产生的放射性。   2.83   簇团放射性cluster   某些重核通过自发发射14C、18O、22Ne等退激的一种衰变方式。   2.84   放射性元素radioactive element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2.85   天然放射性元素natural radioactive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天然元素。   2.86   超铀元素transoranium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的总称。   2.87   锕系元素actinide element;actinide;actinoid   元素周期表中,从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的总称。   2.88   电子伏electron-volt   一种能量单位。其值等于一个电子通过1伏电势差时能量的改变量。1eV=1.6021892×10-19J。   2.89   镜像核mirror nuclei   两个原子核具有相同的核子数,而其中一个的质子数等于另一个的中子数,则这两个原子核互为镜像核。   2.90   核物质nuclear matter   一种假想的由大量核子组成的均匀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核子间具有完全的核相互作用而忽略其可能存在的电磁相互作用。   2.91   核物质相变phase transition of nuclear matter   随着核物质的温度或(和)密度的不断变化,理论预言核物质可能出现两次相变,即液相向气相和强子气体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转变。   2.92   反物质antimatter   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2.93   结合能binding energγ   通常包括以下两种定义:   a)把一个粒子从一个系统中取出所需的净能量,有时也称分离能;   b)把一个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粒子所需的净能量。   2.94   分离能separation energγ   参见结合能(2.93a))。   2.95   质量过剩mass excess   核素的原子质量减去它的质量数与原子质量常数的乘积所得之差。   2.96   质量亏损mass defect   构成原子核的各个核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2.97   质量减量mass decrement   核素的质量过剩除以的原子质量常数所得的商,也等于核素的原子量与其质量数之差。   2.98   能级密度level densitγ   原子核单位能量间隔内的能级数目。用于描述核能级分布的疏密程度。   2.99   能级宽度level width   原子系统或原子核系统能级能量的展宽。它与该能态的平均寿命成反比。在单能级的布赖特一维格纳公式中,它近似地等于该共振峰的半高宽,通常用r来表示。   注:布赖特一维格纳公式描述一个或多个共振能级附近核反应截面随能量变化的情况。   2.100   能级分宽度partial level width   对能以若干不同方式进行衰变的共振能级的每种衰变方式所赋予的物理量。每个能级分宽度与其相应的衰变方式的几率成正比,各个能级分宽度之和等于该共振能级的总宽度。   2.101   平均能级间距mean level spacing   核能级密度的倒数。   2.102   幻数magic number   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以及中子数为126时,原子核特别稳定,这些数被称为幻数。   中子数或质子数等于幻数的核称为幻核,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等于幻数的核称为双幻核。   2.103   滴线dripline   中子分离能Sn=0和质子分离能Sp=0的原子核在核素图上形成的连线。滴线是对原子核稳定性 边界的一种描写。   2.104   辐射宽度radiation width   相应于发射光子的能级分宽度。   2.105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射频辐射被处于磁场中的物质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共振现象。原子核的磁矩在磁场中旋进(进动),只有某些确定的磁矩方向是允许的,它们之间的能量差值与磁场有关。当射频量子的能量刚巧等于这 些能量差时,就会引起能级跃迁使磁矩取向改变,发生共振吸收。   2.106   核能nuclear energγ   核反应(通常指裂变和聚变)或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的能量。   2.107   核聚变nuclear fusion   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核并释放能量的核反应。   2.108   等离子体plasma   离子、电子和电中性粒子的电中性气体混合物。   2.109   箍缩效应pinch effect   受控聚变试验中电流经过等离子体柱受到压缩从而使等离子体加热的效应。   2.110   辐射纯度radiation puritγ   某种辐射中特定辐射的百分含量。   2.111   能谱energγ spectrum   某一辐射量或反应量的值随着出射能量的分布。例如粒子发射率随能量的分布、γ能谱、中子能 谱等。    2.112   超精细相互作用hγperfine interaction   核外电磁场与核矩的相互作用。核磁偶极矩在磁场中或核电四极矩在不均匀电场中受到力偶的作 用而使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旋进(进动)并导致能级劈裂。测量跃迁能量或旋进(进动)频率可以获得有关原子核矩或核外电磁场等信息。   2.113   字称paritγ   微观客体存在于空间的一种特性,通常用波函数在空间反射(即坐标值变号)下的变换性质表示,若波函数保持不变,则称为偶(+)宇称,若波函数变号,则称为奇(-)宇称。   2.114   歧离straggling   由通过物质时能量损失的随机特性引起的带电粒子某一物理量(如能量或射程)的涨落。   2.115   核结构模型nuclear structure model   研究原子核内部核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以及原子核的集体运动,并能够反映原子核基本性质的理论。   2.116   液滴模型liquid-drop model   将原子核看成带电的液滴、核内的核子当作液滴分子的一种核模型。   2.117   核的壳层模型nuclear shell model   一种类似于原子壳层结构的核结构模型,也叫独立粒子模型。   2.118   集体模型collective model   又称综合模型。把核的集体运动和单粒子运动结合起来的结构模型。它认为原子核除了核内核子的单粒子运动外,还存在着由大量核子参加的集体运动,即集体转动和集体振动。   3核衰变及其基本规律   3.1   放射性衰变radioactive decaγ   核从一种能态转变为较低的能态,通常包括放出质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   3.2   衰变常数decaγconstant   3.3   部分衰变常数partial decaγ constant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以特定方式自发衰变的几率。   3.4   衰变能disintegration energγ   给定的核衰变所释放的能量。   3.5   衰变曲线decaγ curve   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3.6   指数衰变exponential decaγ   3.7   衰变热decaγ heat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产生的热量。   3.8   衰变产物decaγ product   由放射性衰变生成的稳定的或放射性的核素。   3.9   衰变纲图decaγ scheme   详细标明能级、辐射类型和半衰期等核数据的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图式。   3.10   半衰期half-Iife   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3.11   总半衰期total halHife   当核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衰变途径时,其原子数降至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3.12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_life   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过程的排泄使生物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减少至一半的时间。   3.13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Hife   生物系统中的人或动物将身体或具体器官中所吸收的物质数量自然排泄至一半所需的时间。   3.14   平均寿命mean life   在某特定状态下,原子或原子核系统的平均存活时间。对于按指数规律衰变的体系,平均寿命是在 该特定状态下原子或原子核数减少到原来的1/e的时间。   3.15   分支衰变branching decaγ   一种核素能以两种或多种不同方式进行的放射性衰变。   3.16   分支份额branching fraction   在分支衰变中,原子核以某种特定方式衰变的份额。   3.17   分支比branching ratio   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定方式衰变的分支份额之比。   3.18   衰变链decaγ chain   一个包含若干核素的系列,该系列中,每一种核素通过放射性衰变(不包含自发裂变)转变为下一种核素,直至形成一种稳定核素。   3.19   放射系radioactive series   4个放射性核素衰变系列的总称。每一系列由一个原始核素及其后的核衰变核素构成,最后的产物为稳定核素。   3.20   铀系uranium series   从238u到206Pb,质量数按4n+2(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1   钍系thorium series   从232Th到208Pb,质量按4n(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2   锕铀系actinium uranianl series   从235U到207Pb,质量数按4n+3(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3   镎系neptunium series   从237Np到209Bi,质量数按4n+1(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人工放射性衰变系。   3.24   前驱核素precursor   位于衰变链中某一核素前面的任何放射性核素均称为该核素的前驱核素。这一术语常限于专指紧接在其前面的核素。   3.25   母体核素parent nuclide   在一个衰变链中,衰变时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特定核素(子体)的任何放射性核素。   3.26   子体核素daughter nuclide   衰变链中某一特定放射性核素后面的任何核素。   3.27   氡子体radon daughter   222Rn衰变产物中的短寿命子体,主要为213Po(RaA)、214Pb(RaB)、214Bi(RaC)和214Po(RaC)。   3.28   氡子体α潜能radon daughterⅡpotential energγ   氡子体完全衰变为210Pb(RaD)时所放出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   3.29   放射性平衡radioactive equilibrium .   某一衰变链中,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均按该链前驱核素的半衰期随时问作指数衰减的状态。这种放射性平衡只有在前驱核素的半衰期比该衰变链中其他任何一代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时才是可能的。   如果前驱核素的半衰期很长,以致在我们考察期间,前驱核素总体平衡上的变化可以忽略,那么所有的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将几乎相等,这种平衡称为长期平衡。否则,就称为暂时平衡。   3.30   长期平衡secular equilibrium   参见放射性平衡(3.29)。   3.31   暂时平衡transient   3.32   放射性平衡系数coefficient ofradioactive equilibrium   放射性系列中任何两种核素在矿(岩)石中的质量比值对它们在平衡状态下的质量比值之比叫做这 两种核素的放射性平衡系数。   3.33   α衰变alpha decaγ   原子核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一次a衰变后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3.34   β衰变beta   原子核通过弱相互作用放射正β粒子、负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过程的总称。负β衰变使该核的原子序数增加1,正β衰变或轨道电子俘获使该核的原子序数减小1,但均不改变其原子核的质量。   3.35   负β衰变beta-minus decaγ   参见β衰变(3.34)。   3.36   正β衰变beta-plus   参见β衰变(3.34)。   3.37   轨道电子俘获orbital electron capture   参见β衰变(3.34)。   3.38   重离子放射性heavγ ion radioactivitγ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重离子的现象,亦称集团放射性或集团衰变等。   3.39   质子放射性proton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质子的现象。叉称质子衰变。   3.4   K俘获K-c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K层电子的过程。   3.41   K辐射K-radiation K   俘获后再次填充K层时发生的特征x辐射。填充内层也可能没有辐射,释放的能量随后传递给外层电子使其离开原子外层。   3.42   γ跃迁γ transition   又称γ退激或γ衰变。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发射γ射线或内转换电子到较低能态或基态的过程。γ跃迁前后,母核、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保持不变,即不产生新的核素。原子核的激发能也可直接交给原子核所处原子的壳层电子实现退激,同时发射壳层电子(内转换电子),这个过程称   为内转换。   3.43   内转换inner conversion   参见γ跃迁(3.42)。   3.44   γ衰变γ decaγ   参见7跃迁(3.42)。   3.46   γ退激T deexcitation   参见T跃迁(3.42)。   3.46   γ-γ角关联γ-γ angular correlation   某一原子核接连地放出两个γ光子的概率与这两个γ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的现象。   3.47   γ衰变角分布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γ decay   原子核发生γ射线时,当γ射线方向与核自旋方向夹角不同时其发射概率也不同,即发射γ射线相对于原子核自旋方向是各向异性的。   3.49   γ跃迁多极性multipolarity of γ transition   原子核γ跃迁的电或磁辐射及跃迁的多极级。   3.49   γ跃迁选择定则 selection rule of γ transition   对给定的原子核始、末态的自旋和宇称,γ跃迁的多极性所遵从的规则。   3.60   内转换电子inner conversion electron   通过向其转移核内发射出的γ量子能量从而使其从核外壳上释放出的电子。转换电子的动能等于γ量子与电子的结合能的能量差。   3.61   内转换系数inner conversion coefficient   发射内转换电子的几率与直接发射γ射线的几率之比。   3.52   俄歇效应Auger effect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由于外壳层电子填充内壳层空穴,以发射轨道电子而不是发射X射线的退激发过程。   3.53   俄歇电子Anger electron   通过俄歇效应发射出来的轨道电子。   3.54   穆斯堡尔效应Mossbaner effect   γ辐射的无反冲发射和无反冲共振吸收。   3.55   (放射性)活度activity   衰变率disintegration rate   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亦称衰变率: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符号为Bq。以前用居里表示,1Ci=3.7×1010Bq。   注:有时用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量。   3.56   贝可[勒尔]becquerel(Bq)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1Bq)。   3.57   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3.58   放射性活度浓度activity concentration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的放射性活度。   3.59   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unit ofradioelement concentration   地质体使辐射仪产生相当于含有质量分数1×10-6平衡铀源的响应(如计数率),称之为具有一个 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以Ur表示。1Ur=1×10-6eU(百万分之一的当量铀)。   3.60   发射率emission rate   一个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给定类型和能量的粒子数。   3.61   源密度source density   单位时间内从单位体积发射出给定类型、能量和方向的粒子数。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1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ofneutron with matter   中子穿过物质时与其组成原子的电子和原子核的各种相互作用。   4.2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ofcharged particles with matter   带电粒子,包括电子、轻带电粒子和重离子与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   4.3   电离ionization   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的过程。   4.4   总电离total ionization   一个直接致电离粒子以不论何种方式所产生的离子对总数。   4.5   线电离linear   一个直接致电离粒子在单位路程长度上产生的离子对总数,包括二次电离过程形成的离子对。   4.6   化学再结合chemical recombination   电离后的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可能或不可能再次结合成电离前相同的化学物质。因此,化学再结合   可通过电离辐射改变被轰击材料的化学组成。   4.7   电荷交换charge exchange   正、负离子或中性粒子通过靶物质时,俘获或被剥离一个或数个电子,使其初始电荷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4.8   离子ion   带有净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9   离子源ion source   使一定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并引出相应离子束的装置。   4.10   直接辐射direct radiation   辐射装置或放射源直接发射出的辐射。   4.11   轫致辐射bremsstrahlong   电磁场使带电粒子动量改变时发射的电磁辐射。   4.12   内轫致辐射inner bremsstrahlung   原子核发射或吸收带电粒子时所伴随的轫致辐射。   4.13   湮灭 annihilation   一个正粒子与一个负粒子相互作用,二者同时消失,它们的能量(包括静止能量)均转化为电磁辐射。   4.14   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参见湮灭(4.13)。   4.15   6射线delta ray   被电离辐射从原子中击出并能进一步引起电离的电子。   4.16   热中子thermal neutron   通常有以下两种定义:   1)与所在介质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中子,其能谱为麦克斯韦分布,平均能量为0.0253eV;   2)运动速度平均为2200m/s的单能中子。   4.17   冷中子cold neutron   动能为meV量级或更低量级的中子。   4.18   超热中子epithermal neutron   动能高于热扰动能的中子。通常仅指能量刚超过热能(即可与化学键能相比)的能量范围的中子。   4.19   超冷中子ultrocold   特指动能为μeV量级或更低量级的冷中子。   4.20   慢中子slow   动能低于某指定值的中子。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在反应堆物理中,此值通常选为1eV。   4.21   快中子fast neutron   动能大于某指定值的中子。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在反应堆物理中,这个值通常选为0.1MeV。   4.22   中能中子intermediate neutron   动能在慢中子(4.20)与快中子(4.21)能量之间的中子。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 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在反应堆物理中,能量范围常选为1eV到0.1MeV。   4.23   共振中于resonance neutron   能量在中子核反应截面共振区的能量范围内的中子。这个能量范围因核素不同变化较大,通常在1keV~几百keV之间。   4.24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光子被原子吸收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某些介质表面吸收光子发射电子也称为光电效应。   4.25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X辐射和γ辐射光子被物质散射的一种效应。散射是由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可被看成是自由电子的 电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入射光子的部分能量和动量转移给电子,其余部分被散射光子带走。   4.26   电子对产生(positron and electron)pair production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大于1.02MeV)的光子在原子核或其他粒子的场作用下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 个负电子的过程。   4.27   光效应photo-effect   X辐射和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或γ量子将其能量转移给原子的壳层电子。电子获得 的动能等于量子与电子的结合能之差。   4.28   回旋辐射cyclotron radiation   同步辐射synchrotron   带电粒子注入与其运动平面垂直的磁场中时,由于磁作用引起轨道偏转而发出的电磁辐射。对非 相对论情况(v《c)时,辐射是分裂谱称回旋辐射;当v∽c时,分裂谱相互靠近变成连续谱称同步辐射。   有时两者统称回旋辐射。   4.29   沟道辐射channeling radiation   由相对论性的带电粒子在晶体沟道中的横向振荡而产生的辐射。它具有定向、极化、高强度等特点。   4.30   沟道效应channeling effect   高度准直的带电粒子束入射在单晶上时,只要其入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小于1临界角),库仑作用就会使入射粒子被限制在晶轴(或晶面)之间运动,因而呈现穿透率特别高(或近距离碰撞几率特别小)的现象。   4.31   阻塞效应blocking effect   从晶体点阵原子位置发出的带电粒子,当其发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小于临界角)时,将被晶轴(或晶面)上的原子阻挡而使其穿透率呈极小的现象。   4.32   库仑激发Coulomb excitation   原子核被掠过的带电粒子的电磁场所激发。   4.33   吸收absorption   通常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a)辐射将部分或全部能量转移给所穿过的物质的现象。   注:伴随有能量损失的散射(如康普顿散射和中子慢化)属于这种过程。   b)入射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再作为自由粒子存在的现象。   注:可包括随后放出一个或几个与入射粒子相同或不同的粒子,但不包括入射粒子的散射。   4.34   吸收曲线absorption curve   某种与吸收有关的辐射量(例如能量通量密度、粒子注量等)随它在吸收体中通过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   4.35   吸收系数absorption coefficient   4.36   自吸收self-absorption   发射体本身对辐射的吸收。   4.37   自吸收因子self-absorption factor   经自吸收后的放射源的实际辐射量与无自吸收时的辐射量的比值。   4.38   自屏蔽self-shielding   物体的外层对辐射吸收而使内层得到屏蔽,或辐射源物体本身对辐射的屏蔽。   4.39   自屏因子self-shielding factor   当一个辐射量由于自屏蔽而减少时,为求得减少后的辐射量所乘的因子。   4.40   线能量lineal energy   在一次能量沉积事件中授与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能量与该体积的平均弦长之比。   4.41   传能线密度linear transfer(LET)   4.42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mass energy-absorption coefficient   4.44   总线阻止本领total linear stopping power   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每一个粒子在适当小的径迹元上的平均能量损失(包括碰撞 损失和辐射损失)除以该径迹元的长度所得的商。   4.45   总原子阻止本领total atomic stopping 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单位体积原子数所得的商。   4.46   总质量阻止本领total mass stopping 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密度所得的商。   4.47   阻止截面stopping cross section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阻止物质单位体积的原子数所得的商。   4.48   半值厚度half-value thickness   通过吸收和散射将辐射强度降低一半时的材料层厚度。   4.49   能谱硬化spectral hardening   粒子柬中能量较低的部分易于通过吸收、泄漏或散射而损失,导致粒子束平均能量增加。   4.50   平均自由程range,medium free   粒子(光子、原子或分子)在连续的碰撞之间经过路程的平均长度。   4.51   平均射程mean range   在一给定的材料中,某种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其完全停止前所经过的平均距离。   4.52   碰撞密度collision density   在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内,粒子与粒子(包括原子核)之间的碰撞次数。   4.53   经典扩散classical diffusion   碰撞扩散collision diffusion   可以完全由带电粒子间的库仑碰撞或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碰撞的经典理论计算得出的粒子扩散方式。   4.54   碰撞参数impact parameter   在弹性散射或其他核反应中,两个相互作用的粒子在假想不发生作用时彼此问的最小距离。   4.55   衰减attenuation   进入物体的粒子或光子由于吸收和散射辐射数目减少的过程。   4.56   弛豫(衰减)长度relaxation length   对于一个随距离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距离。   4.57   弛豫(衰减)时间relaxation time   对于一个随时问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时间。   4.58   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   当中子波长与晶体点阵间距可相比较时,入射到晶体上的中子所产生的衍射现象。   4.59   中子衰变neutron decay   自由中子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转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的过程。   4.60   中子温度neutron temperature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速度近似于麦克斯韦分布时最可几速度所对应的温度。   4.61   中子扩散neutron diffusion   中子经过逐次碰撞从高中子密度区向低中子密度区迁移的现象。   4.62   扩散长度diffusion length   扩散面积的平方根,是描述热中子在系统内的散射和吸收特性的物理量,综合反映了热中子在系统内的迁移特性。   4.63   中子宽度neutron width   相应于发射中子的能级分宽度。   4.64   能注量energy fluence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除 以该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它等于能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65   能注量率energy rate   能通量密度energy flux 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的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除以该 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它等于粒子注量率与粒子平均能量的乘积。   4.66   微分能注量率differential energy fluence rate   微分能通量密度differential energy flux 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间隔 内的能量通量密度。   4.67   粒子注量particle fluence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 商。数值上等于粒子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68   粒子注量率fluence rate(of particles);particle fluence rate   粒子通量密度particle flux 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   数值上等于粒子密度与平均速度的乘积。   4.69   微分粒子注量率differential particle fluence rate   微分粒子通量密度differential flux 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间隔 内的粒子通量密度。   4.70   谱粒子注量率spectral particle fluence rate   谱粒子通量密度spectral flux density   对能量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4.71   角粒子通量密度anglar particle flux densitγ   对立体角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4.72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由辐射源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而引起观察到辐射波长的改变。   4.73   多普勒展宽Doppler broadening   由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热运动引起的谱线的展宽。在核反应中是指靶粒子热运动产生的截面共振峰宽度的展宽。   4.74   放射自显影法radioautography   自射线照相法autoradiography   把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体与感光乳胶接触,在感光乳胶上得到该物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图的方法。   4.75   射线照相术radiography   利用贯穿电离辐射检查物质的方法。辐射穿过样品后会使位于其后面的胶片变黑,根据胶片变黑程度的不同说明样品中存在缺陷和不均匀的情况。   4.76   中子照相术neutron radiography   利用中子束的照相技术。   5核反应   5.1   核反应nuclear reaction   由一种或多种原子核参与的,并导致原子核的质量、电荷或能量状态改变的现象。此术语也包括核子的弹性散射。   5.2   自发核反应spontaneous nuclear reaction   原子核或核子自发发生的裂变或衰变等核反应。   5.3   链式核反应nuclear chain reaction   核反应产物之一能引起同类的反应,从而使该反应能链式地进行的核反应。   5.4   核衰变nuclear disintegration   核(也可能是复合核)的转化,包括散裂成为多个核或放出粒子。   5.5   核转变nuclear transformation   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5.6   全熔合反应complete fusion reaction   参加反应的两个原子核的全部核子结合成一个复合核的一种重离子核反应。   5.7   光核反应photonuclear reacti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引起的核反应。   5.8   光(激)质子photoprot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质子。   5.9   光(激)中子photoneutr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中子。   5.10   热核thermonuclear   描述极高温引起如氘、氚等轻核聚变,并伴随有能量释放的过程。   5.11   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 reaction   参与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氕、氘、氚、锂等)在高温、高密状态下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聚 变反应。   5.12   热核反应条件thermonuclear condition   使适当约束的而且温度和密度足够高的等离子体通过热核反应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所必须满足的 条件。   5.13   散裂spallation   能量足够高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反应,反应物碎裂成较多碎片的过程。   5.14   阈能threshold energy   引起某种特定核反应所需的入射粒子动能(实验室系)的最小值。   5.15   阈反应threshold reaction   只有在入射粒子能量至少等于阈能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反应。   此术语有时也用于以下情况:在入射粒子能量低于某一个确定值时,发生该反应的几率很小;而高于此值时,发生该反应的几率迅速增大。   5.16   库仑势垒Coulomb barrier   带正电的入射粒子在原子核周围所感受的势能最大值附近的区域。   5.17   俘获capture   原子或原子核系统获得粒子的过程。   5.18   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放射性核素核获得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   5.19 寄生俘获parasitic   不导致裂变或其他任何所要求过程的中子吸收。   5.20   辐射俘获radioactive c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粒子,并发射瞬发γ射线的过程。   5.21   俘获γ辐射capture gamma radiation   辐射俘获时放出的7辐射。   5.22   复合核compound nucleus   在感生核反应中,作为中间阶段而存在的高度激发的短寿命核。   5.23   核反冲nuclear recoil   核碰撞、核转变或辐射作用赋予剩余核的运动。   5.24   散射scattering   入射粒子(包括电磁辐射)与粒子或粒子系统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和/或能量的过程。   5.25   散射效应scattering effect   被散射的辐射,即改变了运动方向和能量的辐射对辐射场的影响。   5.26   多次散射multiple scattering   粒子在物体中相继发生两次以上的散射。   5.27   相干散射coherent scattering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射中心发出的散射波能相互干涉的散射。   5.28   非相干散射incoherent scattering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散射中心发出的散射波不能相互干涉的散射。   注:有时,由散射粒子发出的散射波可以分为相干和非相干两部分。   5.29   弹性散射elastic scattering   总动能保持不变的散射。   5.30   非弹性散射inelastic scattering   总动能发生改变的散射。   5.31   辐射非弹性散射radiative inelastic scattering   入射粒子的部分动能变为靶核的激发能,随后靶核发射一个或几个光子而退激的非弹性散射。   5.32   热中子非弹性散射thermal(neutron)inelastic scattering   热中子与分子或晶体点阵交换能量的非弹性散射过程。   5.33   散射核scattering kernel   在输运方程的散射积分中使用的函数,它表示粒子依特定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变化的几率。散射核与微分散射截面密切有关。   5.34   散射律scattering law   考虑了中子细致平衡因子所导出的散射核的一种表达式,通常以S(α、β)表示,其中α、β分别依赖 于热中子的动量与能量的改变。   5.35   势散射potential scattering   将靶核看成只为人射粒子提供势垒的一种散射。   5.36   背散射back-scattering   单一散射事件中,粒子被物质所散射,其散射角与原始方向相比大于90o。广义而言,为在一定容积物质内经一次或多次的散射而形成的反射。   5.37   截面cross section   入射粒子与靶核之间发生某种特定相互作用几率的度量。它是指每一靶核发生某种指定过程所生 成的粒子数除以该入射粒子的注量所得的商,其量纲为平方厘米。   5.38   靶恩barn   核物理中表示某一反应截面的单位,符号为b,1b=10-28m2。   5.39   总截面total cross section   入射粒子与特定靶核发生所有各种相互作用的截面之和。   5.40   去弹性散射截面nonelastic   除去弹性散射以外的所有反应截面之和。   5.41   宏观截面macroscopic   对于某特定过程,某种给定物质的单位体积的截面。它是该过程的平均自由程的倒数。对于一个核素,宏观截面是微观截面与单位体积靶核数的乘积,对于多种核素的混合物,宏观截面是这些乘积之和。   5.42   微观截面microscopic cross section   每个靶核、靶原子或靶分子的截面。微观截面通常以“靶恩”为单位。   5.43   热中子截面thermal neutron cross section   由热中子引起的相互作用的截面。   5.44   活化截面activation   由某特定的核反应形成放射性核素的截面。   5.45   微分截面differential section   出射粒子在特定方向或(和)能量附近,每单位立体角内或(和)单位能量间隔内的反应截面。   5.46   角截面angular cross section   对立体角的微分截面。   5.47   谱截面spectral cross section   对能量的微分截面。   5.48   双微分截面doubl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对立体角和能量两者的微分截面。   5.49   自由原子截面free-atom cross section   当原子在分子或晶体点阵中的结合能和动能与入射中子的动能相比可以忽略时中子被原子核散射的截面。   5.50   束缚原子截面bund-atom CROSS section   5.51   多普勒平均截面Doppler-average cross section   考虑靶粒子的热运动影响,采用适当的权重因子,按能量进行平均的截面。   5.52   中子吸收neutron absorption   入射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再作为自由粒子存在的现象。   注:包括随后放出一个或几个中子,同时放出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如裂变。但散射不看作是吸收。   5.53   中子共振俘获resonance capture of neutron   在共振能区内的中子辐射俘获。   5.54   中子共振吸收resonance absorption of neutrons   在共振能区内的中子吸收。   5.55   共振参数resonance parameter   描写核反应共振现象决定能级特征的参量,例如能级位置、能级宽度、中子宽度、裂变宽度和γ宽度等。   5.56   共振积分resonance integral   5.57   共振宽度resonance width   核反应中发生共振现象的共振峰的本征宽度,即相应核能级的宽度。   5.58   共振能级resonance level   核反应激发的复合核的一个能级。通常以截面与能量的关系曲线上出现高而狭窄的峰为特征。   5.59   共振能量resonance energy   正好可以激发复合核中某一能级的入射粒子的动能(以实验室系表示)。   5.60   共振散射resonance scattering在共振能级上形成一个复合核后,再发射原来的粒子的过程。   5.61   约化中子宽度reduced neutron width   某一共振的中子宽度除以其共振能量的平方根所得的商。   注:对于俘获低能中子所能达到的共振能级,约化中子宽度近似地与中子能量无关。   5.62   中子热化thermalization   较高能量中子(快中子)通过碰撞损失能量达到热平衡的过程。   5.63   强度函数strength function   由中子激发的某种核素的共振能级的平均约化中子宽度除以平均能级间距所得的商。   5.64   反应能reaction energy   在核反应过程中,反应生成物的动能和光子能量的总和减去反应物的动能和光子能量的总和。   6核裂变   6.1   核裂变nuclear fission   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片的现象。   通常伴随发射中子及γ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电粒子。   6.2   二分裂变binary   生成两个裂变碎片的核裂变。   6.3   三分裂变ternary   生成三个核碎片而至少有两个碎片具有中等质量数的裂变。   6.4   β延迟裂变pdelayed fission   母核β衰变后生成子核而再发生的裂变。   6.5   自发裂变spontaneous fission   处于基态或同质异能态的重原子核在没有外加粒子或能量的情况下发生的裂变。   6.6   裂变能谱fission spectrum   裂变释放的中子或γ的能量分布,包括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   6.7   裂变单元fission unit   可看作一个整体的易裂变材料集合体。   6.8   α比alpha ratio   可裂变原子核的中子辐射俘获截面与裂变截面之比。   6.9   裂变能fission energy   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   6.10   裂变气体fission gas   气态的裂变产物。   6.11   裂变碎片fission fragment   裂变产生的具有一定动能和激发能的各种核素。   6.12   裂变中子fission neutron   由裂变过程产生的初始中子。   6.13   裂变产物fission product   核裂变生成的裂变碎片及其衰变产物。   6.14   裂变产额fission yield   核裂变中产生某一裂变产物核素的几率。   6.15   独立裂变产额independent fission yield   在裂变碎片发生任何β或γ衰变以前,核裂变中产生某种特定核素的几率。   6.16   累积裂变产额cumulative fission yield   裂变中直接和经过它的先驱核衰变产生某种特定核素的几率。   6.17   链裂变产额chain fission yield   衰变链中最后一个稳定核素的累积裂变产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稳定核素时,则是它们的累积裂变产额之和。   6.18   质量裂变产额mass fission yield   产生某一特定质量数的各种核素的独立裂变产额之和。   6.19   裂变中子数fission neutron number jrill bar   给定核素每次裂变放出的中子(包括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的平均数。   6.20   每次吸收的中子产额neutron yield per absorption   目因子eta factor   由某种可裂变核素或某种特定的核燃料吸收一个中子所放出的中子(包括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的平均数。   6.21   缓发中子delayed neutron   核裂变中不直接产生,而是受裂变产物放射性衰变延迟发射的中子。   6.22   缓发中子份额delayed fraction   每次裂变产生的缓发中子平均数与每次裂变产生的全部中子(瞬发中子加缓发中子)平均数的比值。   6.23   缓发中子有效份额effective delayed neutron fraction   仅由缓发中子引起的裂变平均数与由缓发中子加瞬发中子引起的全部裂变平均数的比值。   6.24   瞬发中子prompt   伴随着裂变产生而没有可测延迟的中子。   6.25   瞬发中子份额prompt fraction   每次裂变产生的瞬发中子平均数与每次裂变产生的全部中子(瞬发中子加缓发中子)平均数之比。   6.26   瞬发辐射prompt radiation   在核反应(例如裂变或辐射俘获)中发射的没有可测延迟的辐射。它有别于以后可能由反应产物发 射的辐射(缓发辐射)。   6.27   瞬发裂变γ辐射prompt fission gamma radiation   伴随着裂变产生而没有可测延迟的γ辐射。   6.28   诱发裂变stimulated fission   重核在外来粒子的轰击下发生的裂变。   6.29   中子诱发裂变neutron stimulated   中子轰击靶核引起的裂变。   6.30   快中子裂变fast   由快中子引起的核裂变。   6.31   热中子裂变thermal fission   由热中子引起的核裂变。   6.32   可裂变核素fissionable nuclide   可发生裂变(无论由何种过程引起)的核素。   6.33   可裂变材料fissionable material   含一种或几种可裂变核素的材料。   6.34   易裂变核素fissile nuclide   在热中子和慢中子作用下具有显著的裂变截面的核素。   6.35   易裂变材料fissile material   含有一种或几种易裂变核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达到临界的材料。   6.36   可转换核素fertile nuclide   俘获中子后能转变为易裂变核素的核素。   6.37   可转换材料fertile material   含有可转换核素的材料。   6.38   裂变同核异能素fission isomer   处于裂变双峰势垒第二势阱内的某一能态,具有极短的裂变半衰期的重原子核。   6.39   裂变势垒fission barrier   重核从基态形变向断点形变过渡时的势能变化形成的势垒。   6.40   裂变寅度fission width   通过裂变而衰变的能级分宽度。   6.41   隔绝isolation   在两个裂变单元或裂变阵列之间放置中子屏蔽材料使其间的中子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   7核化学   7.1   核化学nuclear chemistry   用化学方法或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子核及核反应的化学分支学科。有时,核化学泛指涉及核科学化学方面的分支学科。核化学主要研究核性质、核转变的规律及核转变的化学效应。   7.2   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   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分支学科。它包括用化学方法处理辐照后的或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物质以得到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合物,将化学技术应用于核研究以及将放射性物质用于研究化学问题。   7.3   裂变化学fission chemistry   核化学的一个分支,它以裂变产物及可(易)裂变核素为研究对象,研究裂变过程和裂变机制。   7.4   聚变化学fusion   核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核聚变所采用的化学方法及实现核聚变所涉及的化学问题。聚变化学主要用于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   7.5   宇宙化学cosmos   核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有关宇宙的化学。从化学过程考察元素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以及生命的起源。   7.6   热原子化学hot atom chemistry   核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核衰变、核反应及核裂变等过程产生的热原子的化学行为。   7.7   热原子hot   通常由核过程引起的、处于激发态或动能高于键能水平的原子。   7.8   辐射化学radiation chemistry   研究致电离辐射(通常不包括可见光和紫外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的化学分支学科。   7.9   高分子辐射化学polymer radiation chemistry;radiation chemistry ofmacromolecules   辐射高分子化学radiation polymer   辐射化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电离辐射与高分子物质作用时所引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7.10   辐射加工radiation processing   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使其品质或性能得以改变的一种技术。   7.11   辐射聚合radiation polymerization   由电离辐射引起的聚合反应。   7.12   辐射接枝共聚合radiation 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在高能辐射作用下,聚合物A侧链上形成的自由基与单体B发生聚合生成接枝共聚物的过程。   7.13   辐射降解radiation degradation   聚合物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其大分子链产生断裂的过程。又称辐射裂解。   7.14   辐射交联radiation crosslinking   聚合物在电离辐射作用下,彼此之问搭桥产生交联键,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   7.15   辐射固化radiation curing   通过辐射,如紫外光(Uv)或电子束(EB),将涂布在基材上的无溶剂活性液体转变为固体的加工过程。   7.16   辐射化学产额radiation chemical yield   受致电离辐射照射的某物质吸收每单位能量(焦耳)而产生、破坏或变化了的特定实体的物质量(摩尔)。   7.17   G值G-value   某种受辐照的物质,每吸收100eV电离辐射能量所引起的特定化学变化的粒子数目,如特殊分子的交联产物和自由基产物的数目。   7.18   放射性标准源radioactivity standard   性质和活度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内都是准确已知的,并能用作比对标准或参考的放射源。   7.19   放射性纯度radioactive purity   在含有某种特定放射性核素的物质中,该核素及其短寿命子体的放射性活度对物质中总放射性活度的比值。   7.20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   在含有基本上是以一种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样品中,以该种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7.21   冷却cooling   通过放射性衰变使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减弱的过程。   7.22   放射性胶体radiocolloid   在溶液中,以极低浓度存在并显示出胶体行为的放射性微粒。   7.23   放射性吸附adsorption of radioactivity   放射性核素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体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7.24   共沉淀coprecipitation   化合物未达到溶度积,而由于体系中其他难溶化合物的沉淀使该化合物同时沉淀的现象。   7.25   同晶共沉淀isomorphic coprecipitation   在微量组分与常量组分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构型相似,以及离子半径相近的条件下的共沉淀。   7.26   吸附共沉淀adsorptive coprecipitation   常量组分沉淀具有发达表面时,溶液中的微量组分被吸附在沉淀表面上的过程。   7.27   内吸附internal adsorption   溶液中微量组分不断地吸附在正在生长的晶体表面上,或者吸附于晶体内部的裂缝和毛细管中的现象。   7.28   去污decontamination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去除或降低放射性污染的过程。   7.29   去污因子decontamination factor 被污染物去污前、后的放射性水平的比值,又称去污因数。既可针对某个特定的放射性核素也可针 对总的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7.30   载体carrier 以适当的数量载带某种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化学或物理过程的一种物质。   7.31   反载体holdback carrier   在放射化学分离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与载体起相反作用(即减少载带)的常量物质。   7.32   无载体carrier-free   不伴有、不加人其他核素又能独立存在的一种放射性核素状态。   7.33   清除scavenging   借助沉淀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将~种或几种放射性核素的大部分从溶液中除去的过程。在辐射化 学中是指俘获或除去自由基的过程。   7.34   化学产额chemical yield   对放射性核素进行放化分析时,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载体量与分析开始时加入的载体量之比,以质量分数表示。   7.35   无机离子交换剂inorganic ion exchanger   能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使离子从溶液中分离的一些难溶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7.36   离子交换膜ion exchange membrane   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   7.37   亚化学计量分离substoichiometrie separation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少于化学计算量的试剂与待分离物质反应,并使之分离的一种特殊的分离方式。   7.38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采用高压注入液体流动相于封闭式、装有微小颗粒固定相的分离柱进行有效的色层分离的方法。   当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时称为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7.39   萃取色谱分离extractio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将有机溶剂吸附在惰性支持体上作为色谱柱固定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被分离物质经过在两相中 连续多次的分配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7.40   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separation   向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使待分离元素(离子)以固相化合物形式沉淀析出的化学分离方法。   7.41   挥发分离volatilization   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   7.42   电化学分离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根据带电粒子(离子和胶体粒子等)的电化学性质和行为进行分离的方法,包括电化学置换(自电沉积)、电解沉积和电泳等。   7.43   电解沉积electrolytic deposition   电解液中的离子在外加电动势的作用下沉积在电极上的过程。   7.44   自电沉积self-electrodeposition   水溶液中一种元素的离子自发地沉积在另一种金属电极上的过程。基本原理是电极电位低的金属   可以把电极电位高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使之与溶液中其他离子分离。   7.45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利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包括离子和胶体粒子等)向两极定向移动的电迁移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7.46   同位素效应isotope effect   由于质量的不同而造成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或分子)之间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7.47   同位素交换isotopic exchange   两种同位素原子在两个不同分子或离子问或一个分子的不同位置上的化学交换,以及两种同位素分子在不同聚集态之问的交换过程。   7.48   同位素平衡isotopic equilibrium   在同位素交换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配达到平衡的状态。   7.49   同位素稀释分析isotope dilution analγsis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已知丰度的某元素的同位素(或包含该同位素的物质)通过测定混合前后它在样品中的丰度,从而求得样品中该元素(或该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7.50   放射测量分析radiometric analysis   通过测量某组分放射性活度来确定某物质质量的一种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7.51   示踪marking   在化学或生物过程中通过加入易跟踪的放射性核素对物质进行确定的方法。   7.52   示踪剂tracer   具有某些明显的特性而易于辨认的物质。将少量该物质与待测物质相混合或附着于此物质时,待测物质的分布状况或其所在的位置等就能被确定。   7.53   同位素示踪剂isotopic tracer   与被示踪元素相同而同位素组成或能态不同的示踪剂。   7.54   非同位素示踪剂non-isotopic tracer   由与被示踪元素不同的某种元素的一种或多种核素所组成的示踪剂。   7.55   稳定示踪剂stable   非放射性的示踪剂。   7.56   放射性示踪剂radioactive   以具有放射性为其鉴别特性的示踪剂。   7.57   活化activation 由中子、质子或其他粒子轰击材料使其产生放射性的过程。   7.58   活化产物activation product   中子、质子或其他核粒子轰击后产生的放射性产物。   7.59   活化分析activation analysis   鉴别和测量由辐照感生的放射性核素的特征辐射来进行元素和核素分析的方法。   7.60   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NAA)   入射粒子是中子的活化分析。   7.61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charged particle activation analysis(CPAA) 入射粒子为带电粒子的活化分析。   7.62   离子束分析ion beam analysis   利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瞬发信息进行物质的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7.63   瞬发核反应分析prompt nuclear(reaction)analysis   通过测量核反应的伴随瞬发辐射来进行样品内元素的浓度或深度分布的分析的方法。   7.64   放射结晶学radiocrystallography   利用X射线、电子、中子等被固体体系的衍射来进行晶体结构(特别是晶体的参数)以及晶体物质 鉴定的技术。   7.65   放射性测(定)年(代)radioactive dating   通过确定物品内各种放射性核素与稳定核素的比例以测定其年代的方法。   8加速器   8.1   加速器accelerator   一种使带电粒子增加动能的装置。   8.2   电子帘加速器electrocurtain accelerator   一种低能、大功率、非扫描、电子束成帘状的电子加速器。   8.3   高功率粒子束加速器high power particle beam accelerator   在脉冲高电压的电场作用下,对非常强的带电粒子束进行加速的装置。   8.4   静电加速器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Van de Graaff accelerator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它的直流高电压是用机械方式把电荷传送到并积累在一个对地绝缘的金属电极上获得的。   8.5   高压倍加器high voltage multiplier;Cockcroft-Walton accelerator   倍压加速器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利用倍压整流方法产生直流高压,对离子或电子加速。   8.6   高频高压加速器dynamitron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它的直流电压是靠把几百千赫的高频电压,经极间电容耦合到各分压环上,再经倍压整流获得的。   8.7   绝缘芯变压器型加速器insulating core transformer accelerator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其变压器各次级绕组输出的电压经整流后串联以产生直流高压电。次级绕组绕在分节的、彼此绝缘的变压器的铁芯上。   8.8   高压变压器型加速器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accelerator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利用感应耦合式级联高压发生器产生的直流高压,对束流加速。   8.9   串列加速器tandem accelerator   一种直流高压加速器。借助离子电荷符号的改变,直流高压使离子加速多次(较为常见的是加速两次)。   8.10   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linac   轴线呈直线的谐振加速器。利用波导管内部激发的高频场,或者在若干直线排列的谐振腔之间激发的高频场,使带电粒子沿直线加速。   8.11   质子直线加速器proton linear accelerator;proton linac   利用高频电场沿直线轨道加速质子的加速器。   8.12   行波直线加速器traveling wave linac   一种以行波形式传播的射频电磁波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直线加速器。   8.13   驻波直线加速器standing wave linac   一种射频电磁波以驻波形式在其中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直线加速器。   8.14   高频四极场直线加速器radio frequency quadrupole linac(RFQ)   利用高频四极电场对带电粒子同时实现横向聚焦和纵向加速的一种直线加速器,简称RFQ。   8.15   高频单腔加速器radio frequency single cavity accelerator   一种脉冲式单腔直线加速器。该高频加速腔由两个λ/4环形同轴腔组成,两腔内轴导体间的缝隙 处形成加速电场,对束流加速。   8.16   花瓣型加速器rhodotron   一种环形往复式加速器。准环形谐振腔为λ/2谐振腔,在腔的内轴与外壁之问建立径向电场,对束 流加速。   8.17   直线感应加速器liner induction accelerator   由排列成直线的多组元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场来加速带电粒子的加速器。   8.18   等离子体加速器plasma   利用电子束或激光束在等离子体中激发的等离子体波来加速另一电子束脉冲的加速器,包括由电 子束或激光束驱动的等离子体尾场加速器和等离子体拍频波加速器等。   8.19   激光加速器laser   利用激光束的高电场来加速带电粒子的加速器。   8.20   循环加速器cyclic   在电磁场作用下,通过反复加速带电粒子而赋予其能量的加速器。循环加速器可以是线状的或环状的。   8.21   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   一种环形加速器。由于导向磁场随粒子能量同步调整,因而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粒子运动的理想轨 道保持不变。   8.22   圆形加速器circular accelerator   结构呈圆形的加速器。带电粒子能够重复通过同一加速装置,使其能量逐渐增加。   8.23   回旋加速器cyclotron   一种圆形离子加速器。在恒定导向磁场的作用下,离子重复受到一常频电场的加速而沿着螺旋轨 道运动。   8.24   超导回旋加速器 super-conducting cyclotron   使用超导主磁铁的回旋加速器。   8.25   同步回旋加速器synchrocyclotron   一种圆形离子加速器。它的结构和回旋加速器类似,导向磁场是恒定的,而加速电场的频率是随粒 子回旋频率在加速过程中的变化而同步变化的。   8.26   等时性回旋加速器isochronous cyclotron   离子回旋周期恒定的回旋加速器。它的磁场沿方位角作周期变化。其平均磁场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上升以补偿离子质量的相对论增长效应,使离子的回旋频率在加速过程中保持不变。   8.27   分离扇回旋加速器separated-sector accelerator   一种等时性回旋加速器。它的主磁铁是由若干块相同的扇形磁铁以相等间隔排列成的。   8.28   电子感应加速器betatron   利用感应电场加速电子的加速器。电子轨道内部磁通量的增加产生加速的涡旋电场;导向磁场相应的增强使电子围绕着一个确定的圆形轨道运动。   8.29   电子回旋加速器microtron   一种谐振电子加速器,它的加速电场的周期和导向磁场都不随时间变化,而电子回旋周期的增量恰好是加速电场周期的整数倍。   8.30   储存环storage ring   一种储存、积累、加速带电粒子,进行对撞、产生同步辐射光以及提供高性能束流的设备。按储存粒子的种类不同,有电子储存环、质子储存环和重离子储存环等。   8.31   对撞机collider;colliding beam accelerator   一种实现两束束流对撞的装置。由两个储存环组成的交叉环能够实现两束同一种粒子在交叉处对撞。正、负粒子束的对撞可以在一个储存环中实现。   8.32   增强器booster   在多级串联的高能加速器中,用来增加主加速器束流强度及改善其性能的中间级加速器。   8.33   尾场加速器wake-field accelerator   利用强脉冲束流或激光脉冲所产生的尾场直接加速尾随其后的带电粒子的高梯度加速器。它可按尾场产生的环境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慢波结构之中,另一类是在等离子体中。   8.34   逆自由电子激光加速器inverse free-electron laser accelerator   电子束在横向周期性磁场中,与共轴通过的激光辐射波相互作用而获得能量的加速器。   8.35   中子发生器neutron generator   利用经过选择的加速带电粒子轰击靶,经由核反应产生中子的装置。   8.36   脉冲线加速器pulse line accelerator   由冲击(Marx)发生器、脉冲形成线及二极管电子枪形成的加速器,广泛用于高功率脉冲技术。   8.37   发射度emittance   8.38   接受度acceptance   束流光学系统所能无损传输的粒子在相空间占据的最大面积(除以π),是光学系统的特性。接受度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几何尺寸和场的特性。一个合理的束流光学匹配传输系统应当确保束流的发射度 全部包含在系统的接受度相图之内,并留有余量。   8.39   柬流集体效应beam collective effect   束流在加速器中所受到的除外加电磁场以外的电磁场引起的各种效应,包括空间电荷效应、束流与 残余气体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束流与外来电子的相互作用、束流内部粒子散射、束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束流与束流的相互作用等。   8.40   束流冷却beam cooling   粒子束通过某种作用使其相空间体积减小的过程。束流冷却方法主要有电子冷却、随机冷却和激 光冷却等。   8.41   导流系数perveance   在带有电子枪的电子器件中,电子枪的阴极发射电流I与阴阳极间电压v的3/2次方的比值。单位为朴(A/V3/2)或微朴(μA/V3/2)。   8.42   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   偏离加速器封闭轨道的粒子受轴向与径向聚焦力的作用而围绕封闭轨道的振荡。   8.43   束流负载效应beam loading effect   当带电束流通过加速腔时,由于束流电荷感应场的存在,使腔中实际加速电压比空载时有幅值的下 降和相位的移动。   8.44   束晕beam halo   束流在加速或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束流主体(束核)周围的一个半径很大的稳定束圈。束晕 是强流加速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8.45   阻尼相振荡damped phase oscillation   在准谐振加速器中,非同步粒子的相振荡振幅随时问逐渐减小的振荡。   8.46   渡越时间因子transit time factor(TTF)   粒子在渡越加速间隙的过程中,由于电场随时间变化,计入这种变化的粒子能量增益与不计人这种 变化的粒子能量增益之比。   8.47   空间电荷效应space charge effect   束流在加速运输过程中,粒子间的电磁力相互作用对束流性质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8.48   空间电荷中和space charge neutralization   在运输或加速过程中,束流粒子或束流和传输系统中剩余气体发生碰撞时所电离出的极性相反的带电粒子间的中和。   8.49   能散energy spread   描述束团中粒子能量分散程度的物理量,用其相对值表示,记作△剧E。粒子在束团中的能量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有时用包含某一百分比的粒子的最大能量分散表示能散度的大小。   8.50   多极(几何)位形multipole(geometry)configuration   由固定在支架上或漂浮于环形真空室中的n个载电流的平行导体环(相邻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组成的环形位形。这些环形电流产生多极磁场(导线的数目n=2为四极场,n=4为八极场)。多极磁场叠加在初始约束磁场上,可以产生平均极小磁场位形。直线位形也可以做成多极位形。   8.51   粒子约束时间particle confinement time   表征粒子在特定区域约束性能的特征参量,它等于源项不存在时粒子数损失到原来的1/e时所需要的时问。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