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科研人员发明“微米燃料”技术有望破解雾霾之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16 12:03:1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3


北方多地空气质量近日严重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雾霾治理的关注。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发明“微米燃料”技术,可使秸秆等具备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一样的燃烧利用价值,破解秸秆利用渠道窄的一个重要瓶颈。

近年来,大面积、短时间集中露天焚烧秸秆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季节病”,遭受影响的不仅是农村环境,还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中PM2.5超标爆表的元凶之一。多地都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但是由于秸秆自身种类多、数量大、热值不一等原因,综合利用的产业并不乐观。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肖波教授的团队发明的“微米燃料”技术,破解了秸秆作为生物能源中燃烧温度低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微米燃料”技术有望破解秸秆露天燃烧诱发的雾霾问题。

今年6月,由肖波领衔的国家863项目“生物质高效催化热解定向制备燃气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落地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一个基地。记者近日在项目现场看到,整套“微米燃料”设备已经全部制造加工到位,生产出的“微米燃料”一袋一袋包装好。

肖波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最关键的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将秸秆等原材料变成“微米级”粉末状;第二个是这些粉末实现充分燃烧的装置,尤其是第二个环节,它借用粉尘爆炸原理实现可控燃烧,解决了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燃烧温度不高的科学难题。

工业的核心就是高温生产过程。至关重要的工业材料、工业电力和动力装备都离不开1300度以上的高温热能。“普通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平均温度在900摄氏度左右,秸秆制成的微米燃料通过这个设备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450摄氏度以上。”肖波说,这个温度具备了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一样的燃烧利用价值,使可再生和低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可以得到广泛工业应用。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姚可夫教授认为,这项技术是生物质能源技术历史性的突破,它将可以结束高温工业生产必须完全采用燃煤、燃油和燃气的历史,工业生产将可以摆脱当前完全依赖化石燃料的被动局面。这意味着,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原料将具有广泛的工业利用价值。

“秸秆集中燃烧多引起的雾霾问题也许将成为历史,而农田秸秆将成为炙手可热的能源原料,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负责“微米燃料”后期产业化推广的武汉江河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培峻说。

“微米燃料”技术目前的推广应用已经启动,不过,面临的困难也较多。由于我国农村缺乏秸秆等生物能源原料的收集、存储、运输的基建体系,目前“微米燃料”的原料集中成为困难。肖波有一个心愿,他希望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一个大约5万人的“微米燃料”高温低碳示范区。

“在示范区内,农民所有农作物秸秆就近加工为微米燃料,并通过‘微米燃料’燃烧实现社区供热、供暖、供电,并且实现社区内的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建立一个能源自产自消的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低碳节能的目标。”肖波说。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