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滇池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成治理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8 22:06:0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91


  他说,课题首次对滇池流域各级别控制的监测点位采用加密监测数据结果与历史数据相结合,与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对滇池湖体、出入湖河流、流域湖库的85个监测断面进行筛选,优化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客观地反映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增强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为实际监测业务工作提供参考,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在滇池流域关键特征指标优选方面,课题组针对流域内同一条河流中的国控、省控和市控断面因功能要求不同,监测断面的监测指标不统一,各属性监测断面水质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优化模型,以综合污染指数、水质指数、富营养化指数等为多目标参数,优选出7项滇池流域污染的特征指标和10项流域内湖库污染的特征指标,使其更能代表流域特征污染状况,有利于对河流间、湖库间的水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管理部门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课题组研究探讨了水环境变化与浮游藻类群落变化的对应关系,明确提出了适用于滇池蓝藻水华不同发生阶段的生物表征指标。

  在构建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方面,课题组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补充完善藻密度测定方法,研究并验证了《水质藻密度的测定对角线法》,获得了完整的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技术指标。据了解,该方法已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中立项。同时,课题组还开拓研究了藻密度自动检测技术,研发了藻密度自动检测仪样机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研发了水质安全预警仪,实现了传统藻类生物毒性的自动化测试;研究建立适合滇池水体的蓝藻荧光快速检测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整个滇池水体的例行及应急监测。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人工采样及实验室分析为主,现场快速应急检测为辅,从例行、仲裁、服务、应急等四个方面构建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蓝藻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在建立滇池流域多层次水环境评价体系方面,针对目前滇池流域水质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沉积物和生物评价方法等问题,课题组根据滇池湖体、出入湖河流、流域内湖库的不同特点及污染特征,确定了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提出以滇池综合水质指数为主的水质评价方法和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主的水体中沉积物评价方法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并且将水环境和沉积物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体系纳入到同一个评价体系,建立了包括水质、沉积物及整个水体生态环境多层次水环境评价体系,解决了高原重污染湖泊水环境综合评价的管理需求。

  ■ 流域水环境信息数字化建设为环境统一监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

  滇池课题的另一个创新成果,是突破了滇池流域水环境多元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及动态表征技术,构建了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实现了流域水环境信息数字化,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统一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针对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分散、采集重复、缺乏有效的数据传输通道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完成了滇池流域不同来源的水环境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了流域多元环境数据可靠传输和异构数据库无缝连接,以及分布异构数据源系统的流域各类多元数据采集与传输。

  这位负责人说,过去滇池水环境信息分散于多部门而形成数据孤岛、缺乏统一高效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这是过去滇池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在整合滇池流域水环境多元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兼顾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安全性、时效性、操作灵活性和访问效率的异构数据交换系统,具备了环保、统计、国土、规划、水文、水利、城建、农业等不同部门,多种类、多格式、多标准的水环境质量、水质自动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源、蓝藻监测,以及各类涉滇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的功能。

    
 
关键词: 流域 水环境 水质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