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河南内黄县“光伏+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7 11:05:1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66


2015年4月30日,10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在该县马上乡全部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园区的发电总量已经超过1.2亿度。

“这种方式不但有效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光伏发电板支架还可直接用作大棚骨架,大大节约了大棚建设费用。”在马上乡10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区南侧的升压站前,内黄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纪泽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产业园总占地3000亩,建有光伏农业大棚774栋,棚顶安装光伏电池组件,装机总容量100兆瓦,日平均发电50万度,最高可达78万度,年平均发电1.1亿度。

“以前农民种一年地,每亩地的利润只有200元,现在建光伏电站发电,园区年售电收入1亿多元,利润差不多4000万元,经济效益翻了60多倍,这还不包括棚下的农业项目。”刘纪泽掰着手指说,还有4个总占地2400亩的2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土地利用方式“单变双”

“上面发电,不耽误下面种养,一地两用,生产效益‘单变双’。”说起光伏产业,马上乡10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韩爱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园区里,有一大片闲人勿扰的“禁地”,韩爱锋介绍说,这里的3万对东北林蛙正在孵化,不喜被“陌生人”打扰。“通常说的雪蛤就是东北林蛙,是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说,“我们后续还要建一条深加工生产线,把用林蛙开发的保健产品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各国。”

仅今年,这里就有近1500万只林蛙“安家落户”,负责林蛙养殖的技术员张海军告诉记者,园区内还将建设200多座林蛙养殖大棚,每座大棚养殖林蛙7万只,年可销售成品蛙750万只,销售收入可达7500万元,还能带动当地300人就业。

信步来到园区另一座养殖大棚前向内望去,近百头羊羔正悠然自得地吃草料。“这种羊来自太湖流域,故名湖羊,”技术员宋师傅介绍说,“别看它们个头小,但是产羔率高,肉质细腻,口感好,我们这儿存栏量已达1500多只。”据了解,我省另一家牧业公司也正计划依托光伏羊舍建设存栏30万只的乌珠穆沁羊养殖基地。

与养殖大棚不同,园区内果树和时令蔬菜大棚都采用单坡结构,后半坡光伏发电,前半坡采用塑料薄膜用来满足果蔬光合作用所需光线,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今年下半年,这里还计划建设饲料生产车间、肥料加工车间和一个占地100余亩的园林式温泉度假中心。“建成之后,你再来这里逛逛,到时候一、二、三产业都有,可美啦。”韩爱锋迫不及待地向记者提前发出了邀请。

土地耕作村民“农转工”

8月11日下午6时,记者走进马上乡善宜店村,正赶上村民樊翠朵下班。她告诉记者,过去自己专职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些零工赚钱。如今,她在距家只有几里地的10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中打工,与另外一个村民两人一起负责8座林蛙大棚的日常管理,从普通农妇摇身一变成为“养蛙棚主”。“辅助技术员给蛙做好喷淋、放草、喂虫,一天上班9个小时,中午还管顿饭,下午5点半下班不耽误回家干农活,一个月还能拿2000元工资。”谈起这份工作,樊翠朵喜不自胜。

刘纪泽告诉记者,项目前期需要投入的人工少,但附近村民们的上岗热情很高。等将来的4个光伏农业产业园全面建成,县里将有更多村民在自家门口上班。

占地6000多亩的6座光伏项目产业园,到底可安排多少人就业?有人曾专门做过计算,大约可安排1500人上岗。换言之,像樊翠朵一样,内黄县将有1500个村民走进光伏农业产业园里当工人。他们在家门口上班不说,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每月还可领取两三千元工资。

“等我把养蛙本事学好,我还要在家里自己养殖林蛙吃的黄粉虫,卖出去又是一笔收入,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谈及未来,今年46岁的樊翠朵充满希冀。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更多的光伏大棚,引进更多农业项目,助推当地贫困户和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王建国说

原标题:内黄县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调查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内黄县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