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专家热议】如何推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污染共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9 10:07:4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35


  主持人:怎样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共治机制?

  郭晓科:我认为,环保系统在社会共治、公众参与方面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中应该是走在前面的。

  社会共治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而且是今天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决策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跨越空间、时间极度缩减的平台,同时带来了很多危机。网络舆论不等于社会舆论,网意不等于民意。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发生在一些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要提高治理能力。

  要提高预期管理的能力。预期管理是经济学术语,现在用于政府如何面对今天的舆论环境、做好公众的预期管理方面。首先,要推动公众参与,确保公众全程参与。信息工作越透明、信息越公开,就越能够缩小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各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另外,要强调舆论引导艺术。预期管理是要让公众的预期符合科学、符合现实情况、符合公众利益。所以,我们要有沟通的意识,把科学的内容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来。把政府的决策转化成公众喜欢听的、听得进去的语言,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它讲述出来。

  总体来讲,社会共治离不开特定的舆论环境。多元的社会共治在环境保护领域已经初步形成,而且有一定的制度、机制保证。现在,已经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平台,关键是要做好舆论的引导和公众的预期管理工作。

  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环境共治?

  ■建立队伍形成矩阵,占领舆论平台。

  主持人:如何把一个置疑者、批评者甚至反对者变成同盟军,至少是与我们有共鸣?

  何万军:作为环保部门的宣传职能部门,开展环保宣传、动员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是我们的职能所在。

  首先,建立平台开展环保宣传。我们目前有10个子平台,构成网络新媒体矩阵。各区也相应建起了网站、微博、微信。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把我们的声音、工作、政策措施等解读出去。只有建立了平台,才能更好地传播、监督和开展科普宣传。

  第二,借鉴中央厨房模式,强化媒体平台内容生产,特别是原创内容生产,开展全媒体传播。依托中国环境报北京记者站和北京电视台环保记者站,建立通讯员队伍,并分别对接机关24个处室以及直属单位和区环保局。同时,利用通讯员进行一线采访,再将稿件分发到不同的平台,或者由专门人员来改写,以适应工作的不同要求。

  利用多年来开展的公众参与品牌活动,如环保摄影比赛,在线上线下开展活动。今年开展了环境文化周活动,联合16家单位共同举办,把很多网友、公众聚集在一起。既在线上开展活动,也在线下引导公众实践,线上和线下实现互动。通过运用图表、视频等相关材料,充实了内容生产,扩大了宣传效应,促进了更多的公众参与。

  主持人: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使之推动环境共治?

  张跃颖:新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媒体平台传播。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社会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在于获取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变得多元化。以前是记者采集信息,现在在座的每一位,以及每一位有手机的网友都有生产新闻信息的能力。

  作为平台方媒体,我们一直关注政府新媒体的应用和创新。政府的新媒体工作步伐近两年加快了,环保系统的也在快速发展,在新浪微博客户端共有1000多个账号。这1000多个账号就是环保工作的矩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进行信息公开,与网民互动交流,形成更好的共治舆论环境。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在现有体制下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人力、物力、能力等方面。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甚至是技术手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常严峻。如何解决现在面对的问题,建议如下:

  搭建一个更好的认知平台,并且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现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很多,应明确每个平台的定位是什么。微信主要在于构建一个服务与关注话题和主题的平台,在一定的圈子范围内进行传播和服务。微博更多的是信息的生产和分化传播平台,更大程度上用于占领舆论主阵地,进行传播。客户端在于更多地确定精准人群,推发相关信息。

  基于不同的平台定位,怎么样以更好的形式跟老百姓交流,推进信息公开?在交流和信息公开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关注政务新媒体的应用。政务公开在平台上有很多手段,这些手段有一些是技术上的手段,很多环境宣教工作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够把这些工作真正落实下去。比如H5以及视频直播,如何利用好这些手段和视频直播产品,需要共同探讨。

  环境治理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长期课题。公众并不是不理解,只是在认同的过程中、感受上并没有非常直观。事实上,现在国家在环境治理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无论是制度还是法律法规方面。那么,如何把政府部门所做的工作转化成网络语言,让公众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关注这些并且自发传播,从而进行很好的舆论引导,需要媒体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我们愿意通过自身的媒体经验,把一些好的内容转化成网友关注、愿意传播的点。更好地推行信息公开,与广大网友形成深度的交流和互动,最后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在环保层面上也是一样。希望各地能够更好地建立自己的队伍并且形成矩阵,共同发声,占领舆论平台,更好地跟公众交流。要利用更多的新媒体手段,结合环保主题策划,把新媒体环境下环保的社会治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 环境 环保 媒体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