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视角】光伏“少帅”李仙德背后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1 09:09:1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602


  当时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界,有个说法叫“拥硅为王”,只要生产出硅片,就不愁没有市场。照着这样的思路,两个弟弟在大哥李仙寿的指引下也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6年,李仙华、李仙德变卖了各自的所有资产,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德晟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在同年12月,又成立了以李仙德为董事长、李仙华当总经理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其实成立德晟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因为哥哥生产硅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李仙华曾这样告诉媒体说。

  但是,当两兄弟进入太阳能行业后发现,太阳能行业有着无限的潜力,只是为了做配套而存在的格局实在是太小太小了。所以他们及时的调整了当时的战略,将产品扩展到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的上下游。

  有惊无险度危机,晶科上市

  昱辉的工作经历使得李仙德受益匪浅,通过拿到无锡尚德、台湾企业的大量预付款,晶科得以扩大生产规模;更是在2007年,从下游客户那里拿到了近2亿元的预付款,用这笔钱投资于企业的产能扩张。

  但这笔钱依然不能满足需要。2008年,晶科能源开始寻求融资。5月份,新加坡一家私募基金看中了晶科能源,投资3500万美元;8月,深创投等8家基金联合给予晶科能源2000多万美元。

  自此,晶科能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产能8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纳税3860万元;2008年,硅片产能扩大至22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

  但是,2008年气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国际市场的硅片价格飞速下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刚拿到钱的晶科能源还没有进行相关的投资,金融危机就来了,于是李仙德兄弟果断暂停了投资项目,使得晶科能源顺利度过了这一场席卷光伏行业的大危机(包括大哥的昱辉阳光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从25美元涨到400美元,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但从400美元跌到40美元,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李仙华至今还对2008年9月到次年2月那场价格大跌心有余悸,好在金融危机对于李仙德兄弟俩来说有惊无险。

  这场气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不但没有给晶科能源带来损失,反而让李仙德抓住了大动乱中的机遇,带领晶科能源走上了并购发展的快车道。

  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晶科能源就开始与江苏两家太阳能生产企业洽谈收购事宜,终于在2009年6月份收购了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嘉兴2007年第一家投产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达4.3亿元,也是昱辉阳光的重要客户之一。晶科能源以近3亿元将其收购后,在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又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

  随后,在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7000万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

  2011年,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总计达到149.4亿元,同比增长82%,成为上饶市第一大光伏企业,江西省第二大光伏企业,跻身2011年江西省工业企业前10强。

3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