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3年亏成“僵尸企业”工业污染治理蜗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2 12:04:4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56


  工业污染治理蜗行

  如果按照客户进行分类,环保产业可以分为市政、工业两大领域。

  在工业污染治理领域,2015年1月,国务院曾经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希望在工业领域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借此解决工业企业的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

  马辉解释说,之前工业污染治理的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而第三方治理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专业化治理”。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来进行污染治理,而工业企业则通过付费方式购买环境服务。

  不过,政策出台近两年,第三方治理的市场还是没有被打开。在马辉看来,原因有三:一是第三方治理模式刚刚开始推广,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工业污染源数量巨大、情况千差万别,治理存在技术难度;三是工业企业的支付能力不足。

  “市政领域的商务模式非常清晰,本来就是政府责任,只不过采取市场化手段,委托专业化的环境公司来治理,所以政府的付费义务非常明确,支付体系也比较健全,有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马辉说,而工业领域的商务模式则没有这么成熟。

  此外,也有行业抵触的原因。朱延钰举例说,陶瓷行业曾经出台过一个关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标准,因为标准较高,造成全行业不达标。结果,今年通过陶瓷行业协会的呼吁又改了回来。

  “环保要求受到污染行业的强烈反对,这个平衡需要国家层面去做。”朱延钰表示。

  李其林认为,目前工业污染治理的症结还是企业经济效益不行,难以支撑环保成本。不过,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均看来,随着过去2-3年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大宗商品的新一轮景气周期已逐渐显现,今年以来煤炭、钢铁价格都出现了回暖。未来3年,存活下来的工业企业日子可能会好过一点,再加上环境政策的趋严,工业企业有望成为环境施治的主要对象。

  马辉表示,目前在工业领域全面推广第三方治理尚不现实,应该选择几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业(如能源、化工)或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先行试点,对于那些不太景气的行业则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先启动这个事情,再逐步解决所有工业污染问题。

  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政府公共事务部总监江莉也表示,他们曾经向环保部建议,能否仿照美国的超级基金,设立一个基金,来支持工业企业进行第三方治理。

  此外,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决定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马辉表示,这有助于推动工业污染治理。

  
 
关键词: 工业 行业 法库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