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视点】给补贴政策来一剂“醒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6 17:13:1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89


补贴政策原本是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但坏和尚念歪了好经,反而扰乱了行业秩序。只管补,不管怎么用,这样的补贴政策,是该来一剂“猛药”,好好反省了。

政府的宏观调控被誉为是“看得见的手”。对某个新兴行业或某个重点产业进行扶持,是政府部门的常用作法。比如,为了挽救低迷的楼市,一些地方政府对购房者进行补贴;又比如,为了扶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地方政府也有不少的奖励资金;再比如,为了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一些地方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纷纷出台倾斜政策。这些“扶一程、送上马”的补贴政策可谓初衷良好。

然而,好政策还需好的执行和落实。中央政府往往就某项调控政策进行顶层设计,从宗旨、目标上进行引导,最终的执行细则则落在了地方政府身上。地方政府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是个问题;细则最后能否落实到企业身上,又是个问题;对补贴发放有没有实行监管,让钱真正花到该享受的企业身上,更是个大问题。以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例,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配套,企业自己申报、地方政府受理发放,过程看似规范、符合程序,但对于企业有没有真的造出汽车,这些车是不是真的销售出去,却没有人去核实。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补贴了那么多,大街上却看不到车子在跑。

此外,补贴政策真的科学吗?早几年光伏产业被誉为是清洁能源朝阳产业,各地争相扶持企业上马,没几年就产能过剩,企业大批倒闭;如今新能源汽车被重点扶持,企业争相上马项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遍地开花,车子还没被公众接受,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已见端倪;最为典型的要数房子产调控了,各地一限就死,一放就乱,中央不得不出来喊话房子是来住的,不是来炒的。多个鲜活的例子已经证明政府的过度扶持和重视,往往过犹不及,不仅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更容易造成一拥而上,形成同质化竞争。

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比,市场被称为是“看不见的手”,有其自身优胜劣汰的规律。一个好的产业,如若符合市场规律,必定能顽强生长;同样的,需要政策扶持、需要外界源源不断输血的产业,一旦停止供血,它还能适应市场的大风大浪吗?财政的钱是有限的,注定只能有一小部分企业享受到补贴。这钱,又该补给谁,不补给谁呢?笔者在基层采访,经常听到企业抱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与政府部门关系好的企业补贴多,埋头苦干的企业却享受不到政策的阳光。在不少地方,政府的补贴不知不觉成了“权钱交易”的温床,滋生了腐败。

补贴政策作为一种鼓励性和指导性调控手段,对集中国家财力调整产业结构、助推企业轻松上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从来都不是靠“补”出来的。我们需要更科学更严谨的补贴政策,更需要严厉的监管。毕竟,众多的例子已经证明光“补”不管,无异于“放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光伏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