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视角】给未来的综合能源服务商画张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04 09:34:0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26


(二)增量配网方面

按105个增量配电网的试点初步推算,市场规模大约有1千亿。相比单纯售电行业的低准入,增量配网的玩家已经有所减少,但背景、实力却愈加雄厚,竞争也越发激烈。

这一块业务受到属地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的管制,需具备一定的许可和支持,且初始投资较高、回收期相对较长、对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

较有把握和胜算的要数电网企业、有政府背景支持的工业园区和冷热电三联供等主体、大型新能源厂商(如协鑫、远景)。

不难料想,未来的增量配网建设大部分都将会以PPP形式存在;而能在售电领域风生水起的玩家,大多都在配电网方面掌握着一定话语权,势必出现大量的跨界CP组合。

(三)微电网方面

从本文开头的分析不难料想,这是目前各大市场竞争主体暗自发力的主要战场,也是切入竞争性售电和增量配网领域的关键点。

在《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可以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

因此,具有大规模投资能力的分布式电源投资主体,将充分利用行业经验、发挥既有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微电网控制技术,拓展业务覆盖范围,最终拥有多个微电网资源。

毫无疑问,工业园区是需要且值得密切关注的对象,在整合成为微网运营商、进而拓展增值服务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未来将成为最典型的电力生产者、使用者兼售卖者。

虽然不是趸售小电网,却在本质上形成了变相的发输配售一体格局。

这将是除电网外的售电主体们最有力的竞争方式,既符合国家政策,又与电网平起平坐,甚至拥有优于电网的话语权。

光伏为例,该领域的壁垒主要存在于资金方面,前期投入大,回收期一般至少需要6-10年。

由于涉及到上网方式、费用结算、政策补贴等问题,电网企业长期以来都视其如鸡肋。

相比之下,工业园区坐拥自有屋顶资源,可以引入包括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范式等新型融资手段,并通过与组建厂商合作、PPP等模式予以实现,并且均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而产业链上游的组件厂商起步相对较早,长期浸淫在业务领域中拓展深耕,比如早已与阿里联手的阳光电源,领跑者的专业优势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有着强大信誉做担保的电网公司仍有着不容小觑的优势,想让本地政府为其背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选择何种对手抱团取暖,是摆在各大主体面前的一道前置选择题。

(四)需求侧管理方面

传统的需求侧管理主要集中在负控管理和远程抄表计费两方面,以价格手段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促进节能环保,最终实现负荷曲线的平滑,出发点是基于对大电网的保护,根据电网需求管理用户的用电习惯。

3
 
关键词: 光伏 电网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