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光伏电站质量问题频出 谁来“背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4 11:36:3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32


“领跑者”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李卫春表示。项目本身性质特殊,企业很重视,政府很关心,整个项目铺开的面也不大,监督管理机制会比其他项目更多,也会引入更多风险管控或者质量管控手段。此外,企业拿到“领跑者”项目的目的不单单是盈利,比如企业要保障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场地位等。企业需要盈利,但价格是自己出的,在项目设计和最终执行的时候,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领跑者”也可以倒逼企业为了盈利而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进步和改造。基于这些原因,“领跑者”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企业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应当保质保量做好。

此外,项目建设速度会影响对于电站质量的控制。在特定情况下,中国光伏电站建设速度很紧迫,许多项目需要赶工期。例如2016年的“6?30”抢装潮,企业为了拿到更高的补贴标准,会加快电站建设,在6月30日之前完成项目施工。这些价格、施工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的因素多少会影响电站的质量。

国内标准滞后

质量问题需要甄别,就必须以相应标准作为参照执行的依据。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需要达到国外产品的质量标准,例如获得欧盟CE,莱茵TUV,美国UL等认证才更具有说服力。由于我国光伏组件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认证,达到进入欧盟等国外市场的水平,所以在扩产之后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但就组件本身而言,李卫春认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标准匹配,在时间上可能会延迟1-2年。因为国内标准需要采用或者等效国际标准,这需要一个过程。

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无论何种标准,都在不断变化,在不同阶段体现当前阶段的水平。李卫春表示,标准能够体现行业水平在什么样的位置,新兴行业,不可能在最初就设立一个非常完美的标准。而且,标准往往滞后于技术,因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如果标准限制过于严格,行业的机会也有可能会丧失。只有当产品大规模发展起来,人们才会考虑如何更好的去规范。

在标准的要求下,产品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企业优胜劣汰。人们通过标准来分辨产品的好坏,促使企业产品水平提高,而企业需要通过竞争来争夺市场。如此一来,一个标准影响的不止是一个企业,更是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困难即机会

除了标准之外,光伏行业也面临着很多压力。光伏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平价上网,要降低度电成本。只有光伏发电能够达到传统发电的度电成本水平,实现平价上网,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全面普及。因而,光伏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要控制质量和成本。困难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李卫春指出,改善的空间是有的,但不会那么快。

<上一页34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