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海绵城市火爆 建设配套机制保障措施如何落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1 06:34:0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41


2.2建立基于建设程序的全过程制度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评估、维护多个环节,如何保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至关重要。遵循基本的项目建设程序及其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是有效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重要保障。国办发75号文也明确提出在规划许可发放、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发放和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中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制度,针对项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提出以下要求与建议:

(1)在策划决策阶段,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应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特别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具体而言,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包含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内容,否则发改部门不予立项审查、规划部门不予发放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尤其在可研报告中应强调顶层系统方案的制定和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技术、效益、风险和投资的分析论证。

(2)在勘察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实效性至关重要。首先,设计人员应注重现场踏勘、居民走访,准确把握现场实际问题和需求,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如新建项目应以目标为导向,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充分挖掘并保护原有生态基底,优先采用绿色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应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察现场管线情况、改造空间、竖向条件和居民诉求等,“灰绿”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绿色雨水设施应遵循“最大限度可行”的原则,优先选择而不是追求某一指标的高低。其次,应严格把控审图环节,在审查内容和程序上对设计方实行双重约束,如设计方要按时保质的执行审查意见,否则采取警告、扣钱甚至取消资格的惩罚措施。

(3)在施工与生产准备阶段,在保证海绵设施施工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①方案设计人员应全程参与配合,避免设计方与施工方脱节;②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时判断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技术设施的适用性,进行设计变更;③同时,注重防渗、促渗、抗冻融等重要材料的使用;④景观效果的提升等内容。

(4)在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关键施工节点的阶段性预验收工作,把握施工进度与质量,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最终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联合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验收。

(5)在考核评价阶段,应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海绵设施的运行效果和控制效果进行详细评价。此外,还应制定对运营维护单位的监管制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搭建公众监督服务平台,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2.3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原则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保障体系缺乏多元化发展,尤其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市场产业化方面严重滞后。相对而言,仅技术标准规范方面发展较快,如住建部在2015年10月召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启动部署座谈会,旨在从技术顶层上有力支撑海绵城市建设。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技术标准规范方面的不足,尤其与美国相比,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从数量、种类、结构层次、互补关系和框架体系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构建多元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保障体系(见图3)。

blob.png

(1)在技术标准规范方面,除构建包含规划、设计、技术、评价等不同类别全面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市降雨特征、地形地貌、土壤地质等条件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标准规范。

(2)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通过网络信息化数据管理技术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加智慧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如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情况、土壤特性、道路信息、管网普查等数据的海绵城市建设数据库和搭建监测网络平台、应急预警平台与运营管控平台。

(3)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需重点加强我国城市雨洪模型技术研究,拓展水质模型功能和提高软件通用度。

(4)在市场产业化方面,应构建涵盖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和投资各个环节的海绵城市建设行业体系,注重行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链条孵化。 

同时,面对问题复杂的工程项目和庞大的技术体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需重点把握以下技术应用原则:

(1)技术适应性。各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前,应先开展场地技术适应性专题研究,综合分析土地利用性质、降雨规律、地形地貌、径流雨水水质特征、排水防涝标准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关键因素对技术适应性的影响程度,进而划分技术适应性优先等级,为后期技术设施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2)技术创新性。鼓励适合不同区域特点、场地条件或解决不同关键问题的技术产品研发或专利申请,同时也鼓励开展针对不同技术设施的设计参数、材料选型、填料配比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技术适应性和实用性。

(3)技术科学性。技术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技术设施或产品的选择以及系统技术路线的针对性上。一些规划设计人员常常以市场上相关产品为设计出发点,被产品“绑架”,或盲目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并未因地制宜地考虑。因此,应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灵活应用各类单项设施及其组合,优化设计,并以排水分区为基础,合理衔接红线内外城市用地和协同场地内外控制设施,实现区域整体达标。

(4)技术经济性。技术经济性的前提是满足设计目标要求和最大程度技术可行。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EISA)第438条提出在最大程度技术可行(METF)的原则下,维持或恢复场地水文状态,而最大程度技术可行可理解为以实现目标要求为前提,在技术适应性综合分析后对技术设施的科学性选择。同时,应进行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后期运营维护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上一页  2  3    
 
关键词: 海绵 城市建设 保障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