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互联网+垃圾分类能否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6 12:31:4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45


目前,我国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都被填埋或焚烧掉。在每年产生的15亿多吨建筑垃圾中,再生利用的仅有几千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至8%左右的速度递增,不少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难题。要实现垃圾的最大化利用,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发达国家与国内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告诉我们: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要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有效分类是前提。遗憾的是,垃圾分类在我国虽已推行了17年,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整体成效仍有待提升。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住建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强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虽然正式步入了强制时代,但《方案》明确,垃圾分类的强制对象主要针对试点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及一些公共场所管理等单位企业,对于居民则更多采取引导和鼓励的态度。换言之,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多、分类难度最大的居民环节仍将是未来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难点所在。

有没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方式,让居民垃圾分类这一“顽疾”迎刃而解呢?

“超级破烂王”二次创业

在微软中国做了5年研发工程师的汪剑超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的IT职业生涯里,竟然出现了“超级破烂王”的环节。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召开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汪剑超作为垃圾分类行业代表受邀出席,并就“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相关实践做了主题发言。

观察注意到,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互联网+”等模式来促进垃圾分类。“这让我和同行们都感到十分振奋!”今年3月,汪剑超创立了成都奥北环保科技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分类创业者”。他告诉记者,新公司将尝试不再依靠政府采购服务,以纯市场化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

此前,汪剑超在成都一家名为“绿色地球”的机构从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他们以实名制注册和垃圾分类换积分奖励的方式,推动成都584个小区20万户居民家庭实行垃圾分类,2012年至2016年共分类回收10520吨垃圾。

“我们把新公司定位为垃圾分类科技公司,力图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借助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新一代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回收体系,帮助政府有效实现垃圾减量化,提升城市废弃物的可持续管理水平和公众的参与水平。”汪剑超说。

垃圾智慧分类带来新体验

垃圾分类说易行难。尽管已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汪剑超和小伙伴们仍需面对各种困惑与矛盾。

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必然伴生着可再生资源的回收问题。“从前,在小区门口还能碰到回收垃圾的,现在找他们越来越困难了!”北京西城区一位居民甚至抱怨:为了处理掉一个旧沙发,不得不拨打12345市长热线:物业不让放小区里,周边又找不到回收者,你说该咋办?

现实困境催生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智慧分类的可能。据介绍,目前“互联网+垃圾分类”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应用:

一类是通过社区居民在家将干、湿垃圾分类后,贴上统一分发的含有家庭注册信息的专属二维码,再分类投放到垃圾收集箱中,居民手机APP中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超市购物或者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1  2    
 
关键词: 垃圾 分类 互联网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