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全国城市深陷“垃圾围城” 如何解决“垃圾之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9 16:32:4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659


要提高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就需要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积极扶持循环经济。这种扶持首先应体现在规模上,要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其次政府要进行经济补贴,让其经济价值与新开发资源的价值相持平,这样循环经济产业才有竞争力。实际上,垃圾可回收产业都面临着这样的成本困境,只能在低水平上循环,无法做到有效提高回收资源的利用率,这是症结所在。第三,还有一个可能降低回收资源成本的有效渠道,就是推动垃圾的分类。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有助于降低回收过程中再处理的成本,这对整个循环经济产业来说很重要。为此,需要政府对之进行补贴和鼓励,同时还要提高全社会的意识,提高民众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参与度。唯有做到这三点,才能突破以上瓶颈。

垃圾治理需要新观念

2015年以来,国家和地方继续从政策层面推动和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衔接;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blob.png

敬东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到,垃圾是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资源。关于垃圾治理需要把握四个关键:一是理念的普及。全社会在生产和生活环节需要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全社会需要知晓垃圾的减量化就是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二是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严格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并强制性推广实施,按照最新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年底,我国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三是技术的突破。需要建立一个垃圾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将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城市垃圾治理的核心,关键的突破是垃圾再利用的无污染化技术突破。四是规划选址和技术突破的耦合性。合理布局垃圾收集、再利用、填埋和焚烧场地。如果有严格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和垃圾再利用无污染化技术的突破,垃圾的处理设施应该可以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市民活动的中心。例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把新建的垃圾焚烧厂和城市生活设施融为一体,并且将之建为市民冬天滑雪的胜地,这一方案入选了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011年度50大最佳发明”。

何义亮教授认为,在超大城市建设中,对以手机等电子垃圾为代表的废弃物的处理,也要有一个超前的模式来管理。创新不能仅仅强调在末端的处置上如何去创新,用什么创新的技术、工艺装备,这样始终是被动的。创新不仅仅包含末端分类处置和回收,还包括源头管理上的创新,即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管理体制的创新同样也是创新的一部分。倒逼企业建立回收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换一个思路,往往会有新的办法。超大城市人口太多了,如果完全靠消化的方式去解决它,那是行不通的。就如同依靠修更多的路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终究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应该通过车辆管理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各方面如何平衡,这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2  3  
 
关键词: 垃圾 回收 理念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