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从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看20世纪增暖

关注热度:381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郑景云 葛全胜 方修琦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以重建的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为基础资料,从温暖程度、冷暖变化速率和历史相似型3个方面,对20世纪增暖在过去2000年中的位置予以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其温暖程度和波动幅度均没有超过过去2000年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水平。20世纪增暖实质上是气候从寒冷阶段(小冰期)向温暖阶段转变的快速升温过程,速率虽非常大(1.1℃/100年),但这一升温过程与过去2000年中其它气候由寒冷阶段向温暖阶段转变的过程相似,并不是唯一的。其中从百年际波动看,20世纪暖期的温度距平不但低于中世纪暖期后期温暖时段(1200's~1310's),也低于隋唐暖期(570's~770's) 及中世纪暖期前期的温暖时段(930's~1100's);从30年际变化看,20世纪暖期最暖30年的温度距平低于中世纪暖期的最暖30年,而与隋唐暖期的最暖30年相当;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最暖年代的温度距平与中世纪暖期前期的最暖年代极为接近。另外,从中国过去2000年的冷暖阶段变化过程看,20世纪暖期的最可能相似型为隋唐暖期(570's~770'sAD),而不是中世纪暖期。同时可能是由于受到1950's以后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作用日益增大的影响,1980's以后的升温速率明显加快。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过去年 温度变化 世纪增暖 中国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31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前沿领域项目(CXIOG-A00-02)~~
【分类号】:P532
【正文快照】:
IPCC的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其中20世纪上升了0.6 ±0.2 oC,1990's是最暖的10年,1998年是最暖的一年;在北半球,20世纪是过去1000年最暖的世纪[1]。IPCC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Mann等关于北半球温度重建的结果[2]。然而,Mann等所重建的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长江源沱沱河区45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张国胜;时兴合;李栋梁;汪青春;戴升;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评估    郑景云,王绍武

IPCC评估报告气温变化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    王芳;葛全胜;陈泮勤;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郑景云;邵雪梅;郝志新;葛全胜;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    刘健,Hans von Storch,陈星,Eduardo Zorita,王苏民

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    陈泮勤;程邦波;王芳;曲建升;

北极地区20世纪温度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    雷国良;朱芸;李志忠;刘秀铭;姜修洋;陈秀玲;靳建辉;

湖北太白湖孢粉记录揭示的近15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仝秀芳;肖霞云;羊向东;王苏民;萧家仪;

时间维的自然地理学研究    方修琦;

基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中地区中世纪干旱过程    文星;廖杰;段翰晨;薛娴;

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    郭正堂;侯甬坚;

河南省气象季节的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顾万龙;柳俊高;

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    孟万忠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赵侃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    谢远云

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    范斌

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    程弘毅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    范弢

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    李钢

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    贾铁飞

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肖波

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    赵志丽

极端气候时空聚集性预测模型初探    谢柯

过去20年我国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同气侯变暖之间的关系    云雅如

大气温室效应的热力学机理分析    李琰琰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人类社会响应研究    韦林娜

陕西定边地区2400aBP以来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及环境变化    蒙红卫

基于湖泊沉积的近800多年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    余铁桥

论唐代气候的变化及其影响    吴永红

我国“中世纪温暖期”气候的初步推断    张德二;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

中国过去3ka冷暖千年周期变化的自然证据及其集成分析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王绍武,龚道溢

1960—2009年塔城盆地冷季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陈莉红;

长江三角洲千年冬温序列与古里雅冰芯比较    陈家其,施雅风

“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

江汉平原北部明清时期的环境演变    钟愉佳;莫多闻;李宜垠;史辰羲;胡珂;刘辉;

陕西五里铺黄土剖面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庞奖励,黄春长

罗布泊盐湖近2000a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遥感研究    谢连文,黄思静,李锋

近2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翟滨;吴永华;

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曹建廷,沈吉,王苏民

510年来中国东中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宋保平,王张华,乐群,寇莹,符蕴芳

近0.5ka广东省干湿演变探讨    薛积彬;钟巍;

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主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

Climat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of Chin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a perspective based mainly on stalagmite records    

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    陈星;刘健;王文翌;王苏民;

我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    初子莹;任国玉;邵雪梅;刘洪滨;

尕斯库勒湖泊钻孔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及古环境演化    范喆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李茜

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    刘炳涛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赵侃

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    张瑞虎

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    周群英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肖尚斌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    黄领梅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孙倩

末次间冰期以来季风边缘区黄旗海高湖面释光年代学及其环境意义    张静然

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    陈有喜

北部湾北部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陆岸青

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    王浩宇

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    郭小丽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我国西北干旱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    周刚

近千年全球及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    陈超

宝鸡地区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迁    邓琴

裴李岗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工具表面淀粉粒研究    张永辉

明代安徽、江苏地区的水灾与赈济    傅玉璋

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孙语圣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孙语圣

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开端    秦政奇;

安庆内军械所究竟设立于哪一年──孙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咸丰十一年”说质疑    郑国良

清代安徽人口的增减和垦田的盈缩    王社教

巢湖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抗灾减灾对策    丁祖芬,朱必翔,吴志传

厄尔尼诺事件与巢湖市汛期旱涝趋势相关分析    申家莲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变迁对食品生产的影响    周全霞;

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李伯华;徐亮;

    记者 王海燕

    饶戎 赵惠恩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    桑广书

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    李军

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    石超艺

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    张新荣

黄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及环境变化研究    孙爱芝

三种豆科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李芳兰

蒙古高原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    翟新伟

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    吴朋飞

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    姚文波

黄旗海湖积物中有机质及有机碳同位素古气候意义的研究    王小燕

秦岭南北环境变化人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水资源为例    刘登伟

长江口第四纪地层划分及环境演变    李智勇

巢湖历史沉积记录与流域环境变化研究    顾成军

文峪河流域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    苏泽龙

黄旗海岩芯LOI测定结果及冰后期环境演变    刘子亭

季风边缘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的古湖泊记录    隆浩

石羊河流域青土湖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    李佳佳

宝鸡贾村塬全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古植被研究    巩晓燕

蒙古高原南部季风边缘区腾格淖尔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变化    杨奇丽

基于GIS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推算模型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张莉莉;陶忠良;张京红;

黄河首曲草地气候变化及生态效应    姚玉璧;王润元;尹东;邓振镛;张秀云;

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显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俞鸣同;林振山;杜建丽;张真真;

我国古环境中炭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郭小丽;赵文伟;孙静会;李芙蓉;张科;赵艳;

1965—2010年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马正耀;胡兴林;蓝永超;钱鞠;

城市规划指标和气候指标关系研究——以北京为例    赵彩君;傅国斌;

亚洲飞蝗吉林种群生理特征初报    李杨;张欣杨;张龙;

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其与El Nio事件关系    叶正伟;朱国传;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住区信息库框架构建初探    吕飞;郭元胜;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姚玉璧;张秀云;段永良;

从美学到功能的转化——适应型城市设计策略初探    尹琼;吕飞;

强化标准化工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杨娟;

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    郭正堂;侯甬坚;

华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干旱特征诊断分析    荣艳淑;余锦华;段丽瑶;

华北地区降水的准周期信号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    余锦华;建军;荣艳淑;

陆面过程模型对下垫面参数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蔡福;周广胜;李荣平;明惠青;

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    曾凯;周玉;宋忠华;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近千年来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研究    况雪源;刘健;王红丽;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策研究    黄义忠

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    王飞

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    赵传湖

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    孟万忠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李茜

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    刘炳涛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赵侃

油田热水供暖系统热负荷智能预测技术研究    刘明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演变考    周启梁

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    陈超

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程玉芬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得坪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孢粉古环境研究    魏琳琳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权利义务配置问题研究    吴昊

1949-1977年间黑河中游地区绿洲化时空过程研究    代德磊

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    郭小丽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我国西北干旱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    周刚

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    赵志丽

近千年全球及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    陈超

6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研究    施汶妤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与乌鲁木齐河源新冰期的冰川变化    郑本兴,张振拴

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    陈吉阳

近百年来山地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王宁练,张祥松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化    李世杰,李树德

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    崔之久,宋长青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夏玉梅

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    张丕远,龚高法

巴基斯坦北部的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期问题    李吉均,徐叔鹰

我国植物物候期的地理分布    龚高法,简慰民

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    葛全胜,张丕远

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速率    葛全胜;张学珍;郝志新;郑景云;

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

红树林植物海滨猫尾木在我国首次发现    胡启明,李泽贤,邢福武

中国大眼隐翅虫属一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大眼隐翅虫亚科)    郑发科;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    黎彤,倪守斌

中国西藏的3种虫囊菌    沈亚恒,张霭林,李泰辉,熊卫平,李晓忠

中国白粉菌科的四个新记录种    刘铁志,朱月

金龟科中国新记录种    杜春华,黄人鑫

中国广西春蜓属一新种 (蜻蜓目:春蜓科)    赵修复,朱慧倩

合理利用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王松霈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    曹维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    潘伟娜;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

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李幼铭;吴永刚;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    钟书华;

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    朱蓓;肖军;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    刘新卫;

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甄橙;

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    邵瑶春;

网络时代的新发明    江晓原

科学史就在你我身边    江晓原 刘兵

全球变暖的历史透视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

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书”你读了没有?    

努力打造学习型军营    本报评论员

未来水世界充满凄风苦雨?    吉普

论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    郑要

我们宇宙的未来,我们自己    吴燕(上海交大在读博士)

让中国法律与世界接轨    康宝奇

应对城市供电不足的两种思路    赵健雄

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孙琛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    盖艳梅

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周波

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金铁洙

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    陈心宇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    巫晓燕

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    齐德利

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    宋玉成

庞加莱在中国    陈明晖

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    王文华

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    朱建博

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王存彪

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    付娟

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    李范一

“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    吴涛

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    刘佳

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赵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    孙卓

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肇端    刘一

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    王苗苗

 
关键词: 过去年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