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春季物候的影响

关注热度:9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高祺 缪启龙 赵世林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5—2007年石家庄春季物候特征,研究了春季物候期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日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暖对石家庄春季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物候期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日期的关系为正相关,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的日期提早,则物候期提前,反之则物候期推迟;早春、仲春物候与2—4月气温相关性最大,晚春物候与春季气温相关性最大,春季物候对温度的响应不同;春季物候发生转折的时期与气温突变(或转折)的时期同步或相连;春季物候异常偏晚年主要分布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异常偏早年主要分布在90年代之后,物候异常偏早年通常是气候异常偏暖年,物候异常偏晚年不一定是气候异常偏冷年,但通常是气候异常度为负值的年份。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石家庄市气象局;
【关键词】气候变暖 春季物候 指示温度 响应 突变 异常偏早(晚) 石家庄
【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2008年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石家庄物候数据信息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08155313A)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自然物候现象的变化是对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反映。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要素变化,对物候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同学者面向不同地域、不同范围开展了相应的物候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5]。研究表明,温度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京春季的树木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学分析    张福春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

郑州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柳晶;郑有飞;赵国强;陈怀亮;

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陈效逑,张福春

北京地区气候变化和植被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

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胡健波;闻华;

预报树木物候期的平均温度法    任宪威,梁红平,谢巍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物候信息化及物候时空变化分析    李胜强,张福春

1982~1999年我国东部暖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    陈效逑;喻蓉;

气候变化对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    张福春

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栓皮栎叶芽休眠解除过程的模拟    江泽平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    方修琦,萧凌波,葛全胜,郑景云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方修琦,余卫红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袁飞

天山北坡草地植物生育节律与草地合理利用模式的研究    刘长娥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陆佩玲

山东省常用恢复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    刘成程

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宋福强

我国北方典型生态区气候变化对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的影响研究    赵国强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徐铭志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树木物候的影响    徐雨晴

川渝地区马先蒿属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静

山西气候变化及植被生态系统的响应研究    史海萍

盘锦芦苇湿地碳通量特征与模拟研究    何奇瑾

1982~2000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典型区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孙杰

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与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相互关系研究    陈彬彬

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常兆丰

沈阳地区优良园林灌木引种繁育的研究    陈岩

气候变化对中国葡萄栽培的影响    游杰

近50年东北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吉奇;宋冀凤;刘辉;

北京春季的树木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学分析    张福春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    郑国清,高亮之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夏传栋,周立宏

木本植物物候相组合分类研究——以北京市植物园栽培树种为例    杨国栋,陈效逑

羊草物候特征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李荣平;周广胜;王玉辉;韩喜;

水稻发育温度效应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殷新佑

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胡健波;闻华;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北京树木物候谱    任宪威 ,李珍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植被指数-地面温度特征空间的生态学内涵及其应用    江东,王乃斌,杨小唤,刘红辉

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    闫敏华,邓伟,陈泮勤

我国植物物候期的地理分布    龚高法,简慰民

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    赵茂盛,符淙斌,延晓冬,温刚

气候变化对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    张福春

北京春季的树木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学分析    张福春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朴世龙,方精云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安徽农业与气候变暖适应性的最优决策    王效瑞

气候变暖是人类引起的吗?    汤懋苍 ,张拥军

寒流频袭北半球 气候变暖论遭疑 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李娜;

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    梁海东;罗江海;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刘爱君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    本刊记者;

它们即将消失……——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地理大变化    高峰;

多年冻土与未来气候    郭东信,刘经仁

青岛市气候变暖的特征    洪光,刘春光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对河南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    许孟会;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张翠英;

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气候变暖将带来灾难性影响    记者 李光亮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托克 应对气候变暖 机遇挑战并存    记者 廉维亮

应对气候变暖 需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记者 李禾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    宋佃星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局部人为热释放效应与气温变化关联的研究    牛强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甘恢运

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    苏明峰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李强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康淑媛

 
关键词: 气候变暖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