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关注热度:19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张承芳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近十多年来,流域内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主要表现在太湖的富营养化,尤其是太湖流域内的面源污染仍比较突出,且区域内氮、磷污染严重,故水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和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已迫在眉睫。本研究课题属于863项目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示范性工程专题,要求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为治理太湖流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提供行之有效的先进处理工艺及技术,并在试验运行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运行条件,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基于此,设计了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生物转盘的处理效果受到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回流比等方面的影响,且在COD容积负荷为0.93kgCOD/m3·d,氨氮容积负荷≤0.61kg NH4+-N /m3·d时,水力负荷为3.24m3/m2·d,回流比为100%时,生物转盘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2.转盘分三级,分级现象明显,对于有机物总量的去除每级分别为21%、12%和9%。对于硝化,每级所完成的去除率为47%、25%和17%。 3.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生物转盘内生物量测定发现,细菌数量处于1012cells/g生物膜水平,沿转盘分级方向呈现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亚硝酸菌数量较硝酸菌数量多,生物转盘硝化效果好。 4.通过对生物转盘硝化潜力和前置脱氮池反硝化潜力的测定进行分析,发现转盘第一级硝化潜力大,脱氮池底部反硝化潜力大。 5.水生植物滤床是将植物净化和物理过滤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无基质型人工湿地,对COD、TN、TP去除效果分别为31%、39%、64%。滤床除氮的主要机制在于微生物的作用,滤床除磷的主要机制是介质的吸附沉淀作用。通过石膏强化,除磷效果有大幅增加。
【关键词】:太湖流域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转盘 水生植物滤床 硝化 反硝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引言8
  • 1.1.2 课题来源8-9
  • 1.1.3 试验区生活污水的特点9
  • 1.1.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9-10
  • 1.2 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的提出10-14
  • 1.2.1 传统生物转盘的性能研究10-12
  • 1.2.2 自回流生物转盘性能研究12-13
  • 1.2.3 人工湿地的应用13
  • 1.2.4 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13-14
  • 第二章 脱氮除磷原理14-17
  • 2.1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14-15
  • 2.2 除磷基本原理15-17
  • 2.2.1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15-16
  • 2.2.2 化学除磷的基本原理16-17
  • 第三章 研究内容、试验装置及方法17-23
  • 3.1 试验场地及试验装置17-19
  • 3.1.1 试验工艺流程17-18
  • 3.1.2 试验装置设计参数18-19
  • 3.2 试验工程的水质水量情况19-20
  • 3.3 试验工程的试验内容20
  • 3.4 试验工程的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20-21
  • 3.5 微生物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21-23
  • 第四章 生物转盘的工艺性能研究23-36
  • 4.1 挂膜阶段23-24
  • 4.2 生物转盘运行最佳工艺负荷的研究24-27
  • 4.2.1 氨氮容积负荷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24-25
  • 4.2.2 水力负荷与氨氮去除的关系25
  • 4.2.3 进水COD 容积负荷对氨氮去除的关系25-26
  • 4.2.4 进水COD 容积负荷对COD 去除的影响26
  • 4.2.5 水力负荷与COD 去除的关系26-27
  • 4.2.6 进水TP 容积负荷与TP 去除的关系27
  • 4.2.7 小结27
  • 4.3 C/N 比27-28
  • 4.4 回流比28-29
  • 4.5 溶解氧29-30
  • 4.6 硝化及反硝化潜力测定及分析30-32
  • 4.6.1 硝化潜力30-31
  • 4.6.2 脱氮池反硝化潜力的测定及分析31-32
  • 4.7 生物转盘分级作用32-33
  • 4.8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规律33-35
  • 4.8.1 生物转盘内细菌总数的分布情况33-34
  • 4.8.2 生物转盘内亚硝酸菌的分布情况34
  • 4.8.3 生物转盘内硝酸菌的分布情况34-35
  • 4.8.4 前置脱氮池的菌种分布情况35
  • 4.9 小结35-36
  • 第五章 水生植物滤床研究36-41
  • 5.1 水生植物滤床工艺概述36
  • 5.2 水生植物滤床运行情况36-40
  • 5.2.1 水生植物滤床强化除磷36-37
  • 5.2.2 进水TP 容积负荷与TP 去除的关系37-38
  • 5.2.3 与传统人工湿地的比较38-39
  • 5.2.4 水生植物滤床运行结果分析39-40
  • 5.3 小结40-41
  • 第六章 组合工艺运行结果及经济分析41-44
  • 6.1 组合工艺运行结果41-43
  • 6.1.1 组合工艺TN 去除效果41
  • 6.1.2 组合工艺TP 去除效果41-42
  • 6.1.3 组合工艺COD 去除效果42-43
  • 6.2 组合工艺经济分析43-44
  • 第七章 研究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初探    桂双林;王顺发;李浩;田先锋;

农村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模式与技术探讨    唐志坚;储俊;张磊;崔建强;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策    李浩;王顺发;熊兵;田先锋;

浅析农村水域污染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王慧忠;汪美英;罗侠;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梁建军

垂直流滤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梁爽

人工强化生态滤床处理技术研究    高常飞

强化混凝—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超

生态节能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赵迎迎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黄霞,施汉昌,钱易

村镇及小区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刘霞,陈洪斌

水生植物塘脱氮除磷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许航,陈焕壮,熊启权,王宝贞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恶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工艺选择    李琳,刘俊新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    吴晓磊

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探讨    石登荣,尤建军

荧光原位杂交法在活性污泥硝化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谢冰,徐华,徐亚同

我国农村水环境及其恶化成因    李贵宝,周怀东,王东胜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呼庆,齐鸿雁,张洪勋

适合中小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    杨铨大,沈耀良,王宝贞,刘润芬

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

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    孙力

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汪海波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

影响总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因素    黄仙花;方谨继;

生物法治理恶臭气体的工艺研究进展    邓志华;周成;宁平;王学谦;瞿广飞;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王琳;孙国鼐;

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

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交联共混絮凝剂(CATC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游力军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双能场/生物法降解废水中苯酚的研究    陈静颖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及富营养化动态分析    吴颖靖

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铬及萃取剂回收方法研究    金洪洙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环境水中二甲胺和二乙胺分析方法的研究    马兴华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农村废水污水排放系统生态建设探讨    解玉琪;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向速林;

北方冬季沼气池的增温技术探讨    王月兰;莫瑶;魏敏;杨树生;

改性硅藻土提高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罗智文;袁东;耿安锋;陈琳;莫小平;

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技术在条子河水体改善工程中的应用    高常飞;赵军;郎咸明;晁雷;汪德生;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胡恒祥;吕伟娅;梁磊;王晓玲;

跌水复氧影响因素研究    晁雷;胡成;陈苏;代秀兰;李晓东;张巍;

新型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侯德;孟庆义;廖日红;刘操;许志兰;金桂琴;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纪峰,潘安君,李军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汪洪;李录久;王凤忠;李书田;刘荣乐;

环鄱阳湖村镇污水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魏立安;丁园;华河林;

    于力

人工湿地与城市水体中生物膜特性及功能研究    李今

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筛选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赵桂瑜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叶建锋

强化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作用机理研究    付融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    闻岳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雒维国

我国区域农业结构与布局预测研究    卢布

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净化工艺研究    肖恩荣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除磷研究    张晟

不同基质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及堵塞影响研究    张翔凌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陈云霞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处理城市污水的初步研究    杨维本

微污染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    缪晶广

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    莫凤鸾

人工湿地系统水力学优化设计研究    陆琦

硅藻精土强化一级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陈健

硅藻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研究    石超

垂直流人工湿地质流输氧机理研究及系统模型构建    王锋德

水解池—滴滤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余浩

潜流人工湿地降解受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研究    蒋玲燕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吴德勇;

北京市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赵雪莲;张煜;赵旭东;翟东会;

浅析农村水域污染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王慧忠;汪美英;罗侠;

人工湿地在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赵艳红;董文华;郑小飞;

生物接触氧化—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工业园区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朱琼璐;楼倩;崔理华;谢小妍;郭建;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现状及适合的处理技术    林建光;于峰;黄媛媛;

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探讨    王庆永;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现状与处理技术进展    李无双;王洪阳;潘淑君;

滇池流域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现状调查    王丕祥;和兰娣;支国强;杨育华;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现状及适合的处理技术    于峰;

环鄱阳湖村镇污水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魏立安;丁园;华河林;

浅析农村水域污染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王慧忠;汪美英;罗侠;

基于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刘志强

垂直流滤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梁爽

螺旋斜板一体化净水设备研制与生产运行调试试验研究    褚同伟

基于土地整理的农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研究    王岩

基于GIS技术的一维水质模型模拟研究    于英潭

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应用与发展    许劲

高速率藻类塘污水处理技术    尚文梅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琤

土壤毛细管渗滤处理生活污水    田宁宁,杨丽萍,彭应登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节能特点    邓荣森,俞天明,王涛,肖海文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邓荣森,刘保疆,王涛,李伟民

新型高级综合稳定塘(AIWPS)    白晓慧,王宝贞,聂梅生

太湖水污染防治对策    刘鸿志,任隆江,胡明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应用实例    张爱华

农村生活污水(太湖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研究    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荆肇乾;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思考    张磊;吴昊;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王晖;

生态浮岛:“喝”污水 “吐”清流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工程研究    张洪玲;邹俊;陈昕;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技术初探——以太湖流域为例    张后虎;张毅敏;

太湖流域长兴地区农村生活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毛晓梅;潘建清;冯宗富;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再次提速    朱玫;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荆肇乾;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集中型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    李军状;罗兴章;郑正;李培培;孟卓;

自回流生物转盘与植物滤床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李彬;吕锡武;宁平;张承芳;杨月红;

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    何建兵;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与管理措施建议    张红举;臧贵敏;

从东茭嘴疏浚有关问题探讨太湖流域疏浚    陈云波;

太湖流域地下水与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成新;陈荷生;

编者说明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特征及减灾措施    戴甦;张怡;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石亚东;莫李娟;

做好河湖代言人切实推进太湖流域水生态修复    张永健;

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谢红彬;虞孝感;刘兆德;

太湖流域排污标准“提标升级”    通讯员 沈环轩记者 刘晓东

太湖流域淤泥成了抢手货    黄标

江苏:太湖流域排污权要“掏钱购买”    郭奔胜

构筑世博水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尤珍 朱月明

解决多头管理太湖局立法研讨提前启动    全秋梅

江苏太湖流域市县,新增财力按比例用于治污    焦然凌军辉

寻求与洪水“共存”之道    吴长亮

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启动    罗沙韩洁

太湖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具体方案近期出台    

太湖流域农药使用量两年减近两成    夏丹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    何少林

太湖流域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    朱琰

太湖典型地区蔬菜地氮磷迁移与控制研究    王彩绒

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    高升荣

水生植物滤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    宋海亮

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    梁志平

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    王鹏

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雷泽湘

太湖流域粳稻杂种优势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金伟栋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性的遗传与基因定位    李培富

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张承芳

滴滤池—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    白永刚

太湖流域水质动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相关性研究    胡建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的研究    郭思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处理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李冀

大型企业职工餐厅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生物转盘设计    郑西朋

强化混凝—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超

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调查及其处理技术选择    卢金涛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水量水质调查与分析    孙瑞敏

植物生态系统处理分散农村生活污水和景观水的研究    刘亚琼

 
关键词: 太湖流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