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石油 > 正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哪些冲击?

关注热度:72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楼主,给你文章 (6748字) 目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国内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但同时也蕴含着不少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在过去两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穿透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升级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趋势日益凸现。这对我国持续多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工业生产显著放缓,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资产市场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从出口行业传导至与出口相关的原材料、加工、运输等众多行业,从沿海发达地区扩散至内地边远地区,从中小企业蔓延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经济正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由于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深,加之近年来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隔离,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国内银行受到的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是,金融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出了问题,金融肯定要出问题。目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国内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的职能发挥受到很大抑制,无论是公司信贷、个人信贷和贸易融资等一般性贷款业务,还是公司负债、同业负债等对公负债业务;无论是POS消费、代理服务、托管受托、结算清算等支付类业务,还是QDII、外汇投资、结构性产品等财富管理业务,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包括行业风险、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银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深渊;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超常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 然而,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的因素,正如英国作家布瑞杰所说,“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一个意味着机会。”确实如此,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危中有机,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机”,“危机”就会成为“转机”。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而矛盾双方的力量会随着形势变化而此消彼长,主次地位也会出现逆转,由此发生质的转变。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总是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行,萧条之后便是新一轮的复苏,因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说过“为危机而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对市场经济来说,萧条是一服很好的清醒剂”;从历史实践经验看,众多企业就是因为抓住了“危”中之“机”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大萧条后IBM的全球崛起,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汽车业的辉煌,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电子的腾飞,等等。总之,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促成变革,从而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 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美国的银行不是一无是处,看到了花旗受到了冲击,但是也有一两家银行表现的不错。我们可以看到前天美国股指大涨,主要是得益于富国银行业绩的上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家原以为这次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过程当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会出现惜贷。因为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惜贷。这种经营不仅可以平滑我们实体经济波动的程度,对我们银行业可以和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率先走出是一个前提。所以我觉得如果中国银行业保持增长的态势,我们觉得未来中国银行业怎么走,是否采取一种逆周期的策略。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而形成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持续成长的关键。在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下,以加速之势融入全球化竞争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其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加快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银行市场结构的快速演变,加大了银行业务拓展的难度,也加速了银行新增利润的分化;金融游戏规则的剧变,对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提出严峻挑战;社会需求结构的升级,对银行传统、单一的业务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能否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且事关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 参与全球化金融竞争的迫切要求 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以及外资银行的纷纷涌入,国内银行业市场上的国际化竞争态势日益凸现。与外资银行特别是发达国家(地区)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在一级资本利润率方面,英国《银行家》杂志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19.9%,美国的银行平均为26.3%,而国内银行平均仅为16.0%;在资产收益率方面,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0.90%,而国内银行仅为0.59%;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4.53%,而国内的19家大银行平均仅为3.74%;在不良贷款率方面,美国、欧盟的银行平均为0.79%和0.90%,国内的银行则在10%左右。这些数据对比表明,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在金融对外全面开放后,如果不能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么,我们的未来发展将会陷于被动。 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社会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消费信贷需求快速增长;企业理财需求日益高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银行融资服务、产品创新和理财顾问等业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面对社会需求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只有增强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赢得市场和客户。 有效应对金融制度变迁的战略举措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不断加强和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金融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内银行面临的风险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信用风险,扩展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种风险。商业银行能否在控制住信用风险的同时,对我们管理经验不足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掌控,对我们的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再比如,随着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变革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与模式,能否实现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顺利调整,直接关系到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此外,随着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手段、技术等不断向国际靠拢,国内银行面临的规则约束日趋刚性。如何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如何实现规模扩张型向价值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国内商业银行进一步构筑核心竞争力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 我国商业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现代企业理论表明,作为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它涉及到制度建设、产品创新、技术水平、人才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某一种因素简单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由于经营对象和性质不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着眼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转轨阶段以及商业银行的内在本质特征,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应该着重从制度创新能力、服务供给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才凝聚能力等五个方面构筑核心竞争力。 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努力提升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是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成长的保障。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看,大型现代商业银行的崛起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高度相关。提升制度创新力,是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对于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商业银行而言,提升制度创新力,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一是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等途径,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二是健全董事会及其各专门委员会功能,强化监事会职能,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制衡的关系;三是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手段,塑造银行管理层和员工的长期、理性行为;四是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以价值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价值创新是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通过单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客户,赢得竞争。作为服务业,银行业内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服务能力的竞争,而服务能力的强弱,集中体现在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给客户增加价值。 增加客户价值,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一要树立服务理念,建设良好的服务文化,通过不断地创造客户满意的服务需求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使银行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二是要进行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产品;三是要以市场细分为起点,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优质化的服务、多元化的渠道以及现代化的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快捷和价值更高的服务。 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努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看,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着重需要构建起以RAROC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的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为标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传统的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导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重,并引起了银行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银行要牢固树立全面风险观念,学习、借鉴和掌握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在准确量化风险的基础上,以产品的风险定价覆盖银行预期损失,以经过科学计量的经济资本覆盖银行非预期损失,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生存时代,银行的产品创新、数据处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是决定银行竞争能力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国际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看,提升银行技术应用能力,重点是强化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效的成本核算系统、高效率的操作服务系统,为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效率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基点,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对银行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否适应这些变化,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和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水平还不能适应银行国际化竞争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全面开放的到来,国内银行必须以更高、更远的视野,抓紧制定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商业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在金融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未来经营发展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认真关注和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在策略上做出以下安排是非常现实的。 颠覆传统理念 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我们对现代商业银行运营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我们的经营行为,如果不创造性地破坏、革命性地扬弃那些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从招商银行的实践看,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努力实现“十变”。通过“十变”,创新确立全新的经营发展模式。这“十变”就是,在发展模式上,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在考核评价标准上,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在营销方式上,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在客户选择上,变以大论优为以质论优;在风险管理上,变控制风险为管理风险;在收入结构上,变单一盈利为多元盈利;在产品定价上,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变比例管理为资本管理;在组织架构上,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在内部联动上,变行政调节为利益调节。 调整经营结构 战略转型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主题。我们认为,要成功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切入点就是要大力调整经营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抓住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结构调整。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在对公贷款中,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二是负债结构调整。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三是客户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四是收入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对私业务收入的比重和非利差收入的比重,形成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并重发展的盈利模式。 推进综合经营 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实行综合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应该在法律、政策许可的框架内和在监管当局的大力支持下,以金融创新为动力,在综合化经营发展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可以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交叉销售,积极创新跨市场、复合性的金融产品;二是以资本市场为平台,推出更多的商业银行的产品,如信贷资产证券化、主动负债、资产支持票据等;三是努力办好基金管理公司;四是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探索建立银行保险、银行信托等组织体系。 改革组织体制 借鉴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经验,运用流程银行的思路,分业务条线构建垂直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和分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体制,是组织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正在按照“流程银行”的思路和事业部制模式改革自己的组织体制,有的银行已取得初步成效,这项工作应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提升管理技术 加快推进管理国际化进程,特别是加快促进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向国际优秀银行靠拢,是商业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从招商银行的实践看,提升管理技术应当加快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技术和工具的运用,在全面推广应用财务成本核算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债项评级系统、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RAROC)、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经济资本分配机制,进而强化资本覆盖风险以及资本回报约束的经营理念,引导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强数据仓库建设,完善数据仓库信息内容,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实施人才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地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是商业银行决胜未来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一是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同时探索启动长期激励计划,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银行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启动大规模培训计划,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客户经理的经营管理素质,特别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既能驾驭全局又有专业特长,既有海外工作经历又熟悉中国国情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三是加强对各级班子与干部的考核与管理,通过加大公开竞聘和360度考评力度,造就一批德能勤绩俱佳的优秀干部队伍;四是稳妥推进专业职务序列建设,构建简明、清晰、科学的专业职务序列体系,拓宽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宽松、互帮互助、充满朝气、拼搏进取的工作氛围。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