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紧追不舍,小鹏能否成为港股“车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7 19:01:5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301


第二梯队紧追不舍

新势力top3之间还未决出胜负,第二梯队的车企早已来势汹汹。

进入2021年,电动汽车不再是渐进式发展而是进入爆发期,多家新势力6月的销量都实现同比翻倍甚至多倍的增长。

从新势力阵营前六名上半年的交付量来看,零跑和哪吒无疑是最令人惊讶的。哪吒汽车6月交付5138辆,同比增长536%;上半年累计交付21104辆,同比增长478%。零跑汽车6月交付3941辆,同比增长893%;上半年累计交付21744辆,是2020年全年交付量11391辆的将近2倍。

5.png.png

在产品线丰富度、智能化核心技术、门店渠道等多个方面,零跑都在向小鹏靠近。

零跑借助大华在安防监控、智能技术积累、营销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积累,一直稳步推进新车型,首款车型S01是一款轿跑车,第二款T03则是微型车主打低价市场,第三款C11则作为大型SUV进攻16万-20万级别的主流SUV市场。

零跑的策略与小鹏极为相似,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和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同样坚持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就是自主研发。

借助大华渠道优势,截至6月,零跑已拥有158家门店,门店数量也接近小鹏2021年一季度末的178 家。

而且,尽管也在谋划科创板上市,零跑的资金需求并不迫切。

据大华股份2020年报及2021一季报,作为大华参股公司的零跑在权益法下2020年确认投资损益-2.16亿元,2021年一季度投资亏损0.98亿元。对于年营收超过260亿元的大华股份来说,零跑的这点亏损额影响并不大,哪怕最终失败也不会伤及根骨。对比动辄亏损数十上百亿的其他新势力,几个亿的亏损额已经无可指摘。

这也让零跑创始人朱江明2020年就有底气说零跑会是新势力top5之一,他认为“新势力方面现在能发声的不超过20家,真正能出车的就是10家以内,再过两年基本上5家最多”。

哪吒汽车同样不容小觑。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哪吒V销量在纯电动SUV排名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特斯拉Modle Y。5月,360战略领投哪吒汽车并宣布联合造车。

在7月2日的一次小规模访谈中,360创始人“红衣大炮”周鸿祎毫不留情地“开怼”,反驳何小鹏“15万元以下电动车智能就无从谈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15万以下汽车大概占所有车型总销量的70%,如果这个市场不打开,那意味着70%的消费者无法享受智能汽车,哪吒和360的机会就在15万以下的智能车。

但这并不意味着哪吒会放弃15万以上市场。实际上,即将推出的哪吒S,就剑指小鹏P7所在的20万元以上高端轿跑市场。

威马凭借自建工厂、智能化上的优势,曾一度在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排名第一,但目前已退步到第六名。2020年9月威马申报科创板,并已于2021年1月底完成上市辅导。4月时有消息称其科创板上市进程暂缓,但威马回应“上市工作有序进行,时间未定”。

在你追我赶的市场大爆发中,曾经的第一可能会跌落,暂时落后的选手也可能实现赶超。作为新势力top3中暂时的第三名小鹏,是“跃三进二”还是被后来者挤下top3,关键时间点就在今年下半年。

小鹏如何超越小鹏

造车新势力们在营收、销量上斗得如火如荼,但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更强大的对手。

新能源车1-5月销量排行前十的车型中,小鹏P7仅位居第10。新势力们发展迅猛,但总体销量上,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仍大幅领先。

不过,销量这一单一指标还不能精确衡量各家车企的销售潜力,还需要考虑背后的产能问题。

销量高于小鹏的比亚迪汉EV受限于刀片电池产能不足,甚至被消费者骂为“饥饿营销”,销售潜力远没有被挖尽;销量低于小鹏的二线新势力如哪吒、零跑,也是受限于产能刚起步,订单交付缓慢。

小鹏是在产能充分情况下,实现了单一车型销量第10的成绩。目前小鹏肇庆工厂和海马工厂产能分别为10万辆和15万辆,总产能为25万辆,广州和武汉还在分别规划可达10万辆产能的工厂。按照上半年交付30738辆、下半年预计交付5万辆左右计算,小鹏2021全年交付量会在8万辆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32%。

因此,top3的名头只是蜗角之争,新势力,要比谁能更快地超越自己。

小鹏如何超越自己?

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车企往往倾向于降价抢市场。但小鹏P7在2020年10月遭遇特斯拉降价之后,没有选择跟随,而是坚持自己的价格,为了打消消费者疑虑甚至承诺一定时期内的差价补偿。这也是对2019年小鹏G3降价风波的一次战略超越。

对价格的坚持,加上产能利用率随销量提升逐渐提高,有足够的产能分摊固定成本,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从2019年至今一直在不断提升。

作为最能反映企业成本和资金管理能力的指标之一,毛利率由负转正并不断提升,意味着小鹏汽车的盈利水平正在变好,但与A股“车茅”比亚迪2020年19.4%的毛利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6.png.png

不过小鹏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在一季度电话会上小鹏方面表示,软件收入随交付量持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搭载比例逐渐提高、小鹏新G3回自有工厂生产三个方面,都将进一步提高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收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鹏软件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占总营收2.5%,其中5000万元来自去年的整车订单,其余3000万则是今年的整车订单;截至一季度末XPILOT3.0的累计付费率已经达到25%。

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和长期存款共计362亿元,公司目前现金流还可支持运营12个月。

毛利率提升加上现金储备丰厚,为后续车型、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小鹏在新势力top3中研发占比一直最高,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研发费用分别为10.51亿元、20.70亿元、17.26亿元和5.35亿元。2020年小鹏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29.5%,而蔚来、理想的这一比例分别只有15.3%、11.63%。

亿欧EqualOcean汽车事业部分析师李浩诚认为,相比传统车企需要兼顾燃油车与电动车,智能技术驱动的小鹏汽车押注更早、投入更多,可能收获更多市场。目前其智能化体验已经领先于国内其他新势力,6月份OTA升级实现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已经较为成熟。

在重金研发以及对智能技术的专注下,小鹏汽车身上的智能化标签正越来越多:全栈自研、NGP高速自主导航驾驶技术、XPILOT、首款量产激光雷达……

写在最后

小鹏汽车引以为傲的智能化标签,今天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对此给予溢价。开盘涨1.82%的小鹏不久后破发,截至发稿时最低跌3.39%报159.3港元。

在经历了2020年收获过高涨幅、年初以来的缺芯焦虑、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从激情回归理智。如何让投资者相信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美好未来,如何在众多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中继续保持差异化优势,是小鹏汽车必须回答的考卷。

“造车三傻”中的另外两家也没有“闲着”。媒体消息称,蔚来已联系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将在香港发售总股本的5%,同时还被传可能到A股上市;理想则被曝正与高盛和瑞银合作,预计在第三季度完成在港上市,募资10亿-20亿美元。

目前约2800亿港元市值的小鹏,堪称港股“车茅”。如何借助更早登陆港股的优势,用产业链、市场端的优秀表现,在蔚来、理想回港上市之前证明自己的科技成色、收获投资者的认可,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任。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陈俊一。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