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汽车市场的包容性正在消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12 15:14:59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201


现实要靠实力说话

为什么,这种百花齐放的市场局面在今天没有了。

短短十年间,欧宝“败走”中国,迅速从市场消失;曾经以全系进口的雷诺选择成立合资公司,仅7年后就决定将燃油车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仅保留纯电动车型产品。日系品牌中,广汽讴歌宣布停止运营,讴歌与中国市场基本剥离;英菲尼迪在华表现也萎靡不振,甚至沦为了二线豪华品牌的末流。

简单盘点一番,在华合资企业一蹶不振的品牌还有很多。黯然离开中国的铃木,将两家合资企业合并为一家的马自达,销量持续走低的DS。再算上,5个月之前刚宣布终止运营的广汽菲克,这些来自世界天南地北的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压力每日剧增。

此前,在公社的《直播说》栏目中,四位老师一致认为一家车企生死线的划分标准,应该是市场份额的1%。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如果市场份额低于2%,即年销量不足40万辆,则意味着市场的警钟已经敲响。

从销量来看,很多曾经取得辉煌成绩的合资品牌,在近几年的市场耕耘中都遭遇滑铁卢。例如,年销量曾达百万辆的北京现代,去年的总销量也仅刚刚突破38万辆,同属韩系车的悦达起亚,也从2017年的36万辆年销量的巅峰,跌至2021年的16万辆。而低于市场份额2%的品牌,还有雪佛兰、斯柯达、标致、雪铁龙等等。

随着这些合资品牌的份额不断下降,反之是自主品牌的不断提升。今年10月,自主品牌的零售销量和批发量的市占率双双突破50%,份额分别为51.5%和53.8%。显然,曾经热衷于合资品牌而只看车标不看配置的中国消费者,正发生着匪夷所思的变化。

其实,不仅在合资品牌阵营,自主品牌方面的市场“清洗”同样在加速进行。前有众泰、东南,后有观致、力帆,被淘汰的企业数不胜数。而就在不久前,被北汽福田花巨资“复活”的宝沃也正式宣布破产,自主品牌的造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与合资品牌的退市不同,这些本土企业如若经营不善,最终只能是人走茶凉。

似乎,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包容性正在日渐消退。

究其原因,是不再注重“面子”的消费者,愈发开始重视产品力的本质。不可否认,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未能大行其道之时,这些合资品牌都有着不同的实力表现,无论在内燃机的研发还是车辆操控的调校方面,都有着核心自主品牌一时难以企及的实力。

但是,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让这些潜下心来研究新技术的自主品牌,得以逐步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显而易见的是,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议题,这些来自海外的众多传统车企犹如大象转身一般,难以跟上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节奏。

“新四化”将加速车市洗牌

事实上,把时光的指针仅仅往回拨动五年,依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小众车型。这之中,有着极具个性风格的大众甲壳虫,还有超级小钢炮福特福克斯RS,在合资品牌里依然有着丰富的进口车产品阵营。

的确,那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后的连续增长期。2015-2017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全年销量分别为2459.76万辆、2802.82万辆以及2887.9万辆。那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旺盛,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获得了可观的市场增量。毕竟,众泰也在2016年实现了33万台新车销量的历史最好成绩。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毫无疑问,曾经车市闪现的运气让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尝到了甜头,那些“低配高价”、“抄袭换壳”等各种与市场进步相违背的车企都在这样的环境下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些不思进取的汽车品牌,如此亵渎市场规律的后果显然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埋雷”。

之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迎来了三连跌。并且,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推进,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那些曾经无限风光的品牌,被逐渐“看破本质”的消费者深刻“教育”了一番。

显然,自主品牌在电动化的快速推进,结合当下的时代政策,让中国消费者的目光从合资品牌转移到了自主品牌身上。此时,大家惊讶地发现,花不到20万买一台比亚迪宋PLUS DM-i,有着比丰田RAV4更低的油耗,比大众途观L更强的智能化,除了相对偏执的一些操控性追求,为什么还要执着于“两田一众”。

当品牌光环不再闪耀,放下了对合资品牌的执念,并伴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品牌的强势发力,令无数消费者忍不住对这些头部自主品牌说一句“真香”。正因此,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1月,日系三强在华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丰田销量同比下滑18.4%,11月销量为14.04万辆;本田同比下降42.8%,销量为7.81万辆;日产同比下降52.5%,至4.8万辆。

毫无疑问,合资品牌的主流车型在面对“新四化”改革时已经出现了销量大幅下滑,曾经那些小众车型,既带不来销量又激不起声量,自然不会“费力不讨好”地出现在中国市场。当铃木、雷诺、讴歌这些在华合资企业的国产车型都难以为继,又何必大费周章地引进那些市场受众更窄的个性化产品。

如今,已然不是一票小众车型何以为继的问题,那些市占率低的合资品牌,或许都将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这些老牌传统车企,在面对电动化转型时,自身也显得十分乏力。为此,也纷纷放弃了那些极具个性的小众化市场。就以耳熟能详的甲壳虫为例,大众选择将其停产就是为了给纯电动新车的规划让步,面对同等处境的还有尚酷。

同样,随着电动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来自本土的这些造车新势力也将被快速梳理,从李一男和许家印的造车故事就可见一斑。此外,还有诸如威马和天际这样的新势力,似乎也已经来到了“危险的边缘”。

即使,这些“教训”抵挡不住集度、宾理、小米这些后继者依然勇敢向前,但从宝沃、牛创等这些品牌身上,已经看出市场不再会对这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有任何包容。当电动化的浪潮不断冲刷,也让这些造车者的面目更加清晰,谁在求真务实,谁只是资本积累。

时代确实变了,不仅是这些小众车型不复存在,一些小众品牌可能都将离我们远去。对于这点,是好是坏不得而知,也许在一些个性化市场的产品选择会减少,但好的一面是,当市场淘汰的速度不断加快,能存活下来的,起码在产品端不会出现太多让消费者“踩雷”的现象。

       原文标题 : 中国车市的包容性正在消退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