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特斯拉还得降,价格战还得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16 14:15:29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157
核心提示:2023年08月16日关于特斯拉还得降,价格战还得打的最新消息:导语Introduction不要低估马斯克的野心,不要忽视中国车市的残酷。作者丨崔力文责编丨李思佳编辑丨靳鹏辉今年年初,随着特斯拉祭出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rdqu


导语

Introduction

不要低估马斯克的野心,不要忽视中国车市的残酷。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今年年初,随着特斯拉祭出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官降,中国车市的“价格战”瞬间拉开了帷幕。硝烟弥漫之下,竞争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几乎都被扒了一层皮。

此刻,赛程过半,行业中则弥漫着一种声音:“风浪,已经渐渐趋于缓和,‘价格战’暂时告一段落。”

但作为冷静理性的旁观者深知,什么叫做“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不,本周一,随着特斯拉再度祭出相同的操作,无疑给本就水深火热的中国车市再添一捧干柴。

具体来看,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下调为29.9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下调为34.99万元,调整前二者售价分别为31.39万元和36.39万元。

2023年8月14日(含)至2023年9月30日(含),订购Model 3后轮驱动版现车并完成交付,且通过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可领取8000元限时补贴。

整体而言,虽然力度没有年初般巨大,但还是感受到了特斯拉的诚意与。至于“官降”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车,越来越难卖了。”

放心,还得降

实际上,回顾特斯拉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即便各项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可赚钱效率的持续下滑仍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上述背景,之后的电话会议,马斯克扬言:“我们愿意为了增加产量加大投入,甚至牺牲部分利润率。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还会进行降价。”

从中听出最明显的意思无外乎,现阶段疯狂积攒订单才是特斯拉的首要任务。在此过程中,但凡出现较大波动与不及预期,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立马进行刺激。

无独有偶,刚刚结束的7月,结合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这家美国车企在华共售出新车64,285辆。

乍一看,好像还不错,维持了128%的同比增长,但环比则出现了31.38%的下滑。并且根据相关统计,也是特斯拉进入2023年以来,每季度首月所交出最差的一份答卷。

当然,见证了如此表现,势必会有读者认为,更多与这家美国车企的“主动保留”有关,按照既定规律优先保供“出海”板块。

可在我眼中,客观层面所遭遇愈发增加的终端阻力,同样不可忽略。换言之,特斯拉“独孤求败”的日子彻底过去了。走访部分门店便能发现,客流量与关注度的下滑非常明显。

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身为纯电轿车与SUV领域的“标杆”,二者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围攻。走访部分门店便能发现,客流量与关注度的下滑较为明显。而一次次的主动割肉,更像是其维持领先的惯用手段。

顺势反观本轮“官降”,特斯拉没有下调现款Model 3的售价,而是通过保险补贴的方式让利,或许还是不想把潜在消费者的胃口养得太刁。毕竟,改款Model 3已经箭在弦上,如果前者“诚意”太足,它将不好出牌。

而结合现款Model 3保险补贴截至9月30日的期限,以及最近网络中频繁爆出的信息,包括这家美国车企的惯用手段,不禁猜测,“难道改款Model 3会在国庆假期搞一次突然袭击?”

相比之下,本轮“官降”在现款Model Y上,特斯拉明显有所收手,仅仅下调了长续航版与高性能版的售价,会有一丝丝不痛不痒的意味。

因为,在其还算可观的销量组成中,售价26.39万元的后轮驱动版才是“正菜”,而这一次没有选择动它,不知是否在酝酿更大的“攻势”。

同时,无法忽视的原因还有,目前就连改款Model 3都迟迟未到,改款Model Y更不知道何时才能提上日程。而在处境不算特别糟糕的背景下,“官降”后轮驱动版的底牌,绝不能太过轻易的打出。

当然,如果有一天特斯拉真的做出选择,将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售价拉进25万元以内甚至更低,也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截至二季度仍有18.2%的毛利率,亦是其最牢靠的根基,同样千万不要低估马斯克的决心与野心。

综上,汇总成一句话:“放心,还得降!”

放心,还得打

“不是结束了,是升级了。”

绝不是杜撰,本段开篇的一句话,就是在得知特斯拉再度官降后最深切的感受。如果说年初下调彻底拉开了中国车市“价格战”的序幕,这次下调则让幻想“价格战”结束的人成功闭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在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拿命抢肉吃。面对颇为激烈的厮杀,就连抵御风险能力极强的特斯拉,都需要放低身段动用各种办法求存。

殊不知,进入7月以来,从零跑开始,到之后的哪吒,再到几天前的极氪,甚至包括势头正盛的比亚迪等等自主品牌,直接或间接的官降,均已成为萦绕在它们头上的主旋律,并且大部分车企的优惠力度,都比特斯拉要大的多。

对于那些没有任何产品定价权与定义权的合资品牌来说,想要卖电车首先就得“打骨折”。换言之,“价格战”只能被迫加入其中,赔钱赚吆喝早已成为无可奈何的常态。

大家之所以如此疯狂的内卷,中国车市新能源板块所蕴藏的巨大红利,无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不出意外,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将会突破850万辆大关,渗透率也将达到36%,超出预期的转型速度让“蛋糕”还在愈发诱人。

更加振奋的是,按照王传福的预测:“到2025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将达到70%,新能源渗透率将突破60%。”如果两项数据能够顺利完成,中国车市将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原本固化的格局也将重塑。

恰恰基于上述背景,不难理解为何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车型准入目录,会有那么多直指Model 3与Model Y的选手。

当然,在这之中,终会有人脱颖而出,也会有人成为炮灰,但相信当下没有谁愿意轻易放弃对赌未来的机会,隶属于中国车市的“价格战”也将大打特打。

至于接下来,则想抛出最后一个观点:“价格战”打的越凶,传统燃油车灭亡的越快。

因为,无论插混也好,纯电也罢,随着产品力各个维度,包括驾驶质感、综合能耗、使用成本、智能体验等等,纷纷实现对于传统燃油车赶超。

加之目前唯一被潜在消费者诟病的“价格”因素,各大新能源品牌也逐渐将其与传统燃油车拉平甚至更低,相互对比后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并且类似的趋势一旦形成,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价格战”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斩杀了传统燃油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原文标题 : 特斯拉还得降,价格战还得打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