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政策法规 > 正文

贵阳市就《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5 13:00:37   浏览次数:286
核心提示:2022年08月15日关于贵阳市就《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的最新消息:环保网获悉,8月12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征求《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公告,《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增量。新(改、扩)建产业园


环保网获悉,8月12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征求《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公告,《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增量。新(改、扩)建产业园区(聚集区)及建设项目应按照开发建设时序,建设完备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环境风险防控等集中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削减存量。已建成的产业园区(聚集区)及建设项目应逐步实施改造,到2030年,全面补齐贵阳贵安14个产业园区(聚集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守住环境质量。健全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周边环境质量按照功能区达标,企业环境管理更加规范,水、气、声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依法处置利用,环境风险进一步降低。

关于征求《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公告

为规范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内容,现将征求意见稿在本网站全文予以刊登,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希望提出宝贵意见。若有修改意见,请于2022年8月29日前通过电话、线上渠道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至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

联系人:鲁立

联系电话:85969032

电子邮箱:1390799546@qq.com

线上渠道:http://sthjj.guiyang.gov.cn/gzcy_500528/yjzj/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8月12日

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立市”的重要保障、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必然要求。为规范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以助力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补齐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面提高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推进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改善产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二)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结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三区三线”划定原则,优化园区规划,确定四至范围。围绕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主特产业和配套产业,落实“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

二是规划先行,统筹建设。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适度超前投资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提高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产业园区地形地貌、主特产业分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有序推进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管、运”一体化。

四是明晰责任,污染付费。明确企业是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按照“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创新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工作目标

严格控制增量。新(改、扩)建产业园区(聚集区)及建设项目应按照开发建设时序,建设完备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环境风险防控等集中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逐步削减存量。已建成的产业园区(聚集区)及建设项目应逐步实施改造,到2030年,全面补齐贵阳贵安14个产业园区(聚集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守住环境质量。健全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周边环境质量按照功能区达标,企业环境管理更加规范,水、气、声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依法处置利用,环境风险进一步降低。

(四)适用范围

全市已明确的工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南明区和云岩区新增工业集聚区范围,贵安新区产业园区、贵安综保区范围,新增产业园区自动纳入。

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五)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紧密结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三区三线”划定原则,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确定园区四至范围,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同步推进,将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产业园区行政办公、生活服务区等人员集中场所应当与生产功能区相互分离;化工、电镀、印染等园区四至范围内不得有村庄、学校等敏感场所和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企业,四至边界与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六)优化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围绕贵安新区“两主两特”、国家级开发区“两主一特”、省级开发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产业园区主特产业和配套产业,确保主特产业达到入园项目的70%以上,配套产业不超过入园项目的30%。进一步细化产业园区配套产业准入清单,不符合主特产业及配套产业准入清单的项目不得入驻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三、规划先行,统筹建设

(七)统筹规划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园区四至范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选址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等纳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八)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须符合开发建设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结合地形地貌、主特产业分布、交通路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编制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报市生态环境局审定。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将审定通过的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备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落实情况作为产业园区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严格《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图纸作为重点予以审查。(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九)切实加强规划及建设项目环评审查。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和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含跟踪评价和修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要与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衔接;生态环境部门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内容作为审查重点;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和项目建设单位对提供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结论和真实性负责。(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四、重点突破,补齐短板

(十)规范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产业园区(含建设项目厂区)新建污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须采取“明沟+明管”的管廊建设方式,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原则上应分别收集,防治地下水环境污染。生产废水、厂区冲洗水、初期雨水原则上全部进入园区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建设项目生产废水因工艺原因不能集中处理的,应由企业自行定制化预处理达标后再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共建共享;生活污水原则上优先依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能依托的,根据实际情况由产业园区或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一)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强VOCs等大气污染物源头替代,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建设集中喷涂、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绿岛”项目,加强资源共享,提高VOCs治理效率。(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二)优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和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或处置综合利用。鼓励危险废物专业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单位在园区内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开展产生的危险废物有偿收集转运服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三)完善园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将产业园区生活垃圾纳入城镇管理体系,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牵头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四)健全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每个产业园区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处置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或者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和装备。产业园区环境事故应急池应遵循“因地制宜、适用有效”的原则,适度集中的进行修建。化工、电镀、印染等园区或者上述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或板块,还应进行园区隔离带和绿化防护带的建设,有条件的园区应开展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五、市场运作,污染付费

(十五)培育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市场主体。鼓励大型环保集团、具有专业能力的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等组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机构(联合体),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系统协同运营、多领域专业化治理的原则,对产业园区污水、大气、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环境风险防控等提供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机构通过与排污企业签订委托处理合同等方式,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合理收取治理费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六)推行环境污染治理托管服务。一是产业园区管理机构须将产业园区集中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交由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机构运行管理,实现“建、管、运”一体化,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原则上1个园区只能委托1家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机构(或联合体)。二是鼓励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按照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推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机构对入驻企业厂区(车间)大气、污水、固危废等污染物开展专业化治理和运维。三是鼓励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将其他环境管理事项委托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机构进行全流程代办,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拎包入住”,减轻入驻企业环境管理压力,不断提升其生产经营能效。(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六、智能管控,绿色升级

(十七)建立园区环境智能化监控体系。建设智慧化园区,规范园区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完善集污染源监控、工况监控、环境质量监控于一体的园区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并与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强大气污染物组分观测和溯源,提高数据质量,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园区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口和园区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入河排污口、雨水排放口等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化工等重点行业园区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立雨水排放明渠和监测与电动阀门联动控制设施,确保污水不混入雨水通道排放。构建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十八)推进园区产业绿色升级。一是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循环化发展。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切实提高资源产出率。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改造,鼓励开展风电、光伏等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工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及再生水调蓄设施,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建立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受益者付费机制。三是开展示范园区创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绿色园区、低碳园区、EOD模式试点园区,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政策、技术、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七、加强保障,夯实责任

(十九)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市政府分管生态、工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自规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承担具体的日常工作。(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二十)强化主体责任。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明确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新建建设项目和园区须按照本指导意见实施建设;现有建设项目和已建园区须按照本指导意见逐步实施改造,按年度制定改造计划,2030年底前全面完成。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当对企业加强政策宣贯,告知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和政企责任,切实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二十一)强化资金保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多方筹措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化,通过申请专债、上级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支持等方式,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管理、运行、维护费用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由园区入驻企业承担,坚持市场化原则,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转嫁入驻企业,破坏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二十二)强化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日常监管,督促属地政府和管委会,以及产业园区(含建设项目厂区)管理机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产业园区(含建设项目厂区),取消建设项目的支持帮扶,并按程序报请有权限的部门进行限批。(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贵安新区相关部门)

注:本指导意见所称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是指为产业园区服务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中水回用设施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集中的涂装、喷涂车间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或处置利用设施,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事故应急池、应急物资储备库等)。

 
关键词: 园区 产业 生态环境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