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光伏新政不可逆转 新周期企业需打造核心竞争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8 16:08:5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696


文/OFweek产业研究院

一年一度的SNEC盛会刚刚落下帷幕,光伏企业充满期待的下半年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开启,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要点归纳如下

2018年各地暂不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2018年分布式光伏发展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新投运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05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项目,补贴标准降低0.05元,至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总的来说,光伏发电要控制量,降低补贴。新政毫不意外的在光伏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首先有行业专家第一时间发文质疑。6月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致函光伏专委会,称“光伏531调整新政”将使光伏制造业崩溃,损失超万亿 ,250万人就业受影响。

而后的6月3日,包括通威集团刘汉元、阳光电源曹仁贤等在内的11位光伏企业家致信新华社,发表了“关于企业家对三部委出台531光伏新政的紧急诉求”联名信。在联名信内容里,光伏人强烈建议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大家完全理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压力,愿意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来承担,但只是希望变革不要太激烈,怕行业承受不了,一下陷入困境,这样对行业会是一个很大打击,同时,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多听听行业意见,决不能出现一切而且违背以前文件精神的新政策。

OFweek产业研究院认为,尽管目前光伏产业界各方都在积极应对,寻找政策缓冲的可能性,但从本次“531新政”的出台时间和方式来看,监管层面对光伏产业“急刹车”方式的处理,并非是“征求意见”式的,而是一锤定音。某些细节部分(比如分布式光伏10GW指标,具体装机类型的比例)可以再寻求细则文件的出台,但从大的方向层面,此次光伏新政的落实和执行不可逆转。

纵观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两头在外,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到国内市场的逐步打开,标杆电价的出台到逐步完善,中国光伏产业不管是制造端还是应用端,都在短短时间内占据了行业的领先位置。不可否认众多光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其中的卓越贡献。因此当监管部门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对待这一产业的时候,企业有理由感到沮丧。在这个时间节点,光伏企业可以据理力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另一方面,光伏产业最终的走向是要与传统能源直接竞争,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无一不例外。以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燥热”的市场行情,监管部门提前泼盆冷水也未尝不是好事。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不管是哪一环节的企业,从战略层面来考量,在“无补贴”时代提前到来的新周期,企业更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打造核心竞争力。过往那种任何企业都可以跨界,在下游应用端大举布局,靠补贴维持高利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相关光伏产业研究报告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Fweek产业研究,或直接登录网站咨询http://research.ofweek.com/

 
关键词: 光伏 产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